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02(有详解)

文摘   2024-10-21 14:28   安徽  

2024-2025学年高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传递温暖。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烦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党和政府要切实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与教育,发挥各级组织的引导作用,共同宣传、解释、介绍及传播传统节日中优秀的文化元素,使其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民族气质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人民论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材料二:

又到月圆中秋时,沪上多彩文旅活动让广大市民在节日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9月9日,松风听音名家古琴展(首展)亮相上海松江泗泾古镇,李朝阳、吴明涛等古琴演奏名家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中秋古琴音乐会。次日,上海市民艺术大课堂——淮音戏曲课堂迎来中秋专场,学员在此学唱中秋歌曲的淮音表达。上海保利大剧院也发出“穿上国风服装,打卡不一样的花好月圆”的邀约。

内蒙古博物院在9月8日至9月11日连续推出“中秋手作——千秋鉴团圆”“中秋课堂《玉·见文明》”“特别企划——趣看文物·中秋篇”等活动,让观众在博物馆里感受中秋古韵、共话家国团圆。其间,博物院还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第一实验小学沁苑校区全体师生奉献一场别开生面的中秋文化课堂,让大家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于9月7日发放5000张陕西文旅惠民卡,游客可用来购买享受惠民补贴的文化演出和旅游景区门票。陕西多家景区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惠民礼包。白鹿原影视城推出“走进白鹿秋色,惠享美好生活”中秋微度假系列主题活动,游客可以在景区吃月饼、赏月圆、诵诗书、行汉礼,感受传统文化。景区还向全国教师发出邀请,教师本人凭相关证件即可免费乘坐观光扶梯、观看演出。

湖北不少景区推出光影盛宴,点亮中秋夜空,将赏月、拜月祈福等民俗活动融入现代科技之中。9月10日至12日,荆州方特推出超级月亮主题造景,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柔美的汉服舞蹈快闪携手营造“月下游园,共赏风雅”的唯美浪漫意境。武汉植物园“奇幻森林夜游”活动精彩继续,游客可在王莲展示区看明月映水照花影,还能与10米高的“超级大月亮”合影留念。

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全球文旅创作者大会暨千机秀点亮云台山,表演秀在河南焦作云台山景区上演。届时,1000架无人机集结,融合中秋月圆、竹林七贤、嫦娥奔月等传统文化元素,打造让人耳目一新的视听奇观。云台山中秋游园会国风演艺、潮玩打卡、浪漫夜游等项目将为游客带去别样体验。

(摘编自中国文化报《多彩文旅活动感受花好月圆》)

材料三:

这个中秋,在烟台体验过中秋节的还有一批“特殊”的外国友人。中秋节前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巴沙以及俄罗斯塔斯社驻上海记者伊万等一行走进烟台,以外国记者的视角记录烟台,实地感受中秋的浓厚氛围。

“我在中国待了很多年了,对中秋节最大的感受就是很热闹。”在东山宾馆,巴沙带着女儿一起跟师傅学习制作月饼,看着女儿开心的模样,巴沙高兴地说:“以前只吃过月饼,不知道制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这个中秋节我和家人们也在中国团圆了。”

学习制作月饼、打卡百年老街所城里、观摩海阳沙滩雕塑……作为俄罗斯第一电视台的记者,巴沙这次来烟台,也带着自己的任务。“烟台是一座很美的城市,有文化浓厚的老街,也有现代化的建筑。”在烟台,他们一路观摩一路用镜头记录,巴沙告诉记者,这次回去之后,他也会把中国的发展变化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方式传递给俄罗斯的观众。

(摘编自潇湘晨报《“老外”在烟台过中秋节,难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习俗是文化载体之一,抽象的节日文化内涵通过具体载体而变得生动可感,带给人丰富的享受。

B.注重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可以展示我国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C.传统节日让仪式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人们通过传统节日可以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D.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要携起手来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节日习俗使节日具备了更多的仪式感,没有仪式感的节日无法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B.传统节日的仪式使人的身体和心灵均参与到节日中来,它对节日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均有影响。

C.上海、陕西、湖北等地的中秋活动有音乐会、吃月饼、赏月圆等,这些活动依然是中秋节重要的传统活动形式。

D.湖北一些景区的中秋活动融入现代科技,推出光影盛宴,如荆州方特炫酷的动态光影秀和云台山千架无人机表演。

3.下列诗句中,不体现中国传统节日仪式的一项是(   )(3分)

A.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B.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团圆月。

C.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推广传统节日文化。(5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玉子

