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高三全年课件附赠资料,需要Word微我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摘编自王伟峰、周桂君《论中西诗歌中的主体化倾向及思辨性的体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诗人往往借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手法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就暗含着情感。
B.在英美现代诗歌中,诗人经常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毫无做作,比较直率地把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C.几千年来,中国人非常依赖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且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这种环境也影响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诞生。
D.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通常在西方诗歌中,主体都占据诗歌的显要位置,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主体却常常是缺席的,或被隐藏起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周易·乾卦·文言》写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其中便蕴含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
B.西方诗歌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而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是从二元分立角度出发运用理性来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
C.崔道融的《梅花》诗写的是梅花,但寄托的却是诗人心中对梅花的钟爱。诗人隐藏在梅花的后面,主体与梅花二者交融。
D.西方现代派诗人主张把“我”消融掉,这里提到的“消融”和中国古诗里常出现的主体的“缺席”“隐藏”相似。
3.下列诗句中,不符合材料二提到的中西方诗歌主体在场与否的典型情况的是(3分)( )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其一》)
B.“你可知那地方?/前往,前往,/我愿跟随你,爱人啊,随你前往!”[歌德《迷娘(之一)》]
C.“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D.“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将永远不会被我遗忘。”(普希金《致大海》)
4.根据两则材料,总结出中西方诗歌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5.材料二通过《梅花》的两个版本,展现了主体在场与隐藏情况下的诗歌风格差异。这两种风格导致读者的阅读体验存在显著的不同。请从两个版本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和你的理解,从读者的角度简要评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阿哥们是孽障①的人
李修文
(摘自散文集《山河袈裟》,有删改)
【注】①孽障:甘肃、青海方言,意思是可怜、窝囊。②湟中、⑦贵德:青海地名。③河州城、④武威城:甘肃地名。⑤西海固、⑥贺兰山:宁夏地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⑧段以概括叙述的方式,交代了汉子们受困的缘由,展现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后文的抒情议论作铺垫。
B.第⑪段写冰层碎裂的景象,暗示“我”与西北汉子们的隔阂一点点消除,“黄河”与下文“花儿”自然衔接。
C.文中“远亲”和“弟兄”的称谓,代表“我”和西北汉子们双向的情感交流,双方虽萍水相逢却赤诚相待。
D.本文以平等的视角抒写大众,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表达方式灵活,行文不拘一格,姿态横生。
7.关于画横线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示现”与末段中的“神迹”都与宗教有关,它们互为呼应,流露出“我”对西北人民由衷的感恩之情。
B.本段运用比喻,“像石头一般坚硬”形容诺言的坚不可摧,“像刀子一般干脆”形容情义的爽快直截。
C.“此处不是他处”一句,既说明西北人重情守诺的性格刻骨入髓,也说明他们对物质要求不高,随遇而安。
D.本段仅用了两个句号,多用逗号,如此标点,令人感觉叙事一气呵成,抒情充沛饱满、流畅自如。
8.文章中反复提到西北地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不少评论家认为李修文的散文“苍凉而热烈”,请结合本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古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节选自《吴子·论将第四》,有删改)
(节选自《四库全书·集部·明太祖宝训》,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凡战之要A必先占B其将C而察其才D因形E用权F则不劳G而功举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兵,领兵作战,与《过秦论》“行军用兵之道”的“兵”意思不同。
B.克,战胜,与《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的“克”意思相同。
C.“所以”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所以”用法相同。
D.信,相信,与《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的“信”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于将领的评价,一般人只看他是否勇敢,但吴起认为,勇敢仅是将领应具备的条件之一,只靠勇敢是不行的。
B.吴起认为,清晰的鼓声、鲜明的旗帜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威慑人,而严明的禁令、严格的刑罚从军纪上震慑军心。
C.明太祖认为:有仁德,能得到兵士的爱戴;有勇力,能带领部下攻破精锐军队。成功的将领应该具备这些品质。
D.吴起和明太祖都认为将领要有智谋,吴起从士气、地形等多方阐述,明太祖则从抢占先机、防患于未然来阐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施令而下不敢犯,所在而寇不敢敌。
(2)两军相望,不知其将,我欲相之,其术如何?
