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需要Word的微我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暴力是指通过诽谤侮辱、煽动滋事、公开隐私等方式,侵害他人的人格权益,破坏网络空间正常秩序的失范行为。网络暴力类型多样,成因复杂,隐匿性强,呈现为线上暴力与线下滋扰的复合型形态,而青年群体作为网络空间的重要行动者,更容易在使用各类社交媒体时遭遇各类网络暴力事件。
青年群体在网络暴力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暴力事件中不同性别群体存在差异。相比于男性而言,网络环境中对女性相貌的预设则更容易对女性形成暴力,也就是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网络暴力的影响;相对于社会地位较低的个体而言,社会地位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发生网络暴力;对于认知同理心水平高的人来说,认知同理心水平低的参与者经历更多的网络暴力;遭受网络暴力的群体往往会感到愤怒、敌意和孤独,这类群体处于情绪压力之下在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产生暴力行为。在大学生和青少年群体中,网络暴力现象尤为突出。这些暴力事件不仅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造成冲击。研究表明,经历过网络暴力的人会减少在社交网络上的评论与发帖。
从网民心理方面来看,用户的情绪状态与网络暴力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联,当个体处于消极情绪或激动状态时,更容易参与网络暴力行为。此外,政治原因、娱乐目的等社会因素也与网络暴力行为紧密相关。这些社会因素不仅加剧了网络暴力的发生频率,也使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群体极化效应、网络施暴成本低等因素也进一步加剧了网络暴力的发生。研究表明,网络暴力现象往往来自网民消极道德情感和心理能量的积累。高水平的社会和情感能力与网络受害和网络犯罪以及更多地使用在线情感内容呈负相关,处理情绪信息能力越高的个人实施网络暴力行为的可能性越小,个人对网络暴力的看法反映了他们对网络暴力情况的想法和信念,这可能对他们的网络暴力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然而,网络暴力的产生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网络暴力事件一般呈现为网络上各种语言形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动者的情感倾向。这些情感倾向往往源于行动者的不同动机和心态。依据网络暴力事件所涉及的领域和受害人群的不同,可以把网络暴力事件划分为信任危机、食品安全、娱乐舆论和侮辱诽谤四类。这四类网络暴力事件都反映了青年群体对事件本体的高度关注,尽管关注事件主题的侧重点不一样,但在寻求事实真相方面具有高度雷同性。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这四类网络暴力事件的情感倾向有以下几种总体特征:
第一,不同类型的网络暴力事件存在不同的情感倾向。在信任危机类型中,此类网络暴力事件可能与青年利益切身相关,青年的情感倾向呈现出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在食品安全类型中,网络暴力事件波及的范围大小影响青年的情感倾向;在娱乐舆论类型中,网络暴力事件是否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是否给社会造成恶劣后果影响青年的情感倾向;在侮辱诽谤类型中,网络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直接不良后果和极端影响,在现实生活会影响青年的情感倾向。
第二,青年在网络暴力事件中表达积极情绪占比较高,表达出期待党和政府在处置相关事件中发挥作用的情感倾向。这说明网络社会仍然需要党和政府对其有效治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网络社会还存在“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或态度,但整体趋势仍倾向于支持党和政府治理网络暴力事件。
第三,在不同类型网络暴力事件中的中立情感占比都比较低,这表明青年群体对这些事件的观点和情感认同上带有“群体极化”现象,即群体成员的观点会朝着积极、消极的两端方向发展,呈现出“极化”现象。
第四,在匿名或开放的评论论坛中,当某一群体成员匿名在网络上相遇并强调团体认同时,青年群体会不自觉地采取与群体内普遍认同观点相适应的立场。与自身利益不相关时,青年群体会更倾向于从众心态,根据网络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需从培养青年独立思考能力、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等方面合理引导青年群体的从众心态。
因此,为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应建构治理网络暴力的相关预防机制。社交媒体平台应积极承担起内容审核的责任,确保推送的信息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谨防平台推送成为一个“盲盒”“黑箱”的角色,使得监管部门很难看清、查清推送结果中的违规内容,同时,平台应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允许用户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建立针对青年群体用户的有效反馈机制,平台及时跟进并了解用户需求,优化推送策略。
媒体在网络暴力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理性发声不仅是塑造社会价值观的关键,也是引导青年认知的重要手段。媒体通过准确传达信息,能够有效避免误导和偏见,从而推动公共舆论向着更为理性、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及时疏导网络舆情,防范负面情绪扩散,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对于青年重要关切的问题,如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等事件中,积极对青年进行价值引导和情绪疏导,防患“情绪茧房”中的负面情绪相互感染、交织扩散。
青年群体面对诸如“饭圈文化”“侮辱诽谤”事件应该保持理性思辨和独立决断,不被多数人的情绪舆论所裹挟,避免泛极端化和沉默化。这需要进一步加强极端言论管控,加强网络平台和媒体管理。同时,促进“沉默”群体勇于表达反对网络暴力的态度,社交媒体平台应该倡导风清气正的言论环境,鼓励富有影响力的网络“大V”对网络暴力表达正向情绪,形成良好的话题场域,促进对话和理解,减少“极化”现象的发生。
此外,培育多元主体之间的信任感,结合政府、社会、群众等内外部监督,督促治理主体深入交流、落实责任、规范行为,以共同遏制网络暴力的蔓延,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与和谐。
(摘编自郭春甫 黄利芳《青年对网络暴力事件的讨论主题、情感倾向与预防机制分析》)
1.(3分)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暴力类型多样,隐蔽性强,青年群体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更容易遭遇网络暴力事件。
