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高三全年复习资料附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摘编自吴天明《孔丘为什么被尊为孔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丘被尊为孔子的原因,《论语正义》持“男子称子说”,大多数学者反对此说法,他们认为是孔丘道德崇高、学问伟大。
B.尊称华夏大国公卿为“子”,最早的例子是卫国的石碏,其后还有鲁国的“三桓”,其实他们并没有了不起的道德学问。
C.从庶姓身份直接担任鲁国的“相”,成为公卿上大夫之后,孔丘才可以被尊为孔子,这是当时社会尊尊贵贵的礼制决定的。
D.孔丘是鲁国的公卿,却可以与大禹之后的杞国国君一样都获得“某子”的称谓,反映了华夏诸国文化与国力上的等级差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的弟子闵子赛没有做过官,但《论语·先进篇》中却称他为“闵子”,很可能是后人辗转抄写刊刻时漏了一个“骞”字。
B.子夏、子张、子贡等人后来开宗立派,创立了法家、兵家、纵横家,所以曾子一派整理《论语》时直接称呼其表字以表敬意。
C.孔子设帐授徒在任鲁国公卿之前,而传世语录中没有尊称他“先生”的,可以推测后人在整理文献时,按照惯例做了修改。
D.孔子弟子、墨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只能被尊为“某子”,因为在经典化的孔子语录中,孔门弟子已经把孔子简称为“子”了。
3.根据材料观点,对图中诸侯国国君的称谓,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春秋列国形势图
A.秦伯 B.晋侯 C.楚公 D.越子
4.材料中多处引述文献,这对论证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5.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子”的称谓对象的流变。(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画痕宗璞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雪”的描绘具有象征意味,母亲画作中飞扬飘落的雪花,是主人公逯冬洒脱恣意的内心世界的隐喻。
B.文中详细叙述了《松山雪意图》的拍卖过程,特别是对数字的反复呈现,让读者直观感受到特定的现场氛围。
C.为母奔丧却失去工作,艺术世家的后代却成了工程师,声称留做“传家宝”的画却被高价卖出,这些对比隐含了作者的忧思。
D.主人公逯冬是个有自省意识的人,对《葑泾访古图》临基本的鉴赏和对外祖手书条幅的辨识,都让他反思自己这一代人的精神特征。
7.对小说中“大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何穿西服打领带,“笑眯眯”地望着逯冬,体现了身为成功人士的自得。B.大何邀请没有请柬的逯冬看展览,既有商人的敏感,又不乏对同学的情意。C.大何对逯冬的“埋怨”主要源于他的价值观念,而非对老同学现状的担忧。D.大何引导逯冬看另一幅画,希望老同学从迷惘失落中走出,不再多愁善感。8.简要分析小说中“观景电梯”的作用。(4分)
9.小说的标题“画痕”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节选自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三)
[注]月椿钱:南宋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衢水高者出A屋垝B杀稼C溺人D行道E共知F既再G检实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颁布,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劝学》“下饮黄泉”的用法相同。
B.胡,为什么,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的“胡”意思相同。
C.斛面,指斛面米,官吏收粮时拿一块刮板从斛面上刮取米粮以中饱私囊。
D.本末,此处指人的生平事迹,与成语“本末倒置”的“本末”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彭仲刚任金华县主簿时,上司要求先查核灾情再赈济灾民,彭仲刚认为查核的初衷是好的,但救灾刻不容缓,上司被他的一席话感动了。
B.为了公平安排人丁力役,彭仲刚把临海县的土地绘制成图册,几都几保合为一图,同时注明地上物产,因此整顿了许多荒废之地。