14.吴起和明太祖谈论的话题都是将领,两人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谈的?材料一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南北朝诗,完成15~16题。
江津送刘光禄不及
阴铿
依然临送渚,长望倚河津。
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
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
林寒正下叶,钓晚欲收纶。
如何相背远①,江汉与城闉②。
【注】①相背远:远别,各分东西。②城闉(yīn):城门,指诗人回去的地方。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写诗人伫立江边、倚江而望的神态动作,表现了诗人遗憾之意。
B.诗歌七、八句林寒叶下、钓晚收纶烘托出诗人独立苍茫、惆怅无着的形象。
C.结尾两句点明了诗题中的“不及”,也强化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D.诗中意象贴切,语言朴实,且情意不绝,余音袅袅,意蕴显得深厚隽永。
16.诗歌的三至六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神话传说,暗示古代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才开辟出蜀道。
(2)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3)“捣衣”一词在古诗词中常出现,多用来抒发念远怀人之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8.下列句子中的“难为”与文中加点的“难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吴承恩《西游记》)
B.“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曹雪芹《红楼梦》)
C.“难为你亲自端来,不吃太对不起你了。”(巴金《秋》)
D.欧阳雪:“于科长,佟小姐,干吗这样难为他呢?”(老舍《面子问题》)
19.文中为什么说“‘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请简要说明。(4分)
20.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句式,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以完成对中药铺对联的评价。(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关联,逻辑严密,表意完整,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C(把因果关系理解为并列关系,“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是因,“中国人非常依赖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果。)
2.B(“而这种文化的基本特点”张冠李戴,应该是“西方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
3.C(中国古典诗歌中主体常常是缺席的,或被隐藏起来,C项,中国古典诗歌主体在场了,不是典型情况。)
4.①中国诗歌风格讲究含蓄,以淡为美,常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手法;西方诗歌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常用直抒胸臆的手法。②中国诗歌多歌颂,西方诗歌多揭露。③中国诗歌弱化主体,西方诗歌主体常常在场。④中国诗歌受到“天人合一”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诗歌受到“二元分立”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评分参考:每点1分。
5.版本一:主体在场 版本二:主体隐藏
示例一:主体在场版:
①读者更多的是在欣赏“我”对梅花的情感,受主体的情感态度影响较大。②读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主体对梅花的赞美、怜爱和对北风的呼吁等。③这种情感的明确性可能会让读者的体验更加集中,但也可能因主体的介入而使读者失去与自然的直接联系,使他们的联想空间变窄。
示例二:主体隐藏版。
