敬请关注公众号,需要Word的微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古代以前:中国地区考古略说》)
材料二:
(摘编自周尚意、赵世瑜《文明的足下》)
[注]中古:在我国历史分期上多指魏晋南北朝隋唐这个时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文化系统的范围难有清晰的界限,所以说到文化史上的中国地理时,指涉的是孕育出中国核心文化的自然地理空间。
B. 北边的沙漠和西边的高山、高原这两大屏障,使文化史上的中国地理在看向东南方向的同时,还自成格局,各具特色。
C. 蒙古地区的草原牧人和东北地区的森林居民生活习惯有同有异,是最早相互接触、交流的族群,均能跨马作战驰骋千里。
D. 东南沿海地区的海道、西北地区的丝道是我国与外部世界沟通的要道,它们对中国文化思维方式的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历史上,北边的牧人和猎人,如果出现粮食不足的情形时,可能会选择南向侵犯农业地带。
B. 一个生活在唐朝的人,同时拥有玉石和黄金两种艺术品或有价饰物的愿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C. 古代生活在西南高山地区山顶的居民,想得到蕈类和小米,只能到山腰沿海子的交通要道去换。
D. 陈正祥先生认为要确切区分某处的地名是属于文化地理学范畴还是历史地理学范畴是困难的。
3. 下列对材料二运用的论证方法及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运用引证法,证明历史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的划分难度,说服力强。
B. 对比论证方法的运用,突出了历史地理学与文化地理学的区别之处。
C. 借助比喻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
D. 为证明历史地理与文化地理的侧重点不同,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4. 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给“文化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
5. 请以黄河和长江文化区为例,简要分析中国地理文化发展既有“地方性特色”,又“颇见大同”的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棵老树
冯至
一九四一年,写于昆明。
(选自《山水》,有删改)
[注]禁屠,即禁止宰杀牲畜。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刚搬到当地,放牛的老人面无表情,内心波澜不惊,这是因为他老眼昏花,且听觉退化。
B. 老人在壮年时期也曾背着斧头在山间披荆斩棘,如今早已淡忘了往事,只是守着笨拙的水牛。
C. 老人和水牛都沉默寡言,脚步蹒跚,在这灵巧的时代显得迟钝,这使得人和牛的组合显得忧郁。
D. 老牛在小牛出生后不久便死去了,老人并没有感到悲伤,因几次类似经历已经让他变得冷漠。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理解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先写昆明出现少有的炎热少雨的天气,然后再写持续多个小时的大雨,表现出农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以及大雨的突如其来。
B. 失去牛老人有如“一个钟面上没有指针”,作者运用类比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牛对于这个孤独老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C. 作者以诗意笔触写山间宁静美好的环境,表现平凡人的生存和死亡,将远离城市的乡村世界描绘成处处充满启示的诗性世界。
D. 老人是同自然一样朴素的小人物,通过对其为人与处事的叙写,表现出作者对普通人的关怀和尊重,也使读者获得深切感悟。
8. 文章重在写放牛的老人,作者为何以“一棵老树”为题?请简要分析。
9. “正当的死生”是冯至的生死观,即按照自我独有的方式生存,然后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死去。在本文中,这种观念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注]①壶遂:人名,曾和司马迁一起参加太初改历。②穆清:指天。③重译:经过几重翻译。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春秋》采善A贬恶B推三代之C德D褒E周室F非独G刺讥而已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子何敢让焉”与《鸿门宴》“大礼不辞小让”中“让”词义相同
B. “堕先人所言”与《塞翁失马》“堕而折其髀”中“堕”词义不同。
C. “昔西伯拘羑里”与《师说》“不拘于时,学于余”中“拘”用法相同。
D. “厥有《国语》”与《六国论》“思厥先祖父”中“厥”词义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的父亲希望有人能够依据《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在圣明之世修正《易传》,续写《春秋》。
B. 壶遂认为孔子因国家没有英明的国君、贤士得不到重用才编写《春秋》,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提出疑问。
C. 司马迁认为自己编写《史记》只是记述过去事情,整理那些社会传说,不能与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
D.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而遭受极刑,不能被重用,深思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经历,于是开始编写《史记》。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
(2)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14.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司马迁编写《史记》的原因。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闲居遣兴
王安石
惨惨秋阴绿树昏,荒城高处闭柴门。
愁消日月忘身世,静对溪山忆酒樽。
南去干戈何日解,东来驲骑[注]此时奔。
谁将天下安危事,一把诗书子细论。
[注]驲骑:驿马,也指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描写秋日荒城、柴门紧闭的闲居环境,写出诗人愁苦的原因。
B. 诗人来到了溪水边,面对着倒映在水里的山,不禁想要借酒消愁。
C. 东面来的驿骑快马加鞭,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南面战况紧急的事态。
D. 诗人以一“闲”字入题,颇有深意,突出了诗人闲而有忧的情怀。
16. 诗的尾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述而篇》中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之表意相同。
