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高三全年课件附赠资料,需要Word微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19分)
(摘编自《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人特制的舞台》,《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第10期)
1. 下列对材料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风成说”是一种理论假设,认为风在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B.“建筑师”在文中指南北纬30°到60°之间,由西向东流动,风力逐渐减弱的季风。
C.“另辟蹊径”在文中是指先民们驯化粟、黍,以农耕作为应对生存挑战的新思路。
D.“自肥性”指黄土高原堆积的黄土几乎不靠人工施肥就可保证农作物营养的特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青藏高原的隆起影响了大气环流方向和季风行进方向,再加上中亚地表物理风化严重,这些都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
B. 季风将中亚地区戈壁、沙漠中的地表颗粒物不断输送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上,经过漫长岁月堆积,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
C. 因为风力逐渐减弱,颗粒物按粒径大小被先后抛撒到地面,所以黄土高原土层的底层为大粒径的沙黄土而表层为小粒径的黏黄土。
D. 虽然黄土高原气候不佳、地质灾害频繁,自然条件很差,但人类文明依然在此得到发展并绵延不绝,原因在于地域空间广阔。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没有秦岭、太行山在南边和东边的阻挡,黄土高原的面积会更加宽广,土层会更加深厚,依托土地的农耕文明也会更加发达。
B. 黄土高原上持续的农业活动为人口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因此作者强调农业的起源对黄土高原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作用。
C. 材料最后一段使用“伊甸园”“庇护所”“舞台”等词,突出了黄土高原对于中华文明的意义,形象化的语言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D. 材料介绍了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涉及人类文明演进状况,说明揭示自然对人类的影响是《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类文章的选题特色之一。
4. 作者指出“黄土高原正是符合‘挑战——应战’理论绝佳之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一说法的依据。(4分)
5. 材料摘编自《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人特制的舞台》一文,作者为什么要强调“特制”一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有鱼
胡竹峰
(有删改)
文本二:
(节选自韩少功《我读胡竹峰》,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引用汉乐府诗句,交代了“鱼传尺素”的由来,既表现了鱼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B.文章中“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年画下一年年仰望”一句,写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看年画的情景,表现了时空的久远。
C.文章以“脱俗相、出尘相、清逸相倒是了然”引出世俗未见的大鱼,进而强调“大鱼”是更近乎心性的大自在与大安详。
D.文末写渔隐,除了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与“有鱼”有关,还表现作者想要摆脱世事烦扰,追慕张志和渔隐生活。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写游灯会的场景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就是从面上描写,读来如临其境,别有情趣。
B. 文章利用谐音将“三鱼争月”说成“三鱼争跃”,并以道家的观点对“三”作了哲学上的解读,揭示了年画的丰富意蕴。
C. 文章中“我乡多水,河流密布”这段文字,运用铺陈手法突出鱼乡特点,描写出故乡饱满、喜滋滋、其乐融融的人间生活。
D. 文章对世俗与脱俗的思辨围绕“有鱼”展开,白鱼跳船舱、孔子给儿子取名是世俗的,而北冥鱼等是脱俗的,表达清晰。
8. 文本一中提到“鱼有龙相”,你认为灯会和年画里的鱼各有什么“相”?请简要分析。(4分)
9. 韩少功称“胡竹峰的写作是我期待已久的一种勇敢尝试”,请结合文本二的阐述谈谈文本一从哪些角度作了“勇敢尝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节选自《左传·昭公三年》)
材料三: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
(注)①踊:受刖刑的人所穿的一种特制鞋子。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
君子A不犯B非礼C小人D不犯E不祥F古之制也G吾敢H违诸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坐”与现代“坐”的姿势不同,多指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压于脚后跟。
B. “分野”,指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古人认为天象可以预兆吉凶。
C. “祝”指祷告,与《促织》中“望空代祝”的“祝”意思不同。