B.个人对网络暴力的看法体现了他们的想法和信念,这将对他们的网络暴力行为产生决定性影响。
C.四类网络暴力事件说明青年群体尽管对事件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但是寻求事实真相方面有相似性。
D.培养青少年独立思考能力、倡导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有助于合理引导青年群体的从众心态。
2.(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网民情绪状态处于消极情绪或者激动状态时,他们更易于参与到网络暴力事件中。
B.政治原因、娱乐目的等社会因素加剧网络暴力的发生频率,也使得暴力事件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C.权威信息发布的滞后性、网络施暴成本低等因素也进一步促使网络暴力的发生。
D.暴力事件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也对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造成冲击。
3.(3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暴力事件中“信任危机”的一项是( )
A.2019年2月,某明星学术造假,毕业论文质量堪忧,从而引发网络对学术界风气和评价体系的广泛争议。
B.2021年4月,某车展上一位身穿印有“刹车失灵”T恤衫的车主站上某车顶维权,某车品牌被送上舆论热搜。
C.2023年11月,有人曝光某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因实验环境和试剂影响致多人患癌,引发网上热议。
D.2024年7月,某记者指出有些食用油厂家用运输化工石油的油罐车运输食用油 ,以此引发网络事件。
4.(4分)请结合材料,谈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如何正确应对网络暴力事件。
5.(6分)本则材料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二次探监
列夫·托尔斯泰
(节选自《复活》,有删减)
6.(3分)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玛丝洛娃眼睛发呆的表情是因为当听到聂赫留朵夫决定要跟自己结婚的表白后,再次唤醒了她对肉体和情感遭受践踏的屈辱和恐惧。
B.文中两次写到玛丝洛娃说自己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是“一百卢布”,这既是她对聂赫留朵夫侮辱自己尊严的控诉,也是职业性的表达。
C.“你今生拿我寻欢作乐,来世还要拿我来拯救自己”,表明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请求结婚的目的不纯,这能引发读者对聂赫留朵夫行为的思考。
D.从聂赫留朵夫说的“咱们”,可以看出他心里与玛丝洛娃十分亲近。他说要“告御状”“凡是能做的都要做到”,也不是在欺骗敷衍玛丝洛娃。
7.(3分)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巧妙地把对话安排在玛丝洛娃酒醉的状态下,表面上是交代她激动的原因,实际上是为玛丝洛娃无所顾忌地发泄压抑已久的情感创设条件。
B.她“恶狠狠地皱着眉头”“学着他的腔调”与前文“垂下眼睛笑笑”“不停地笑”等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玛丝洛娃受到的伤害之深。
C.从上次(选必上册教材选文)与这次探视态度的鲜明对比中可以看出,聂赫留朵夫意识到阶级地位的差别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和底层人民的苦难。
D.小说中玛丝洛娃回到牢房后,老婆子问“我的事你说了没有”的情节,照应了前文她请求聂赫留朵夫帮助老婆子的事,使小说的结构更为严谨。
8.(4分)托尔斯泰主义中有“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观点。小说选文中哪些情节能体现这一观点。
9.(6分)小说选文部分的叙事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
材料二: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
10.(3分)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答案标号。
今A日B病C矣D予E助F苗G长H矣I其J子K趋L而M往N视O之P苗Q则R槁S矣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体,指人的四肢,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中的“四体”的词义相同。
B.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
C.者,可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或解释为“……的人”,“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与《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中的“者”均为“……的人”的意思。
D.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王羲之。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
B.材料一中,孟子在讨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时,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忧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进行分析论证。
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
D.材料二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这一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2)“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4.(3分)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5.(3分)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词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愿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人虽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
B.苏词中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正唯“无言”,方显怀念;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有了静默的美好、恬静。
C.贺词中的“原上草,露初晞”,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短暂,同时引出后文的“新垅”,抒发了诗人对妻子离世的伤悲。