C.彭仲刚任全州知州后,实行了许多善政,首先减免十分之三四的月樁钱及其他费用,还放宽借贷期限,允许老百姓缴纳田租的时候自己称量。
D.凡是彭仲刚任职的地方,他离任之后,老百姓都很想念他。后来,明州和越州闹饥荒的时候,朝廷又任命他为常平提举官,同年他病故了。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每谕之曰:“虽讼而直,所屈多矣。”
(2)而择其耆老之有学行者,师长其子弟,先生于听政之暇,亲执经而教之。
14.彭仲刚“以实践为宗旨”的为学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末段文意,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5~16题。
过胡山眉①
吕留良
谁传消息漏行春?一笑相迎岸幅巾。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
[注]①胡山眉,湖州人,吕留良的朋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围绕“过”字,逐层展开,写了屋外相迎到屋内待客及山中陪伴游览的过程。
B.首联看似嗔怪不知是谁泄露行踪,实际上表达对主人胡山眉笑脸相迎的喜悦之意。
C.颈联一实一虚,奉酒添茶,实写殷勤款待,梦里仿佛听到读书声,虚写气味相投。
D.竹杖芒鞋,友人相伴,浓厚的游兴使诗人夸张地表示要在无数的山峰上留下足迹。
16.古诗写景状物,往往景中有人,物中有人。请结合颔联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著名学者饯大昕的书裔名为“十鸟帝”,“十鸟”一词出自荀子《欢学》“ ▲ , ▲ ”。
(2)夏日,莲叶田田荷花翩翩的美景,使人不禁想起了周邦彦《苏幕遮》中的词句“ ▲ , ▲ ”。
(3)见贤思齐,是我国优良的精神传统。唐诗宋词中多有表达,如“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又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8.材料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请简析画横线句中6个数字连用的表达效果。(3分)
20.文中“望‘阶’兴叹”一词是“望洋兴叹”的仿词,你认为仿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大年初一了,你还点外卖?”外卖骑手说。
“大年初一了,你还送外卖?”年轻人说。
传统习俗受到了现代生活方式多方面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南京期初调研语文答案
第一部分:理解与分析
1.选项解C
A项提到的是两种2不同的解释,但题目并未提到大多数学者反对《论与正义》的观点B项:错误在于“三桓”并不是被尊称为“某子”的例子。
C项:正确理解了文章内容,指出孔丘被尊称为孔子是因为他成为鲁国的公卿,而非性别或道德学问。
D项:误解了文章内容,孔丘被尊称为孔子是因为他担任了鲁国的公卿,而非与杞国国君相同的理由。
2.选项解析:A
A项:正确理解了文章内容,闵子骞未做官,而《论语》中出现的“闵子”可能为误写。
B项:错误在于子夏等人创立其他学派与《论语》中称呼其表字之间并无直接因果关系。
C项:正确理解了文献整理过程中向能发生的修改。
D项:错误在于孔门弟子简化称呼与诸子百家尊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选项解析:C
A项:秦伯(秦为伯爵)
B项:晋侯(晋为侯爵)
C项:楚公(楚为子爵,应称为“查子”)。
D项:越子(越为子爵)
4.作用解析:
引用文献增加了论证的权威性和可信度,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了历史背景和文化现象。
5.流变概括:
西周:诸侯的贬称,尤其是蛮夷戎狄的诸侯
春秋:华夏大国公卿普遍被尊称
战国:成为对道德崇高者的尊称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Ⅱ
6.选项解析:B
A项:误解了雪的象征意义,雪并未明确象征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B项:正确理解了拍卖过程的描述及其目的。
C项:正确理解了文章中蕴含的对比及其背后的情感
D项:误解了主人公的行为动机,他并未明显反思自已这一代的精神特征。
7.选项解析:D
A项:正确理解了大何的形象
B项:正确理解了大何行为的多重含义。
C项:正确理解了大何的价值观与逯冬现状之间的关系。
D项:错误在于大何并非出于对逯冬情感上的关心,而是基于对现实的态度。
8.作用解析:
电梯象征主人公的人生起伏,同时也是观察城市变化的视角,暗示了人物心境的变化。