D. “寿”指保存性命,与《鸿门宴》中“若入前为寿”的“寿”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齐景公担心彗星出现齐国将有灾祸,害怕齐国落入他人之手,期待用祈禳消除灾祸,对此晏子认为,薄赋慎刑比祈禳神明更能解决问题。
B. 晏子的住所靠近市场,狭小又喧闹多尘,齐景公想为晏子更换住所,但晏子表示这里是君王的先臣所居之处,靠近市场反而有许多便利。
C. 齐景公趁晏子出使晋国时重造了他的住宅,晏子拜谢后拆毁新房,全部恢复原貌,这是因为与住新宅的快乐相比,晏子更看重旧邻之谊。
D. 晏子在不同场合对齐景公用刑繁苛的问题进行了劝谏,景公因此意识到滥用刑罚会对百姓造成伤害,于是听取晏子的意见而减少了刑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
(2)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14.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人处世始终秉持崇俭品格。请简要概括其“崇俭”的具体表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注)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构的人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作者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诗人形象。
D.结尾两句表明词人决意放下功业,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6.小序中称此词为“戏作”,请结合全词内容简析“戏”体现在哪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冰雪”在古诗词中可以用来比喻明洁的内心,如宋代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 , ”。
(2)在《书愤》中,陆游通过“ , ”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赞颂。
(3)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被命名为“羲和号”,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太阳神,在《蜀道难》中,“ , ”两句也借用太阳神的典故,赋予蜀道以浪漫的奇险色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可替代 一惊一乍 善罢甘休 独一无二
B.绝无仅有 大惊小怪 善罢甘休 举世无双
C.无可替代 大惊小怪 自暴自弃 独一无二
D.绝无仅有 一惊一乍 自暴自弃 举世无双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京胡的威风是这么逼出来的
B.也这么逼出了京胡的威风
C.京胡的威风也是这么被逼出来的
D.京胡也被这么逼出威风来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感叹号连用可以表达强烈的感情。请据此分析文中画横线处连用两个感叹号的作用。(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如果改为“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舂米、撑船”,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可塑性”为话题,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滑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分析
1.B(“南北纬30°到60°之间”和“由西向东流动”理解错误,“建筑师”在文中指的是北纬30°到60°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流动的季风。)
2.B(A.“这些都影响了黄土高原地基的稳定”说法错误。文中说“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中亚地表物理风化严重是产生了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并不是影响了它地基的稳定。C.“底层为大粒径的沙黄土而表层为小粒径的黏黄土”错误,原文为“在到达黄土高原地区时,风力渐渐减弱,于是粗颗粒先被抛撒下来、然后是粒径中等的颗粒、最后是小颗粒物,所以今天黄土高原上粒径由大到小的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与风的方向相吻合)呈明显的带状分布”。沙黄土、黄土、黏黄土由西北向东南带状分布,不是由下到上立体分布。D.“原因在于……”单一化,“人类文明依然在此得到发展并绵延不绝”不仅仅因为“地域空间广阔”,不能忽视人类的主动性。比如原文提到“不甘心就此灭亡的人类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先民们开始驯化粟、黍,原始的旱作农业就此萌芽”。)
3.A(“土层会更加深厚,依托土地的农耕文明也会更加发达”推断不当,缺乏依据。如果没有秦岭、太行山的阻挡,黄土高原的土层可能会更薄,农耕文明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4.①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能恰当地激发文明反弹的力量。②这里的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生存挑战,发展农业,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解析】可由原文“虽然气候谈不上宜人,黄土高原的气候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虽然历经自然灾害侵扰,但黄土高原地域面积广大,东西跨度约11个经度,南北跨度约6个纬度。高原之上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也不存在无法逾越的地理隔绝,所以在环境变化或发生灾害时,人们总有辗转腾挪的空间”得出第一点: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但也并非严酷到无法生存,环境带来的挑战能恰当地激发文明反弹的力量;可由原文“靠天吃饭的采集和渔猎已经濒临绝境,不甘心就此灭亡的人类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先民们开始驯化粟、黍,原始的旱作农业就此萌芽”得出第二点:这里的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积极应对生存挑战,发展农业,最终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