郭昕

玉子学织毛线是因为爱上了一个人。那一年玉子上大三。摆脱了高考的激烈竞争,又如鱼得水地适应了大学生活,毕业分配大战的硝烟还没来得及燃起。大三就像一张土壮水足的温床,滋生出爱的嫩芽是再自然再正常不过的事。那年秋天玉子开天辟地上街买了三两蓝色的纯毛毛线,而在这之前,玉子最瞧不起周围那些女孩子的,就是吃零食、织毛线这两大恶习。没出息,玉子不能和她们一样。

玉子是娘在玉米地里生的。爹给玉子在小学花名册上填上“玉子”这两个字不到一个月就死了。爹是民办教师,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辆手扶拖拉机撞死了。爹死时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只是把攥着玉子的手一松,就永远地去了。玉子和弟弟都是攥着娘的手长大的。娘为玉子姐弟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玉子说不清,玉子唯一能回报娘宽慰娘的就是拼命地读书,读书,拼命地拿回一个又一个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玉子拒绝一切女红。玉子再没有见过比娘手巧的女人了,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枝头绽的花,无一不能在娘手下活灵活现,可娘又怎样了?上学或放学的时候,走在村子里那条凹凸不平的土路上,看着那些黄涩的头发上沾着几根草棒棒的,或晒暖或乘凉或奶孩子或纳鞋底的女人,玉子总要在心里发狠,决不能和她们一样,决不。

玉子从那团蓝毛线里发现了那么多乐趣。怪不得要把这类活计称作“女红”,怪不得那么多不同时代不同种族不同阶层的女人乐此不疲,玉子笨拙地一针一针戳着毛线时想。这使女人从中体味到一种女人独有的心境,不是别的什么可以代替得了的。三两毛线织了拆,拆了织,玉子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为他织成了一双手套,也开始为自己编织一种新的生活。

毛线成了玉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婚前她为他织,婚后为公婆织,有了孩子为孩子织。各种各样的毛线,大小款式不一的毛衣毛裤毛袜毛手套毛围脖把玉子的心塞得满满的。渐渐地,玉子成了公认的织线专家。单位里,邻里间,年轻的年长的女人们买了漂亮毛线,都会说:找玉子去,找玉子去。有人建议:玉子,把你织的那些花样编本书吧,准比街上卖的什么棒针花样大全强得多。要是没有后来那事,玉子准会编一本棒针花样大全出来。

那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有天玉子进门后看到丈夫穿了件暗红的细羊毛高领衫。丈夫有些不自然地耸耸肩:还可以吧,刚买的。玉子说:不错,很贵吧?晚上,丈夫睡着后,玉子掂着那件暗红色的毛衣在灯下审视良久。毛线松紧不匀,一看就知道出自新手,有许多地方大概拆过,细看能看出一段段的痕迹。这么细的毛线,这么宽大的一件男人毛衣,织了拆,拆了织,一针针下来,要织多少下呀。玉子想起大三那年为他织的蓝手套。连着几个夜晚,玉子没有睡着。

生活是一个圆,绕了那么大一圈后玉子又站到了当初起步的那个点上。那天,玉子打点了自己的衣物,把在书架上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取下来,拍打拍打,一本本整整齐齐码在从街角商店买来的方便面箱里。一辆出租车连人带东西一块儿拉走了。在曾经被玉子视为“家”的那套房子里,大衣橱抽屉里躺着一把长短粗细不等的棒针。那么粗的一把,足有几十根。两头用黑皮筋结结实实扎着,是玉子昨晚上扎的。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玉子把它们丢了。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玉子原来觉得女人织毛衣是恶习,是因为母亲的遭遇给她造成了不良的心理感受。

B. 丈夫的新毛衣是手工编织的,他却说是买的;玉子从这个拙劣的谎言中发现了丈夫出轨。

C. “搁置多年落了厚厚一层灰的专业书”,暗示读者婚后的玉子是一个毫无追求的人。

D. 玉子离家时“一辆出租车连人带东西一块儿拉走了”,展现了玉子独立、决绝的性格。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中的玉子有勤劳贤惠、心灵手巧的一面,也有独立坚强的一面,是一个立体丰富的圆形人物。

B. 从痛恨织毛衣到迷上织毛衣,作者只用“爱情”来解释人物的剧变,理由不够充分,说服力稍显不足。

C. “笨拙地一针一针戳着毛线”一个“戳”字传神地将玉子初学织毛衣时的笨拙和认真展现得淋漓尽致。

D. 第五段开头“那件事其实也不算什么”,看似语气平淡,实则使用反语,说明这件事对玉子的打击之深。

8. 玉子的织毛衣针和《哦,香雪》中的铅笔盒,两件道具在小说中发挥了哪些相同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简要分析。5分)

