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高三全年资料的附赠试卷,需要Word的微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在于墨韵、气韵和意境。
(摘编自王岳川《书法灵韵》)
材料二:
(摘编自陈相道《书法与舞蹈的艺术共通性探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的内涵意蕴之美既包含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的内在美,也包含疾徐交替、轻重缓急的动态节奏与韵律美。
B.在书法艺术中,气与韵相依而彰,书法作品“四美俱”,气韵兼备,才会生气勃勃,有不凡的气象。
C.书法和舞蹈有亲缘审美关系,两者都是造型艺术,都强调在运动过程中构建美感,具有相互交融的审美观。
D.书法强调章法,舞蹈注重情节,其目的都是要体现作品的整体风格,顺着动势而作为,才有可能创造出大的境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法不但具有空间的形式,还能呈现时间的流动,空间和时间分别成就了书法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B.通过书法作品的线条,观者能感知书法家的运笔轨迹,领悟到作品的视觉艺术和思想内涵。
C.书法与舞蹈在气韵方面相通,书法的一笔一画、舞蹈的一招一式,都能形成和谐的韵律感。
D.“舞文弄墨”“笔飞墨舞”中的“舞”,都是“势”和“力”的延伸与迸发,使作品气脉生生不息。
3.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兰亭集序》所体现的平和自然之美,正是他那不沾滞于物的自由精神的外化。
B.吴琚追随米芾,专心刻意学习米芾书法,创作的作品几可乱真,被后人称为米芾第二。
C.颜真卿《祭侄文稿》在审美上追求大气磅礴的境界,给人酣畅淋漓、凛然正气的感受。
D.吴昌硕的大篆作品跨越具体时代的限制,透露出他桀骜不驯的艺术气质。
4.宗白华在评论书法时,认为书法可以表现生命。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4分)
答:
5.由书法展衍生的“展览体”书法是当今一种流行的书法形式。请根据下面《书法报》对“展览体”的描述,并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展览体”的思考。(6分)
展览体:近40年来展厅文化兴盛的产物,强调设计感、形式感、视觉冲击力,多采用拼贴、配色等方法,以获取良好的展示效果。“展览体”在当今被批评、质疑声很多,批评者多诟病“展览体”创作的书家追求功利目的。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苏唱街
李佳怡
(有删改)
【注】①扬一益二:唐时谓天下之盛,扬州第一而益州次之。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唱街像一个曲终人散后的舞台”一句写出苏唱街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冷清,暗含着“我”夜游苏唱街时内心的复杂感触。
B.苏唱街古井井口边缘的数十道绳索勒出的深深辙痕,见证了苏唱街昔日的高光时刻,以及“扬州瘦马们”自怜自叹的心思。
C.贾蔷买了一只会唱曲的鸟儿放在笼中,这件事让龄官感到委屈,“我”也借龄官之口表达了对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实的反思。
D.戏班子为排演《长生殿》花巨额银子,女子为汤显祖而死,说明戏曲在当时已融入现实生活,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寄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多处写雨,以雨声衬托苏唱街街道的寂静,烘托“我”的情思绵绵,营造了凄迷柔婉的意境。
B.“乾隆年间”“清代”“鼎盛时期”等词能大致串起昆曲在苏唱街的发展脉络,使作品具有真实性和层次感。
C.文中对走出澡堂后的“他”进行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也有保守谨慎的一面。
D.《扬州画舫录》的记载,与开头“衣香鬓影的梨园总局”呼应,凸显了当时苏唱街艺人之多、戏曲之盛。
8.请分别从虚和实的角度,分析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表达效果。(4分)
答:
9.本文结尾描写了一幅木格花窗下白发老妇人的画面,这样处理有何用意? 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材料二: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太宗》)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庶务分A治于B六官C其属D详其目E其长□持其纲□皆有成宪之[H]可准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的,确实、明确,与成语“众矢之的”“有的放矢”中的“的”意思不同。
B.善,形容词,好,与《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意思相同。
C.而,表顺承关系,与《谏太宗十思疏》“莫不殷忧而道著”的“而”用法不同。
D.俟,等待、等候,与《诗经·邶风·静女》“俟我于城隅”的“俟”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胄依据法律与太宗据理力争,最终说服了太宗,并且前后多次冒犯太宗而执行法律,达到国内没有冤案的治理效果。
B.有人建议让太宗用狡诈的方法试探大臣的忠佞,太宗认为君主如果使诈,就不能要求大臣耿直,于是拒绝了这个建议。
C.太宗命令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议事,都要有谏官相随以随时进谏言,王夫之对这一做法予以全面的肯定。