5.①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是中国所独有的;②黄土高原为农业起源提供了条件,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③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给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对中华儿女精神品性的塑造具有独特意义。
【解析】抓住关键词“特制”进行分析。从原文“黄土高原选中的地基是鄂尔多斯地块,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质单元,而且自形成以来就以稳定著称”“从距今300万年开始,因为干旱少雨,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中亚地区地表物质的物理风化非常强烈,导致岩石破碎,逐渐形成面积广袤的戈壁、沙漠,进而产生了大量粒径小于0.25毫米的颗粒物——这就是用来搭建黄土高原的材料”等信息可以知道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形成条件具有特殊性,是中国所独有的;从原文“对黄土高原上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则是农业的起源”“不甘心就此灭亡的人类只能另辟蹊径。于是,在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先民们开始驯化粟、黍,原始的旱作农业就此萌芽”“就这样,黄土高原地区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等信息可知,土高原为农业起源提供了条件,这对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从原文“但在中华文明的创建过程中,黄土高原从来都不是舒适安逸的‘伊甸园’,也不是隔绝一切危机和挑战的‘庇护所’,它更像是一个广阔而坚实的‘舞台’,让历代以来无数的中华儿女登上它,在一次次面对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活力、积极应战,并锤炼出与众不同的适应能力,最终创造出了世界文明史中独一无二、经久不衰、文明载体始终如一的中华文明”可知,黄土高原的自然条件给生存与发展提出挑战,对中华儿女精神品性的塑造具有独特意义。
6.D(“还表现作者想要摆脱世事烦扰,追慕张志和的渔隐生活”错误,过度解读。“‘斜风细雨不须归’,怎么说也是一种境界”是对张志和及其人生境界的赞美,但从中看不出作者自己的想要摆脱世事烦扰,追慕张志和的渔隐生活。)
7.A(“‘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就是从面上描写”错误,写“人”应该是“点”,写灯五光十色,灿烂斑斓,车马人物满巷等是“面”。)
8.灯会里的鱼指鱼灯,最为活泼热闹,有喜庆相;
①“连年有鱼”年画里的是又大又壮的鲤鱼,有富贵相;②“三鱼争月”年画里的是万鱼争跃、元气恢弘的鲤鱼,有气派相。
【解析】
文章第二段说“鱼传尺素的实物并不多见,倒是灯会里司空见惯的鱼灯惹人心心念念”,可见灯会里的鱼指鱼灯;此段描绘灯会的热闹场景,“鱼灯最为活泼热闹”,第三段“鱼灯当然喜庆”。可见灯会里的鱼最为活泼热闹,有喜庆相;
①年画里的鱼指的是过年时挂的“连年有鱼”年画里的鱼,“记忆最深的年画上有一个胖乎乎的男婴,手拿莲花,怀抱又大又壮的鲤鱼”,是又大又壮的鲤鱼,“年画纸上木刻印刷的鱼追求肥美追求富贵”,有富贵相;
②还有“‘三鱼争月’实则万鱼争跃,元气恢弘。作为衬底的‘万顷波涛’更是声势浩浩,古风昭昭”,“三鱼争月”年画里的是万鱼争跃、元气恢弘的鲤鱼,有气派相。
9.①作者围绕“有鱼”回忆故乡的经历、习俗,叙写故乡风光,志在传承本土遗产;②作者说鱼传尺素,说各地“有鱼”的寓意,说传奇,说境界,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③作者从“有鱼”写到“有人”,由人写到人的愿望与哲思,体现了“功夫在诗外”的文学观。
【解析】
①文本二“他的散文总体上志在传承本土遗产,对家乡的记忆成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文本一题目是“有鱼”,作者以此为线索,写了故乡的灯会,腊月里腌制咸肉咸鱼,春节挂年画,除夕时在秤钩挂条鱼,介绍家乡水多、出产各种鱼,旧年里做“面鱼”等等,回忆故乡的经历、习俗,叙写故乡风光,志在传承本土遗产;
②文本二“又谈墨趣,谈韵致,谈风骨,谈意境,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文本一开头写“鱼传尺素”;说各地“有鱼”的寓意,如灯会里的鱼代表喜庆,年画里的鱼代表富贵等;也说传奇,如“武王伐纣,过黄河时,一条白鱼跳进船舱”;说境界,如庄子笔下的北冥鱼。在精微处看智慧,在总体上见心性;
③文本二“竹峰还由物及人,由人及人境与人生……于字里行间重申‘功夫在诗外’(陆游语)的文学观”。作者从“有鱼”写到“有人”,如灯会中由灯到“一女子在巷子里站着,鱼灯烛油的气息飘来,映得人姿容似玉,出尘脱俗”;写武王伐纣时跃上船的白鱼,写到孔子给儿子起名叫“鲤”;写到人的愿望与哲思,如“年画纸上木刻印刷的鱼追求肥美追求富贵,也并非一味取‘家有余庆’的好兆头,更是饱满、喜滋滋、其乐融融的人间生活的好愿望”,体现了“功夫在诗外”的文学观。
10.CFG
【解析】“君子不犯非礼”“小人不犯不祥”结构对称,中间断开,“祥”后断开;“古之制也”为判断句,其后断开。句意:君子不做那些不遵礼法的事,小人们不做那些不吉利的事,这是古人的遗训,我敢违背它吗?