9. 小说结尾说“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玉子把它们丢了”,你觉得玉子是有意还是无意?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时,有处士小臣稷,桓公三往而弗得见。桓公曰:“吾闻布衣之士不轻爵禄,无以易万乘之主;万乘之主不好仁义,亦无以下布衣之士。”于是五往乃得见之。或曰:桓公不知仁义。夫仁义者,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避卑辱,谓之仁义。故伊尹中国为乱,道为宰于汤;百里奚以秦为乱,道为虏于穆公。皆忧天下之害,趋一国之患,不辞卑辱,故谓之仁义。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忘民不可谓仁义仁义者不失人臣之礼不败君臣之位者也。是故四封之内,执禽而朝名曰臣;臣吏分职受事名曰萌。今小臣在民萌之众,而逆君上之欲,故不可谓仁义。仁义不在焉,桓公又从而礼之。使小臣有智能而遁桓公,是隐也,宜刑;若无智能而虚骄矜桓公,是诬也,宜戮。小臣之行,非刑则戮。桓公不能领臣主之理而礼刑戮之人,是桓公以轻上侮君之俗教于齐国也,非所以为治也。故曰:“桓公不知仁义。”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有删改)

材料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于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有删改)

[]①伊尹,曾借烹饪之事言治国之道,辅助商汤灭夏。②执禽;古时朝见君主有持禽类作礼物的制度,表示忠心于君主。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忘民A不可B谓仁义C仁义者D不失EF臣之礼G不败H君臣之位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布衣,借指平民,文中的“布衣之士”就是前文说的“处士”,具体指小臣稷。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今义与之相比,属于“词义的扩大”。

C.礼,文中指礼遇、以礼相待;“非能水也”中“水”的意思是“游泳”,两者用法相同。

D.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制以万乘为诸侯的代称。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齐桓公认为君主能做到礼贤下士的前提是自身对仁义有追求,韩非子认为君主一定要摆正君与臣之间的关系。

B.韩非子认为,作为臣子理应执礼朝见君主;对君主不管是有才能而骄傲自夸,还是无才能而隐匿不为,都应受到法律惩处。

C.伊尹与百里奚不顾自身卑贱的地位和受到的屈辱待遇,为天下的灾害而忧虑,为国家的祸患而奔赴,韩非子非常欣赏这类人。

D.材料二认为面对有道士人的傲视,不肖之君与贤明之君的态度截然不同,而后者的做法能招揽士人,最终会招来天下人归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桓公下匹夫之士,将欲忧齐国,而小臣不行,见小臣之忘民也。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14.两则材料对齐桓公的评价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

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B.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C.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D.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16.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一句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本词内容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用典”为文人常用手法,现代音乐教育家吴梅“感飘零,红粉与青衫,无人吊”中的“青衫”就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2)《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狗吠、鸡鸣,与王籍的五言律诗《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衬托出和谐、安宁的意境。

(3)“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登高》中“_______________”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悲凉心境;《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写落花堆积之状,寄托了李清照难解的愁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古往今来,人们往往从一个国家的文学艺术中感受其气质形象,体悟其价值理念。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都植根于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着独特的中华风韵,    A    。中国画显著启发了法国洛可可风格,元代戏剧深深感染了欧洲观众,《赵氏孤儿》曾让包括伏尔泰在内的欧洲文学家们大为惊叹,他们多次对其进行改编,使18世纪的欧洲观众在舞台上看到了中国故事……

用文艺讲中国故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文艺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辨识度。《梁祝》的旋律、昆曲的唱腔、京剧的脸谱、书画的笔法……直观展示出中国文艺的民族形式与样式,而蕴藏其中的,更有无比厚重的中华文化传统。“民惟邦本”“天下为公”“和而不同”“言必信,行必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等思想和理念,直至今天依然深植于中国人内心,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B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上万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逾1亿,深受人们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文艺创新的宝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中汲取养分,为中华文化塑造新的辉煌。

18.下面的各项中省略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波浪线句中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B.他看着窗外蓝天,情不自禁哼起了歌曲《晴天》:“等到放晴的那天,也许我会比较好一点……”

C.鲁迅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杂文集有:《坟》《热风》《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D.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样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19.在文中横线处填入合适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4分)