D.如果谏官对事情的细枝末节抓住不放,就会使大体有失,这也是在乱世之时说得越纷乱越处理不好的原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译文:
(2)下有利病得达于上,而上得诘其勤怠公私以制其欺。
译文:
14.王夫之认为“治惟其人,不惟其法”,如何理解他的这种观点? 请结合材料一内容进行说明。(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16题。
古田县行览呈刘无竞①
戴复古
客游花县自逍遥,百里风光在两桥。
语出桑阴鸠妇喜,身穿麦秀雉雏娇。
青山一任云来去,绿水多为风动摇。
上下相安长官好,野亭闲坐听民谣。
【注】①刘无竞,即刘克逊,当时的古田县县令。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逍遥”写内心的畅快,“风光”写景致的优美,首联即给人轻快明朗的感觉。
B.斑鸠在桑树间鸣叫,野雉在麦田里穿梭,视听结合,营造了生机勃勃的场景。
C.白云舒卷、绿水荡漾,再加上鸟语花香,赋予了诗歌鲜明的色彩美和动态感。
D.本诗以记叙为主,虽较少涉及对百姓的描述,却让读者感受到百姓的生活状态。
16.本诗最后一句中的“闲坐听民谣”与柳永《望海潮》中的“乘醉听箫鼓”,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悲戚的鸟鸣衬托愁情,如《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再如《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 , ”。
(2)苏洵《六国论》认为,尽管六国与秦国相比,“ , ”;而大宋的实力要强于六国,如果仍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3)面对社会的不合理现象,身处其中的人往往“不敢言”,如“ , ”两句,即写出当事人内心悲愤、委屈却无可奈何、不敢言说的矛盾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 小题,18分)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环境相对稳定,手工业、商业快速发展,随着15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纹饰发展的沉淀期。
一如清人蒋士铨诗云:“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如因蝙蝠或佛手与“福”谐音而寓之”福”意,故以蝙蝠和流云寓意“流云百福”或“福自天来”,以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五福捧寿”。
因鹿与“禄”谐音,故常绘于戴高冠的人物纹背后,寓意“ A ”,与鹤组合则寓意“鹤鹿同春”。同时,因绶带为标志官阶的饰物,故绶带鸟也寓意“加官晋爵”,而“绶”与“寿”同音,故又含“福寿双全”之意。
而“财,人所宝也”,( 甲 ),故以牡丹与海棠花组合寓意“满堂富贵”,与芙蓉组合寓意“ B ”,与玉兰、月季、梅花组合寓意“四季富贵”,与如意组成“富贵如意”。
纹饰是人类审美观念的物质载体,人们( 乙 ),另一方面也被纹饰塑造着。①从距今约2万年前产生一直到清末,②中国古代纹饰完成了从自然到自觉,③再到自由。④纹饰的发展受生产力影响,⑤也始终伴随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⑥纹饰是每一个时代核心精神的形式印迹,⑦已然将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美学风范独特而重要的象征。
18.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以纹饰进行象征寓意的规律。(3分)
答: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
20.文中最后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
22.“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在人们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请在下列两组场景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对其寓意进行阐释。(5分)
场景一 送友人礼物:苹果、橙子、柿子
场景二 高考:粽子、向日葵、旗袍
答: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4 年的巴黎奥运会,中国“00后”运动员正在赛场刮起一股青春风暴。有人曾这样评价孙颖莎:最奶气的脸,最霸气的球。评价黄雨婷:挂最萌的熊猫,打最狠的枪。评价潘展乐:说最纯真的话,破最难的世界纪录。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
(1~3 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二“动作组合时要注意动力的顺势、舞蹈所要表现的主题以及整体编排的合理性”“围绕着表现主题去创编动作”“动作组合与舞蹈要表现的主题吻合,舞蹈作品的意境才会产生”可知,舞蹈要体现作品的整体风格,创造大的境界,需要注重的是“动作编排及其与主题的契合”,而不是“情节”。
2.答案 A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一“笔意墨象使书法线条随时间展开而构成空间形式,又使人于空间形式中体悟到时间的流动”,材料二“书法中的‘势’来源于书写过程中毛笔运动轨迹和趋势,将多个笔画连成一体,构建互相包容、跌宕起伏的张力,形成一个气脉生生不息的有机整体,冲破静态的空间,真正地飞舞起来”可知,应是“空间和时间分别成就了书法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论点、论据的能力。
思路点拨 原文是“书法意境重表现性而不重再现性”,B选项内容强调的是吴琚对米芾书法的刻意学习,只是重“再现性”,没有体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等。