①读者直接与梅花和自然建立联系,几乎没有被主体的情感或观点干扰。②读者的情感体验更为纯粹,直接与梅花及其所代表的美好品质产生共鸣。③人与花界限模糊,读者可以自由地进行联想,从梅花联想到人,由人联想到梅花,人花交融,天人合一。
评分参考:从读者被主体影响的程度、读者情感体验、读者与物(自然)的关系、读者的联想等角度答,每点2分,答到三点给满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6.B(“暗示‘我’与西北汉子们的隔阂一点点消除”错误,本段中“我”和他们之间关系已相当融洽,此处写景,一者与前文照应,渲染氛围,二者为下文“父亲”唱“花儿”作铺垫。)
7.C(“也说明他们对物质要求不高,随遇而安”不准确,他们甘于贫寒和等待,是因为有兄弟情义的地方就是故乡。)
8.①揭示地域与人的关联,阔大雄浑的西北催生出荡气回肠的“花儿”,孕育出坚韧、重情义的汉子。
②凸显西北对“我”的深远影响,表达“我”对这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赞美以及西北人民对“我”的深厚情谊。
③西北地名在现实和回忆中交错出现,使抒情有依托,叙事不突兀。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两点给4分,如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9.①意境苍凉:荒凉地界、冻雨冰河,渲染了苍茫苦寒的氛围;“花儿”的回环往复,营造了悲凉凄怆的意境。
②命运苍凉:“我”和萍水相逢的弟兄们处境困窘,贫困潦倒。
③情感表达热烈:多处直抒胸臆,表达“我”的激动、震撼、虔敬;“花儿”被汉子们以酣畅恣肆的方式唱出。
④作者讴歌在苦难中的底层人民生命之鲜活、人情之美,让“苍凉”和“热烈”和谐统一。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如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10.ADF(原文:凡战之要,必先占其将而察其才。因形用权,则不劳而功举。)
11.D(文中的“信”是“轻信”的意思,“信者效其忠”的“信”是“诚信”的意思。)
12.D(“抢占先机、防患于未然”不准确,明太祖是从前瞻性和预见性来阐述智谋的。)
13.(1)(将领)发布的命令部属不敢违犯,(他)所到的地方敌人不敢抵挡。(采分点:施,发布、颁布;所在,所到的地方;寇,敌人、敌寇;敌,抵挡、对抗。)
(2)两军对阵,不了解敌将(的才能),我想要察看,用什么方法?(采分点:相望,对阵;知,了解;相,观察、察看;术,方法。)
14.角度:材料一是从“为将之道”的角度,材料二是从“任将之道”的角度。
评分参考:每个角度1分。
材料一论述的两方面:先论述对己方将领的要求,再论述对敌方将领的判断。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方面给1分,答对两方面给3分。
15.C(结尾没有点明“不及”,是对诗人江津送友“不及”的情状的续写。)
16.①由远到近:三、四句写远去的船帆,这是远景;五、六句写泊处,这是近景。
②视听结合:第三句写听不到行船时的鼓声,这是听觉;第四句写看到船帆与云彩相接,这是视觉。
③衬托:第五句用鸟儿在泊处飞翔衬托船已远行,第六句用人已散去衬托诗人来迟。
④白描:简笔勾勒鼓声、船帆、泊处、离亭。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7.(1)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
示例二:长安一片月 万户捣衣声
示例三:秋夜促织鸣 南邻捣衣急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多字、漏字、错别字不给分。
18.D[D项和原文中的“难为”都表示使人为难。A项意为多亏(指做了不容易做的事)。B、C两项均为客套话,用于感谢别人。]
19.①内容上:“探花郎”一语双关,一指进士及第中的第三名,二指探寻名花的雅士。考生自称“探花郎”,贴合身份。②气势上:皇上以“摘星手”来凸显自己的地位,展现出帝王的威严和气势;考生以“探花郎”回应,气势不落下风。③结构上:工整而巧妙地应对上联的“摘星手”。
评分参考:每答对一点计2分,答对以上任意两点计4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计分。
20.示例:草药享日月精华,以名花代之,适得其神。
评分参考:第一句强调草药的价值和意义,如“乃自然瑰宝”“是生命良药”“乃大地馈赠”等均可计1分;第二句表达以名花代草药的内容,如“以花卉赞之”“以花朵颂之”等均可计1分;第三句表达对以名花(亦可入药)来借代草药的合理性和形象性的肯定,如“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等均可计1分。句式结构与画横线句子相同计2分。