9.标题解读:
物理层面:画作上的痕迹。
情感层面:母亲留下的艺术遗产。
哲学层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言文阅读
10.断句
原文:衢水高者出屋垝杀稼溺人行道共知既再检实矣。
断句:衢水高者出屋/垝杀稼/溺人/行道共知/既再检实矣。
11.解释词语:A
A项:错误。这里的“下”是“下达命令”的意思,而不是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与《劝学》中的“下”用法不同。
B项:正确。“胡”在这两个句子中的意思都是“为什么”。
C项:正确。“斛面”指的是官吏收粮时刮取米粮的做法。
D项:正确。“本末”在这里指人生事迹,与“本末倒置”的意思不同。
12.内容概述:C
A项:正确。B项:正确。
C项:错误。原文提到“陈公君举、詹公元善任漕使,首为减月椿钱十三四”,并未说明这是彭仲刚一人所为。D项:正确。
13.翻译:
(1)每谕之曰:虽讼而直,所屈多矣。
译文:每次告诫他们说:“即使诉讼胜诉,受到的委屈也很多。”
(2)而择其需老之有学行者,师长其子弟,先生于听政之暇,亲执经而教之。译文:并且选择那些有学问品行的老者,作为其子弟的老师,先生在处理政务之余,亲自拿着经书来教导他们
14.彭仲刚“以实践为宗旨”的为学特点
实践考察:亲自去灾区查看灾情。
注重实证:亲自绘制地图,核实土地状况。
亲身教导:在处理政务之余,亲自教授经书。
白话文翻译
彭仲刚,字子复,是平阳人。
在南宋孝宗乾道、淳熙年间,永嘉地区儒学盛行,彭仲刚先生广泛游历学。等到他通过进士考试开始做官时,担任了金华的主簿。彭先生治学不空谈理论,以实践为宗旨,尤其擅长行政事务。
衢州发生大水灾,宪司从金华撤下,命令先生前往复查。
先生请求说:“衢州的水灾严重到房屋倒塌、庄稼毁坏、行人淹死,大家都知道已经再次检查核实过了。但仍要去复查,是为了防止官员作弊,确保灾民能得到实际的帮助。但担心等到复查完毕,灾民已经饿死了。”宪司被他的话打动,立即发放粮食进行救济。
后来,他被调任为临海县令,公平分配了民众的劳役。
他还绘制了县乡的地图,几都几保合并为一张图,并标注了各地所有的物产。有人呈上地图时,先生说:“很好。但还有遗漏。”那人说:“没有遗漏。”先生指着说:(“某个地方的山岭上有某某人居住,某个地方有松树林和水路,为何没有标注?”那人非常惊讶,不知道先生是如何得知的。因此,许多废弃的土地得到了整治。
先生善于审理案件,但他并不自夸聪明,每次都会告诫人们:“即使诉讼胜诉,所受的委屈也很多。”
因此,百姓非常信任他,诉讼案件逐渐减少。提刑推荐了他的政绩,朝廷召他到都堂审查,任命他为两浙运司均斛官。
后来升任国子监丞,因为在科举考试中与知举者意见不合而被罢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全州知州。当时,陈公君举和詹公元善担任漕使,首先削减了月桩钱的三分之四,彭先生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减轻了民众负担。接着,他禁止提前借贷,放宽了缴税期限,商税只收取正额,带纳者减免大部分,租税由民众自行衡量,官吏不敢从中牟利。他还选拔有学问和品行的老人,作为子弟的老师,在处理政务之余,亲自教授经书。
后来因家中不幸之事离职。
凡是他任职过的地方,离去后人们无不怀念他。绍熙五年,明州和越州发生大饥荒,朝廷特命他为常平提举,但不久他就病逝了。
叶水心评价说:子复治学,认为不能靠人云亦云达到目的,因此不敢轻易认同,而是以实际行动来检验。
他常常左手持经书,右手握法律,亲自验证,听取意见,以实际行动来承担重任,先克服困才能走得长远。如果不是心中明白的道理,即使听说也不会轻易接受;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的事情,即使知道也会谨慎对待。因此,他的才能是真实的才能,品德是真实的品德,这就是先生治学的大致风格。”彭先生没有著作,幸亏有叶水心的文章,才能了解他的生平事迹。
典故和来源
“衢水高者出屋”:描述了洪水泛滥的严重程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目验而耳最”:出自《汉书·王吉传》“目验耳听”,意为亲自验证和听取意见
“考实以任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的务实精神。
者和相关情况
作者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史学家。他是明清之际重要的学者,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为“明末三大儒”
《宋元学案》:黄宗羲编撰的史学著作,收录了宋元时期的学术思想和人物传记,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总结