4.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 ①笔墨的变化能使书法呈现审美意趣,超越单纯字形,成为具备筋骨、血肉、刚柔、神情的生命意象。
②书法家把自然中的节奏、韵律借助书法艺术表现出来,能使作品富有激情和活力,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
③书法意境体现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及人格襟抱,具有深邃的生命内涵。(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答案 ①书法是一种精神寄托,重在内涵意蕴之美,展览体过分追求视觉艺术,强调视觉冲击力,重在形式,忽略了书法的内在美。②书法注重整体的气象与意境,而展览体多采用拼贴、配色的方法,难以形成书法的气韵与意境。③书法以抒发性情为目的,反映书法家内心的情感波动与意境营造,而展览体以追求功利为目的,淡化了书法的情感因素。(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 B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B项,根据“女儿家的心思扑通扑通飞出来”可知,在井边,“扬州瘦马们”是在“唱了一天、舞了一天之后”的释放,不是“自怜自叹的心思”。
7.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 文中对“他”进行了动作、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苏唱街传统的热爱,没有体现“保守谨慎的一面”。
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案 ①虚写了“扬州瘦马们”相约井边的场景,将历史中的生活场景再现于读者眼前,是对往昔繁华的想象。②实写古井、井口边缘的辙痕、清澈透亮的井水以及井边的水桶等具体物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让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苏唱街的历史痕迹与岁月变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
答案 ①以年老的白发妇人痴迷昆曲的形象,连接历史和现在,使作品具有厚重的历史纵深感。②白发老妇人的发问,体现了其对昆曲的怀恋与敬意,可看出昆曲这种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③“兰花指”“浅浅雨丝”“盈盈一笑”等词,营造了唯美、典雅的画面,淡化了前文苏唱街清冷、衰败的氛围,与昆曲的诗情画意相映衬。(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答案 C E G (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能力。
思路点拨 “折中群论而从违不爽”和“殷忧而道著”中的“而”都表示顺承关系,两者用法相同。
12.答案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 根据材料二“太宗制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故当时言无不尽,而治得其理。然则以是为尽听言行政之理乎? 抑有未尽然者”可知,王夫之对太宗的做法予以肯定,但也有自己的质疑。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答案 (1)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人,太宗要杀掉他。(关键词“未几”“觉”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2)下边的利弊能够得以传达到朝廷,皇上也能够责问大臣的勤勉懈怠和公私之情,用以制约他们欺骗的行为。(关键词“诘”“制”的翻译各1分,句意2分)
14.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作品观点态度的能力。
答案 ①“治惟其人,不惟其法”的意思是治理国家重在人,不重在法律。②执法官员要公正、守法。材料一中的戴胄作为大理少卿,不畏皇权,坚持依法办事,体现了人在执法过程中的重要性。③君主的明智、包容。唐太宗听取裴弘献的建议,改断趾之刑为流放之刑。(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己亥(十五日),唐朝廷下制文:“从今以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员入朝堂议事,都应让谏官随行,有失误立即进谏。”
太宗让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等人与学士、法官重新议定律令,放宽绞刑五十条,改为断右趾,太宗仍嫌其残忍,说道:“肉刑废除已经很长时间,应当用其他刑罚代替。”蜀王府法曹参军裴弘献请求改断趾为加服劳役的流放,流放到三千里外,服劳役三年。太宗下诏依此办理。
太宗认为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正耿直,提升他为大理寺少卿。太宗因为选拔的人才多假冒资历和门荫,
下敕书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就处以死刑。没过几天,有假冒被发觉的人,太宗要杀掉他。戴胄上奏道:“根据法律应当流放。”太宗大怒道:“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戴胄回答道:“敕令出于君主一时的喜怒,法律则是国家用来向天下人昭示最大信用的。陛下气愤于候选官员的假冒,所以想要杀他们,但是现在已知道这样做不合适,再按照法律来裁断,这就是忍住一时的小愤而保全大的信用啊。”太宗说:“你如此执法,朕还有何忧虑!”戴胄前后多次冒犯皇上而执行法律,奏答时滔滔不绝,太宗都听从他的意见,国内没有冤案。