21.示例:A义不容辞 B恪尽职守
(A处还可填“当仁不让”“责无旁贷”等,均给1分。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当仁不让:原义是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B处还可填“洁身守道”“雄心壮志”等,均给1分。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洁身守道:保持自身纯洁,坚守正道。雄心壮志: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宏伟的志向。)
评分参考: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
22.示例:①也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②面对官场黑暗现象
评分参考: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计分。
23.略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吴子说:“文武兼备的人,是军中的将领。刚柔兼济的人,(可以胜任)领兵作战之事。一般的人评价将领,往往只看他是否勇敢。其实勇敢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应该具备的若干条件之一。单凭勇敢行事的人必定会轻率地与敌交战,轻率地与敌交战而不考虑利害所在,这是不可取的。所以,将领应当慎重的有五条原则:一是理,二是备,三是果,四是戒,五是约。理,是说治理人多的军队就像治理人少的军队一样(有条理)。备,是说部队出动就像面对敌人一样(戒备)。果,是说临阵对敌不考虑个人的死生。戒,是说即使打了胜仗还是如同刚开始打仗时那样(警戒)。约,是说法令简明而不烦琐。受领任务来不及和家人告别,打败了敌人才考虑班师,这是将领应遵守的准则。所以自出征那一天起,将领就应下定决心,宁可拥有战死的荣耀,绝不忍辱偷生。”
吴子说:“用兵有四个关键:一是掌握士气,二是利用地形,三是运用计谋,四是充实力量。统领三军之众,拥有百万兵马的雄师,而部署战局掌握士气的盛衰,在于将领一人,这是掌握士气的关键。(利用)狭路险道,(凭借)名山要塞,十人防守,千人也不能通过,这是利用地形的关键。善于使用间谍,派遣轻装部队往来,分散其兵力,使其君臣互相埋怨,上下互相责怪,这是运用计谋的关键。战车的轮轴插销要做得坚固,船只的橹、桨要做得适用,士卒要熟习战阵,马匹要熟练驰骋,这就是充实力量的关键。懂得这四个关键,才可以担任将领。然而威信、品德、仁爱、勇敢,必须足以表率全军安抚士众,威慑敌军决断疑难。(将领)发布的命令部属不敢违犯,(他)所到的地方敌人不敢抵挡。得到他,国家就强盛,失去他,国家就危亡,这才叫良将。”
吴子说:“鼙鼓金铎,是用来从听觉上震慑人的;旌旗麾帜,是用来从视觉上震慑人的;禁令刑罚,是用来震慑军心的。耳朵听命于声音,所以声音不可不清楚;眼睛听命于颜色,所以颜色不可不鲜明;军心震慑于刑罚,所以,刑罚不可不严格。三者如果不确立,即使拥有全国的军队,也一定会被敌人打败。所以说:将领的指挥,部队没有不依令而行的;将领所指向的地方,部队没有不拼死向前的。”
吴子说:“大凡作战的要领,必定首先探知敌将是谁并充分了解他的才能。根据敌人情况采取权变的方法,那么不费多大力气,就可取得成功。敌将愚昧而轻信于人,可用欺骗的手段来引诱他;敌将贪利而不顾名誉,可用财物贿赂他;轻率变更计划而没有谋略的,可以使他的军队疲劳困乏;上级富裕而骄横,下级贫穷而怨愤的,可以离间他们;进退犹豫不决,部队无所适从的,可震慑吓跑他们;士卒藐视其将领,产生归家意向的,就堵塞平坦道路,(假装)打开险阻道路,可以半路拦截然后消灭他们。”
武侯问:“两军对阵,不了解敌将(的才能),我想要察看,用什么方法?”
吴起答:“命令地位卑下但勇敢的军官,率领轻锐部队去试攻敌人,只求败逃,不求胜利。观察敌人追过来的表现,如果敌人每次停止和行动,(将领)指挥都有条不紊,他追击败兵假装追不上,他见到战利品装作没看见,像这样的将领,可以称为有智谋的将领,不要和他交战。如果部众喧哗,旗帜纷乱,士卒自由行动,兵器横七竖八,他追击败兵唯恐追不上,见到战利品唯恐得不到,这是愚昧的将领,即使敌军众多也可以把他擒获。”
材料二 任用将领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任用专一、信任深厚,这样才可以征战成功。
将领必须选择那些有见识、有谋略、有仁德、有勇力的。有见识,能在事物还没有显现之前就察觉它的苗头;有谋略,能在还没有行动时就能取胜;有仁德,能得到兵士的爱戴;有勇力,能带领部下摧毁坚固壁垒、攻破精锐军队。同时具备这四种品质的,差不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