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领域涉及六大类微生物,包括感染性蛋白质(如朊病毒)、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体外寄生虫,实际工作以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四类为主,今天我们先学习一下病毒。
病毒,英文名Virus,来自拉丁语,意思是“slimy liquid” “粘糊糊的液体”或“poison”“毒药”。
病毒是可以感染宿主(如人类、植物或动物)的体积微小、成分简单的微生物,没有宿主,病毒就无法繁殖。
病毒大小的多数在100nm左右(20~200nm),装配成熟的病毒颗粒大小恒定不再改变。
病毒大小的主要测量方法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直接测定,也可利用过滤的方法测定病毒粒子的大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光学显微镜的1000倍。)
病毒的基本形态为球状(腺病毒)、杆状(烟草花叶病毒)、蝌蚪状(大肠杆菌噬菌体),也有子弹状、丝状、砖状等形态。
病毒的组成与结构
(1)病毒粒子(virion)/毒粒:成熟的或结构完整、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2)衣壳(capsid):包围和保护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
(3)衣壳粒(capsomere):构成衣壳的形态单位,由多肽链组成。
(4)核衣壳(nucleocapsid):病毒核酸和衣壳构成的复合物。
(5)裸露毒粒(naked virion):仅由核衣壳构成的病毒颗粒,如烟草花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一些简单的病毒。
(6)囊膜(envelope)/包膜:病毒在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从宿主细胞释放时获得的一层外膜(含宿主细胞膜成分),由类脂或脂蛋白组成。
(7) 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包膜子粒:包膜表面不同形状的突起,具有病毒特殊的抗原特性。
病毒的化学组成
病毒的特点
1)形态及其微小,一般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在电镜下才能观察;
2)没有细胞构造,主要成分仅为核酸和蛋白质;
3)每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依靠自身的核酸进行复制,以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等“元件”的装配实现其大量繁殖;
5)严格细胞内寄生,缺乏完整的酶和产能系统,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的现成代谢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
6)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力的大分子状态存在,并可长期保持其侵染活力;
7)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8)有些病毒的核酸可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以原病毒形式存在。
病毒的命名
病毒的命名:采用英文或英文化拉丁文,只用单名,也不用斜体书写。但是目、科、亚科、属分别用拉丁文后缀“-virales”、“-viridae”、“-virinae”、“virus”。例如,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Chorodopoxviridae)则包含了各种脊椎动物痘病毒。
病毒的分类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是国际微生物学联合会发展、改进和维护通用病毒分类的唯一机构,在1966年建立起了一个病毒分类的通用系统和统一的命名法则。第七届ICTV 会议首次规范化了病毒物种的概念,即病毒分类的分支层次中的最低分类单元。
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病毒颗粒的特性、抗原特性与生物特性。
病毒分类从域开始,结构如下,分类后缀在括号中:域Realm(-viria)、亚域 Subrealm(-vira)、界 Kingdom(-viriae)、亚界 Subkingdom(-virites)、门 Phylum(-viricota)、亚门 Subphylum(-viricotina)、纲 Class(-viricetes)、亚纲 Subclass(-viricetidae)、目 Order(-virales)、亚目 Suborder(-virineae)、科 Family(-viridae)、亚科 Subfamily(-virinae)、属 Genus(-virus)、亚属 Subgenus(-virus)、种 Species。
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于2005 年7 月发表了病毒分类第八次报告,将目前ICTV 所承认的5450多个病毒归属为3 个目、73 个科、11 个亚科、289 个属、1950 多个种。
除了ICTV严格的分类方式外,病毒还可依据以下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和代谢(病毒基因组必须从病毒颗粒转移到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病毒的生命周期在病毒的种类和类别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但其遵循病毒复制的基本阶段,可以分为以下主要阶段: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1)吸附:病毒通过外层的蛋白质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特异性结合)。
(2)侵入:病毒穿过宿主的细胞膜侵入细胞内部。
噬菌体侵入方式:通过尾部注射将噬菌体核酸注入细胞。
植物病毒侵入方式:通过机械损伤所形成的微伤口进入细胞;或者靠携带有病毒的媒介,主要靠有吮吸式口器的昆虫取食将病毒带入细胞。
动物病毒侵入方式:
(3)复制:在细胞内,病毒利用宿主的资源进行基因复制及蛋白质合成。
病毒比细胞小的多,不能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增殖),只能寄生细胞中,利用细胞提供的条件进行其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然后将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装成子代病毒,这种繁殖方式被称为复制。
(4)组装:新复制的病毒颗粒组装在一起。
大多数DNA病毒的核酸在细胞核内复制,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最后在细胞核内装配。如:腺病毒。
大多数RNA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及装配均在细胞质中。如:脊髓灰质炎病毒。
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报告,他们利用了先进的干涉散射显微镜技术(利用光学原理,能够精确地捕捉到微小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首次实时观测到了单个病毒的“组装”过程。
研究对象是一种与大肠杆菌相关的单链RNA病毒,通过观测,他们发现大约3600个核苷酸首先聚集形成RNA核心,随后约180个相同的蛋白质以五边形或六边形的结构相互连接,围绕这个核心形成足球状的病毒外壳。整个过程只需1到5分钟,并且一旦开始就会持续进行,不会停止。
(5)释放:成熟的病毒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细胞。
裂解:大多数噬菌体以裂解细胞方式释放,其成熟组装后期形成两种酶(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分别溶解质膜和壁的肽聚糖层,进而破壁释放病毒粒子。
出芽(buding):有包膜的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不引起宿主细胞破坏,子代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陆续释放,同时获得囊膜(包膜)和刺突蛋白(包膜子粒,糖蛋白)。
T4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菌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通过裂解细菌细胞而释放病毒粒子(子噬菌体)。
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复制(生物合成)、成熟(装配)与裂解(释放)五步。所经历的繁殖过程,称作裂解性周期。
(1)吸附:细菌表面特殊受体(鞭毛、菌毛、多糖和蛋白等);或对应受体的特殊互补分子结构相结合。
(2)侵入:噬菌体释放溶菌霉溶寄主壁成小孔;注入噬菌体核酸;蛋白空壳留壁外。
(3)复制(生物合成):包括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4)成熟(装配):依次按头部、尾部装配;而后连接;再形成尾部附件。
(5)裂解(释放):后期形成两种酶(水解细胞膜的脂肪酶、水解细胞壁的溶菌酶),分别溶解质膜和壁的肽聚糖层,破壁释放病毒粒子。
尽管病毒是人类感染性疾病的元凶之一,但对人类也存在诸多贡献,基于病毒的应用场景包括生产疫苗、作为基因工程载体、作为基因治疗载体、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噬菌体展示技术等。
可在公众号对话框发送关键词【ID02】限时免费领取该文章内容ppt网盘下载链接,30天有效期,或可加入知识星球【精准医疗探索】直接下载。
参考资料:
[1]宁永忠等《懂病、懂微生物、懂药感染性疾病的理念》.
[2]https://www.britannica.com/science/virus.
[3]专题1:病毒.
[4]osm.bio:病毒分类整理.
[5]巴尔的摩分类法:基于病毒 mRNA 的生成机制.
[6]Garmann RF, Goldfain AM, Manoharan VN. Measurements of the self-assembly kinetics of individual viral capsids around their RNA genom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9 Nov 5;116(45):22485-22490. doi: 10.1073/pnas.1909223116. Epub 2019 Sep 30. PMID: 31570619; PMCID: PMC684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