有人上书请求除去奸佞之人,太宗问:“谁是奸佞之人?”回答道:“臣身居草野,不能确知谁是奸佞之人,希望陛下对群臣明言,或者假装恼怒加以试探,那些坚持己见、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耿直的忠臣;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人。”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混浊了源头而去希冀支流的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做假使诈,又如何能要求臣下耿直呢! 你的建议虽好,朕不采用。”
材料二:
太宗规定谏官跟着宰相入朝堂议事,所以当时人们毫不保留地提出建议,国家治理也符合治理的规律。然而,就把这全部作为听取言论治理国家的道理吗? 或许未必全是这样的。治理国家在于人,而不在于法律。让王珪、魏征作为谏议大夫,房玄龄、杜如晦作为宰相,凭借太宗的英明,足以用来调和众人的言论,听从或不听从这些言论都不会出现差错,这样就可以了。一定要依靠这并将其规定为长久的制度,又怎么可以呢? 朝廷认定的官员治理国家的道理,没有比官员各自明白自己的责任,政务由相应的人担任更重要的了。所有事务由六部分别治理,下属官员知道政事的具体条目,长官把持治理事务的纲领,都有现成的法制作为标准。有的人被推举,有的人被废黜,有的人凭借法律而携带私情,有的人根据时机而斟酌商量,各自把它施行的效果作为评论得失的标准;然而对于需要天子宰相裁断定夺的事情,依据太宗的制度,让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换着在内省值班,用以等待别人的咨询,这本来就是好的方法。下边的利弊能够得以传达到朝廷,皇上也能够责问大臣的勤勉懈怠和公私之情,用以制约他们欺骗的行为;如果有小的过失或错误,就教导训诫他们而等待他们改正错误。如果让谏官将细枝末节都拿出来予以纠正,那么治理国家就会失去大的标准,大臣也会因为细微之事而争论结党,这就是在乱世时,说得越纷乱,而事情越衰败的原因。
15.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思路点拨 “以记叙为主”说法不当,本诗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中间两联属于对景色的描绘,应是“以描写为主”。
1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答案 ①同:都表达了对所咏之景的喜爱之情和作者在此景中内心的愉悦与自在,以及对官员治理有方、百姓生活安定的赞美。(2分)②异:本诗以田园风光为背景,反映了诗人闲坐野亭、聆听民谣的闲适与美好。柳词以繁华都市为背景,抒发风流潇洒的情怀,反映的是对都市生活的热爱与向往。(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能力。
答案 (1)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2)其势弱于秦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3)示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含情欲说宫中事 鹦鹉前头不敢言 [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8.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
答案 纹饰多以音相谐,随音象征寓意,(1分)在创造性的联想中,寄寓人们对福、禄、寿、财等的心理愿景和幸福追求。(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9.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答案 A 高官厚禄 B荣华富贵 (每处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0.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答案 ③句改为“再到自由的跨越/发展”;⑦句改为“已然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美学风范独特而重要的象征”。(每处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案 甲:通常以牡丹象征富贵 乙:一方面创造着纹饰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2.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语言文字实际运用的能力。
答案 场景一:“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谐音,“橙子”的“橙”与“心想事成”的“成”谐音,“柿子”的“柿”与“事事如意”的“事”谐音。(3分)送友人这三样水果,寓意为希望友人平安、心想事成、事事如意,表达对友人的美好祝福。(2分)
场景二:“粽子”的“粽”与“高中”的“中”谐音,“向日葵”的“葵”与“魁首”的“魁”谐音,“旗袍”的“旗”与“旗开得胜”的“旗”谐音。(3分)在高考中,用这三样事物祝福考生金榜高中、一举夺魁、旗开得胜。(2分)
(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3.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列举了人们对中国“00后”运动员孙颖莎、黄雨婷、潘展乐等人的评价。这些评价中突出的字眼是“最”:最年轻、最厉害。这些运动员“最”年轻,他们保持着“00后”的本真:奶气、萌、纯真、有个性。但在赛场上又“最”厉害,他们敢于挑战,不断突破着自己的极限,体现出运动员的专业水准,在赛场上刮起了青春风暴。他们勇于承担青少年的责任,在比赛中为国争光。写作时,可结合以上角度进行立意。
参考立意:①保持本真,追求梦想;②有志不在年高,少年可以有为;③青春登场,为国争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