11.C(“意思不同”错误,都是祷告的意思。句意:如果祝祷可以使神明降临;巫婆在旁边望着天空替人祷告。)
12.C(“这是因为与住新宅的快乐相比,晏子更看重旧邻之谊”分析错误,综合三则材料可知,晏子主张节俭,是不想因为自己奢侈享受而劳民伤财,助长国君奢靡之风。)
13.(1)您筑高台凿深池,征收赋税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解析】高台深池:名词活用为动词,筑高台凿深池;胜:尽。句子翻译为:您筑高台凿深池,征收赋税好像唯恐得到的少,施加刑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2)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车劣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解析】得:能够;弊:同“敝”,破旧。句子翻译为:我能够穿暖吃饱,(还有)破车劣马来供自己使用,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14.①劝谏景公戒除奢侈;②拒绝重修住宅;⑧乘破车驾劣马以为甘。
【解析】根据材料一原文“君高台深池,赋敛如弗得,刑罚恐弗胜。弗星将出,彗星何惧乎”“使神可祝而来,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万数,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胜众口乎”“是时景公好治宫室,聚狗马,奢侈,厚赋重刑,故晏子以此谏之”可知,劝谏景公戒除奢侈。
根据材料二原文“及晏子如晋,公更其宅,反则成矣。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卒复其旧宅。公弗许。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拒绝重修住宅。
根据材料三原文“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可知,乘破车驾劣马以为甘。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5.D(“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错误,由注释“当时辛弃疾带湖居所被焚,而迁居瓢泉未果“可知,辛弃疾乔迁新居,未能实现,因此不可能“在此结庐,享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
16.以家具少于车的夸张语气调侃自己家中的寒窘;以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因病止酒遣散歌者故交疏离的冷清;以白鹤飞来又忽去戏谑自己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
【解析】此处的“戏作”有戏谑、调侃、自嘲之意,结合诗歌手法、内容分析这一特点的体现。“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写诗人乔迁新居,借了别人的车来拉家具,却发现家具比车还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写自己“家徒四壁”的寒窘。“舞乌有,歌亡是,饮子虚”用典,结合注释可知,乌有、亡是、子虚,都是司马相如《子虚赋》中虚拟的人物,写诗人与虚拟人物歌舞纵饮的热闹来反嘲自己搬家之时没有歌、没有舞、没有酒,“故人疏”的冷清之感。“幽事欲论谁共,白鹤飞来似可,忽去复何如”写诗人想要与他人畅叙幽情,却发现只能与飞来的白鹤交流,结果白鹤又飞走了,用戏谑的语言表达诗人渴盼知音而不得的失落。
【点评】如何鉴赏诗歌:
(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三)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
(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17.
(1)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重点字:肺)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重点字:堪)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重点字:逆)
【点评】名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不应机械古板地死记硬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语境中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例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如果不联系“琵琶女本不愿为人弹奏,是千呼万唤的情况下才出来”的具体语境,就会把“始”写成“使”。
18.A
【解析】无可替代: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的。绝无仅有:极其少有。依据语境中“京胡是京剧乐队的领袖”,显然“无可替代”更合适,故可以排除BD两项。一惊一乍:指人的精神过于紧张或兴奋。大惊小怪:形容对于不足为奇的事情过分惊讶。“一惊一乍”可与“尖叫声”搭配,“大惊小怪”不可修饰“尖叫声”,可以排除C项。善罢甘休:好好地了结纠纷,不闹下去;轻易地了结(多用于否定式)。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举世无双:全世界没有第二个。
19.C
【解析】语段括号之前谈论的是京剧,再浏览选项可知括号中的语句是关于京胡的,显然前面谈京剧,意在说明京胡也有相似的情况。B 缺主语,可首先将其排除。从语意上来看,所填句应该有“也”字来表示语意的顺承,才能使前后句通顺、连贯,故排除A ;从句式上来看,所填句应该与前一句中的“中国京剧的写意化表演是被局限逼出来的”保持一致,故排除D 。)
20.小提琴和小号是同类乐器中体积最小的,声音却最高,而且还可以向相对的低音区延伸。
【解析】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先说“体积最小”,再说“声音最高”,这样才符合转折关系的逻辑,语意上才能与最后一个分句承接;二是用词不当,“延长”应改为“延伸”。
21.①连用两个感叹号展现了阿Q对未庄的人们“只拿他玩笑”等行为的强烈不满,传达出了阿Q内心的愤怒,②凸现了阿Q性格中好胜易怒的一面。
【解析】文中画横线处连用两个感叹号,表达了阿Q对过去的“阔”的强烈怀念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阿Q在和别人口角时,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这里的两个感叹号增强了他的语气,显示出他对过去的自豪感和对现实中别人看不起他的愤怒。阿Q用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自尊心,尽管这种尊严和自尊心是建立在他虚构的过去之上。