本文通过对彭仲刚生平吏迹的世述,展示了他在治理地方、处理灾情等方面的才能和智慧。同时,通过叶水心的评价,进一步突显了彭仲刚注重实践、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彭仲刚个人的赞扬,也是对儒家治学理念的弘扬。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理解与赏析:D
A项:正确。
B项:正确。
C项:正确。
D项:错误。“竹杖芒鞋”并非诗中所写。
16.分析
屋脚梅疏:屋脚稀疏的梅花象征主人的高洁品质
墙头山拥乱窥人:墙头上拥簇的山峦,暗示主人的好客与热情。
过胡山眉
吕留良
谁传消息漏行春?一笑相迎岸幅巾。
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
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
准备芒鞋谁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
翻译:
谁把消息透露出去,说我要来拜访?友人笑吟吟地迎接我,戴着一方头巾。
屋角几株疏疏落落的梅花,似乎在躲避尘世的喧嚣;
墙头群山簇拥,仿佛在窥探着来客。酒后品茗,那份友情似乎更加深厚;梦中传来琅琅书声,仿佛旧时的书卷气息。我准备好草鞋和拐杖,打算在这无数座山峰中留下无数个足迹。
感情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吕留良对友人胡山眉的深厚友谊,以及他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中通过描绘胡山眉居住环境的美好,以及二人交往的细节,传达出诗人对友人品格的赞赏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吕留良(1629—1683),字用晦,号晚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诗人。他生活在明清交替之际,对明朝忠贞不渝,拒绝仕清,以布衣终老。吕留良在文学、史学、哲学等方面都右很高的造诣,被认为是明清之际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诗歌用典解读
用典
谁传消息漏行春:这句诗可能借用“行春”这一传统,即春天出游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突然造访友人的惊喜。
醉馀茶味交情永:这里可能借鉴了古代文人雅集的传统,似茶会友,以茶寓情,反映了文人间深厚的情谊。
梦里书声习气亲:这句话反映了古代士人重视读书的习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声琅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诗歌细节分析
细节分析:
首联:“谁传消息漏行春?”表达了诗人突然来访,给友人带来的意外惊喜颔联:“屋角梅疏深避俗,墙头山拥乱窥人。”描绘了友人住所的坏境疏疏落落的梅花象征着主人的高洁品格,而群山簇拥则增添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感。颈联:“醉馀茶味交情永,梦里书声习气亲。”描写了两人饮酒品茶、谈书道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情。
尾联:“准备芒鞋随拄杖,亿千峰子亿千身。”诗人表达了想要在这片美丽的山林中畅游的愿望,4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诗意的语言,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向往宁静生活的志趣。
(三)名篇默写
17.默写
(1)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语言文字运用
18.修改
①修改为:图书馆不仅能满足特定的需求。
②无需修改。
19.表达效果
连续使用六个数字,强调了台阶数量之多,增加了幽默感,也暗示了求知之路的不易
20.评价
认为好:借用成语,形象生动,贴合上下文语境。
认为不好:偏离了成语原意,可能引起误解。
语言文字运用Ⅱ
20.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原意:D
A项:删除后影响原意
B项:删除后影响原意
C项:删除后影响原意。
D项:删除后不影响原意。
国公众
或
22.补写
江苏
①敬畏感能够带来治愈感。
②在广阔的天空下。
③也要回归自然的真实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