(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反两方面突出君主竭尽诚心对待下臣的意义。
(3)“青山”意象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它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绘,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1.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闰土的一声老爷,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障壁了。
B. 他把我们几个负责干部叫到一起,慷慨激昂地做了战前动员。
C.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D. 今天老师在班会上表扬了我们,但是大家觉得仍需继续努力。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5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精彩的人生是在挫折中造就的,挫折是一个人的炼金石,许多挫折往往是好的开始。不断战胜挫折,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命也闪耀着熠熠光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 B 2. C 3. C
4.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与某一地理环境的关系、某一地区出现某类文化现象的原因等,比历史地理学更综合、更概括、更宏观,不仅回溯过去,也注视现在,更展望未来的学科。
5. ①黄河文化区的居民艰苦求生,坚定地固守在家乡,心态保守,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长江文化区的居民生活快乐,心态活泼,愿意变动,出现了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这体现了中国地理文化发展的“地方性特色”。
②黄土的中国和长江的中国虽有一些不算很高的山相隔,且有许多通道相通,两个文化区能持续不断地交流、冲突,相互刺激,最终并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地区。这体现了中国地理文化发展“颇见大同”的特点。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中国文化地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材料一详细描述了中国核心文化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展示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及其相互交流与融合。材料二则从学术角度阐述了文化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关系,强调了文化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宏观性。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有具体的地理文化描述,又有理论的学术分析,全面揭示了中国文化地理的丰富内涵。
【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北边的沙漠和西边的高山、高原这两大屏障,使……,还自成格局,各具特色”错误,原文是“尤其是北边的沙漠和西边的高山、高原这两大屏障,使得中国的世界是望向东南的。然而,文化史上的中国地理,并不只是看向一个方向,而是四方八面各个地区都自成格局,各有创新,也有交流”,文中只说文化史上的中国地理“自成格局,各具特色”,并没有交代是因为“北边的沙漠和西边的高山、高原这两大屏障”。因果不当。
故选B。
【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只能到山腰沿海子的交通要道去换”错误,原文“山顶的居民,用羊和青稞交换谷地出产的蕈类和小米。各处山腰沿着海子的交通要道上,不断有马帮和盐客来往,将各地的特产和讯息带来带去”是写高山顶和山腰的海子(高山湖泊)附近这两种居民不同的生活形态,并不能说明他们“只能到山腰沿海子的交通要道去换”,曲解文意。
故选C。
【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借助比喻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独特性”错误,“历史地理研究的是历史上自然地理现象和人文地理现象及其演变发展的学科,侧重其历史沿革及其变化”没有运用比喻论证方法,只是简单交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也没有突出其独特。
故选C。
【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种差)的×××(属概念)”。
首先,文化地理学是一门学科,故格式应为:文化地理学是……的学科。
其次,根据“文化地理则更侧重各种文化现象与某一地理环境的关系、某一地区出现某类文化现象的原因等等”“文化地理学比历史地理学以及其它地理学分支更综合、更概括、更宏观一些。况且文化地理学不仅回溯过去,也注视现在,更展望未来,在时间上也相异于历史地理学”可知,种差为:研究各种文化现象与某一地理环境的关系、某一地区出现某类文化现象的原因等,比历史地理学更综合、更概括、更宏观,不仅回溯过去,也注视现在,更展望未来。
最后,根据格式按一定顺序表述即可。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
地方性特色:根据“黄土平原上的居民,背向青天脸向地,艰苦求生,每一份粮食都是靠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因此他们坚定地固守在家乡,不愿迁移。他们吃苦耐劳、安土重迁,心态比较保守”“北方的黄河文化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可知,黄河文化区的居民艰苦求生,坚定地固守在家乡,心态保守,孕育了循规蹈矩、守分安命的儒家;
根据“长江经过高山以后,流入丘陵,穿过四川的峡谷,奔向有着湖泊和小河流的大平原。丘陵山林里有足够的粮食,湖泊和河流旁有许多肥沃的土地,所以这个地区居民的生活是快乐的,心态是活泼的,他们愿意变动,也不在乎变动。他们的歌唱有如树林里的清风和溪谷里的流水”“在南方,出现的却是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他们对宇宙充满了问题”可知,长江文化区的居民生活快乐,心态活泼,愿意变动,出现了多思辨甚至是辩证式的老子和庄子。
颇见大同:文中“这两个文化区之间,只有一些不算很高山,并且有许多通道相通,所以黄土的中国和长江的中国,虽似隔离,却能持续不断地交流、冲突,相互刺激,终于并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地区”体现了中国地理文化发展“颇见大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