22.①“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运用了反复、排比手法;②凸显了阿Q处境艰难、生活中别无选择的状况;③“割麦、舂米、撑船”无法传达阿Q的处境,只是表明了阿Q的短工身份。
【解析】原句通过短句的重复,强调了阿Q工作的临时性和没有固定职业的特点,同时突出了他处境艰难、生活中别无选择的状况。而改句则使用并列短语,虽然简洁,但失去了原句中强调的意味,无法体现出阿Q的工作性质和性格特点,只写出了他作为短工的身份。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审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话题的作文。
本次作文材料来自王鸿良《种子植物传播为何有的近有的远》)最后一段:“传统观点认为,同种植物的属性(包括种子大小)在种内的变异性主要是由生存环境的差异引起的。目前研究基因的科学家发现,植物属性的变异性可溯源至对应基因——‘可塑性基因’,植物拥有‘可塑性基因’,就有了高的变异性和适应能力。种子大小的变异性可能也与‘可塑性基因’有关。而此类基因很可能正好是种子植物适应多种生存环境的遗传基础。”
题目有一定的思辨性,要深入挖掘“可塑性”的内涵。可塑性: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和功能还未达到成熟和稳定水平时,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异的一种自然属性。教育心理学中所指的可塑性,主要指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心理发展易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研究指出,儿童的可塑性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一般认为儿童早期的可塑性最大。简单说,可塑性就是生物体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影响下,某些性质能发生变化。如人的可培养、可教育性。
材料由植物学切入,提炼出植物“可塑性”带来的变异性和适应能力,进而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把“可塑性”的特质代入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并要求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其实就是让学生思考自身发展过程中,“可塑性”可能存在的各种作用。自身发展照应“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因为自身发展离不开“个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
写作时紧扣“可塑性”,写出青年塑造自我、适应时代、推动社会发展即可。具体写作时可以阐释“是什么”,阐释“可塑性”的内涵及外延,通过发散思维,展现可塑性的现实表现。分析“为什么,怎么办”,分析“可塑性”的重要性,通过演绎和归纳,探讨可塑性的现实意义,结合自身乃至整个青少年成长,针对可塑性应该如何做。写作要有思辨性,多维度认识,可以思辨可塑性的两面性,可塑性的有限性,可塑性中的主体性,塑造自身的主动性,稳固底座与高可塑性的关系,等等。
参考立意:
1.唯可塑,才进步。 2.琢玉成器,予世皎皎。 3.修可塑之身,立多变之世。
4.生命须可塑,人生不限速。5.注入可塑基因,赢得多样未来。
6.锻可塑之品格,添生命之韧性。
【参考例文】
引可塑之水,育百态之花
植物拥有可塑基因,就会有高的变异性和适应能力;人们拥有可塑之力量,就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世界拥有可塑之水,就会有五彩斑斓的花朵绽放在自然之中。任何个体在未经打磨和历炼前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可塑性却赋予了他们无限的可能。
忆往昔,可塑性在黄金岁月锲下刻骨铭心的誓言。
历史的长河缓缓向前流动,伟人毛泽东在喧杂的市场中努力学习,成长为有思想有觉悟的青年,最后领导我们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塑性在他的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最终成为给群众办实事的好总理;小时候调皮捣蛋的辛弃疾也成为了挥洒报国热忱的将军。岁月带走了少年的青涩,留下了顽强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信念。可塑性的灯火,照亮了每一个行走在人生大道上的追梦人。
忆今朝,可塑性在拼搏岁月留下超越自我的追求。
在奥运赛场上,中国小将王楚钦斩获混双乒乓球冠军。回溯岁月,不能不叫人感慨良多。进入国家队时他被当年耀眼的马龙、许昕遮挡了锋芒,不断的拆队、调整,一度让他陷入了迷茫。但他不输志气,砥砺前行,一直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提升自我。苦心人,天不负,他身上的可塑性让他第一次品尝到胜利的果实。拼搏,超越,重塑自我,你永远不能低估自己身上的可塑性!夜以继日的磨炼,终有一天会迎来自己的荣光!
看当下,可塑性在峥嵘岁月赠予金光闪闪的奖励。
考入清华大学的江梦南,年幼失聪,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她坚持不懈学习,终于赢得圆梦的门票,驶向成功的彼岸。高三的我们,只有努力奔跑,才能到达梦想的山峰,让可塑性在每一次考试中对我们打磨,锻炼,总有一天我们会闪出耀眼夺目的金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新时代青年也应该以志向为旗帜,趁着我们还年轻,利用我们的可塑性塑造新的形象,创造新的历史。
“就算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可塑性使奋斗路上的我们熠熠生辉。在艰难的考验中成长,在绝望的境地中呐喊,在黑暗的路途中前进,在泞泥的沼泽中砥砺!只有拥有坚定的信念,可塑性之色彩才会让你在历史的卷轴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浇灌可塑性之水,培育出千姿百态的人生之花!
【点评】
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作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练,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