D.贺词中的“谁复挑灯夜补衣”,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平实的细节表现了妻子的贤惠、勤劳以及夫妇之间的甘苦共尝。
16.(6分)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堪称古代悼亡篇章中的双璧,同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是: , 。
(3)后世多将军事中的同事称为“袍泽”,这个词源自《秦风·无衣》中“ ”和“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出版已超过一百七十多年,文学思潮尽管不断变化,但这部作品仍然深受世界人民的爱戴。这一切都说明,《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之作。
跟《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艰难时世》等作品相同,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依然关注为数众多的中下层社会小人物的生活,着力表现他们的善良、温情和道德感化的力量。这部作品带有自传色彩,很多内容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狄更斯曾在《大卫·科波菲尔》的原序中说:本书脱稿之初,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因此,若想以看似必需的平静来谈论这部作品,我觉得并非易事。关于这个故事,凡是我所能说的任何有关的话,我都尽我所能在书中说了。从来没有人在读这本书时,比我写它时,更相信它的真实性了。人们不难相信,对于我想象中产生的每个孩子,我是个溺爱的父母,从来没有人像我这样深爱着他们。不过,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
18.(3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可改变原意。
19.(3分)下列句子中的“跟”和原文中加点的“跟”,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焦裕禄认识到,这涝、沙、碱“三害”跟瘟神一样,要制伏很难。
B.帝国主义跟国内反对派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还在作最后挣扎。
C.对抗疫情,人类最有力的武器是科学,因此,要跟科学要答案。
D.跟着乌尔苏拉来到马孔多的人四处宣扬它土地肥美、位置优越。
20.(4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我心中最爱的作品是《大卫·科波菲尔》”,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如今,我对世事已有足够了解,因而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不过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即使是现在,也不免使我感到有点儿吃惊。好端端一个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孩子,突然身心两伤,可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我觉得这实在是咄咄怪事。没有一个人出来为我说一句话,于是在我十岁那年,我就成了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里的一名小童工了。
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坐落在河边,位于黑衣修士区。那地方经过后来的改建,现在已经变了样了。当年那儿是一条狭窄的街道,街道尽头的一座房子,就是这家货行。街道曲曲弯弯直达河边,尽头处有几级台阶,供人们上船下船之用。货行的房子又破又旧,有个自用的小码头和码头相连,涨潮时是一片水,退潮时是一片泥。
21.(6分)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语义相同,作者为什么分别使用了代词“他”和“我”?
22.(4分)以“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开头,将第二段内容缩写为一个单句。保留必要信息,不超过35字。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求真中学某文学研究小组在读了《复活》(节选)后,对其主人公与《雷雨》中主人公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聂赫留朵夫与周朴园、玛丝洛娃与鲁侍萍,两对主人公的人生经历有很多类似,但两对主人公所处背景、后来的所作所为均大不相同。
针对以上材料中两对主人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你有什么思考?请任选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写一篇文学短评,体现你的思考。
任务二:四个人对于“尊严”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你对尊严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1.B 2.D 3.D 4.①高中生应清醒认清社交媒体平台推送的话题热点;
②面对舆论引导要有自己立场,积极寻求事件真相避免受到负面情绪影响;
③避免自身出现“极化”现象,远离“沉默”群体;
④增强对社会多元主体的信任感。 5.①首先,提出“网络暴力”这一话题,指出青年群体和网络暴力的关系以及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
②接着,分析四类网络暴力事件的划分和它情感倾向的总体特征;
③最后,进一步提出网络暴力事件的预防机制。
……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写作任务二的关键词是“尊严”。对此,先要准确理解“尊严”是什么:尊严是高尚的人格,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自立奋斗的精神。尊严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尊严是一种高贵的美德。尊严是大无畏的勇气和一往无前敢于拼搏的气概。没有尊严就等于人没有了脊梁骨,没有尊严就相当于水没有了源头。课本节选的《复活》片段中,聂赫留朵夫放弃了“老爷”的尊严,真心地低下身来向玛丝洛娃赎罪,向玛丝洛娃真诚地忏悔,实际上在赢得另一种尊严。玛丝洛娃却因曾被骗,而后孩子死掉,为了麻痹自己而自甘堕落,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己的尊严,而后又向聂赫留朵夫要钱,更是对尊严的摒弃。课本节选的《雷雨》片段中,周朴园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维持那个实际上已经烂透了的大家庭的“体面”,在三十年后,认出鲁侍萍时,先是质问,再打感情牌让侍萍不要说,最后想用钱来打发鲁侍萍,这实际上是对“尊严”的错误认知。鲁侍萍没有堕落,勤劳善良,有骨气、有尊严。在写作时,要注意对“尊严”的概念进行阐释,在阐释过程中,不要完全抛开材料,至少要联系其中的一人来阐释;然后则可再对尊严对人的重要意义、我们该如何维护尊严等方面展开论述。
立意:1.尊严不等于“体面”。
2.遮掩与直面:两种不同的过去。
3.纵使相逢应不识,唯有尊严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