20.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可适当删字词,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濯河水呀清又清,老街石板梆梆硬,濯水生意好得很,廊桥老街人挨人……”在重庆黔江濯水古镇,每天都会听见或高昂铿锵或婉转悠扬的戏曲唱腔,伴着或轻缓或急重的锣鼓声与现场观众的拍手叫好声从老街尽头传来,那是古镇正在上演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濯水后河戏。

濯水后河古戏内容丰富,既有本地民族的文化成分,又博采众长融入了汉族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成分。“灈水后河戏是湖北汉剧、湖南南戏、江苏昆山腔、川剧与我们本地土家族、苗族文化交融、创新后形成的地方剧种,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据年逾古稀的后河戏传承人土家族老人樊宣洪介绍,阿蓬江是乌江的支流,俗称后河,而濯水镇就坐落在阿蓬江边,所以人们就将这流传下来的剧种称为后河戏。

“听蓬江水音,游濯水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是很多游人来濯水古镇的游玩四部曲,捧着盖碗茶闲坐在戏台下,看一台独具腔调的濯水后河戏,让很多游客感到回味无穷。

濯水后河戏是一种由多地域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高雅动听又通俗易懂的独特艺术语言和音乐形式。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承发展与融合创新,濯水后河戏如今已成为濯水古镇对外交流的重要文化符号,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1.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几个较短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哇,我穿汉服的那组照片收获了一百多个赞!开心!”

“开心啥啊?你看看你那美颜美的,那还是你吗?”

“美颜怎么了?美颜悦人悦己呀!这不都成社交礼仪了嘛!”

“亲妹啊,我更喜欢脸圆圆的你!我更喜欢单眼皮的你!”

……

身为教授的父亲,边意兴盎然地听着兄妹的对话,边揣摩这段对话背后丰富的社会学意义,诸如个体对自我的认知,社会的审美风潮,时代的社交变革……

他也想听听作为高中生的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请你写一篇论述类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写成诗歌;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1.C       2.B      3.B

4.①首先指出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带给人们丰富的享受,我们要注重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②其次强调仪式对人们形成文化认同、获得精神享受以及彰显传统文化、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③最后指明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加强文化符号与载体建设,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5.①全力打造节日文化盛宴,举办多彩文旅活动。

②充分利用群众假日需求,实施文化惠民措施。

③新式体验享别样节日,科技助力文化推广。

④借外国友人视角平台树文化自信,推广传统节日文化。

……

作文例文:

“美颜”让自己美起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自拍神器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等自拍软件的神效,使男生变帅,女生变美,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

真实固然很重要,真实也是人际交往中人们最看重的一点,毕竟谁也不愿意自己被欺骗,但用一些修图软件使自己看上去更加精致,即使有些失真,却能“美化”自己的心态,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在完全真实与虚幻有些许失真中选一个,我想我一定会选择后者。一个人多多少少会有些许虚荣心,会想要被别人夸赞,被别人看得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父母没有给我们标致的模样,也不想遭罪去“脱胎换骨”,我们又为何要拒绝美颜软件带给我们的便捷呢?

首先,它能“美化”我们的自信心。在看脸的时代,长得漂亮更容易成功。像娱乐圈中的明星,他们因为那一张张迷倒万千少男少女的脸而走红。我们若能尽力美化自己,将自己好看的照片传上朋友圈,看见他人清一色好评,别说这肤浅虚荣,这确实能增强人的自信心,使人阳关,催人上进。

其次,我认为这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只要不过分失真,那为什么不让自己看起来更加赏心悦目呢?试问有谁愿意看丑的事物?任何人都喜欢美的东西,修图使他人看得舒坦,使自己看得开心,每时每刻都被快乐包围,说不定还能长寿呢!如果每每翻出自己照片时,连自己都觉得奇丑无比,讨厌自己,那这样一个把“丧”字写在脸上的人又有谁会爱呢?

当然,好看的照片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们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品。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号称能消除美颜效果。这对于大部分少男少女来说确实很残酷,但我们的确需要经常想一想现实,网络毕竟是虚拟的,我们要做的,是将自己的现实生活活得与网络生活一样出彩。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我们固然在乎“颜值”,但内在更值得我们深思。马云虽然相貌平平,但是他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巅峰,同样得到了世人的尊敬与赞扬。

鉴于上述思考,我认为,合理使用美颜软件,使它美化自己的同时,美化我们的生活,“美颜”的同时,不断美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阳帅气积极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


智慧星语文
个人创作,语文教案与课件,语文知识,语文经典习题,习题详解,高考辅导,作文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