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黑白第1155
人生中,投资中,你能比别人更优秀的原因在于,哪怕是双方都有错,你也愿意先改进自己的那部分,因此你越来越强大。
而大部分人的思考逻辑是,既然他也有错,凭什么我先改。
声明:
文中可能会涉及个股,只是思路分享不代表绝对正确,也不代表买卖推荐,请保持独立思考。
黑白不建群,不私下主动联系读者,不开付费星球等付费社区。如果有人以我的名义向你收费请马上拉黑。
本周茅台分红,所得资金10.36元买入永新股份,分红金额不大对持仓整体结构没太大影响,还是按惯例贴一下最新持仓。
这周收到两个关于腾讯游戏的提问,正好一起聊聊。
第一个提问是腾讯游戏业务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另一个是感觉现在扑街的大作越来越多,未来游戏行业会不会很难创新,开始走下坡路。
我们先来聊聊游戏创意方面的问题。
游戏这个行业,越来越拼创意,且创意越来越难是现实,玩家玩过得好游戏越来越多,能让玩家感兴趣的游戏标准就越来越高。
其实不仅游戏,大多娱乐相关的行业都一样。
同样一个综艺,你第一次看的时候笑的前仰后合,第十次看的时候就没什么感觉了。
同样的电影电视剧,第一次看某种题材会觉的很好看,看多了还没演你就知道是什么剧情了。
游戏更是如此,前期投入巨大,画面精良,但是出来后迅速扑街的案例越来越多,比如今年索尼投资3亿美元,历史八年制作的多人对战FPS游戏《星鸣特攻》开服了14天就凉凉了,最高在线没超过1000人。
虽然对于他的失败有一部分原因是海外这几年流行的角色设计ZZZQ,但更多确实是玩法上也没什么创新,没有什么创新给玩家放弃当前所玩游戏,去试一试的动力。
那么,是不是真的以后就没有好的创意了?
我的观点是,创意这事虽然越来越难,但依然有空间,只是我们大部分人还想不到,因为优秀创意的前提,本身就是大多数人意料之外的好想法,因此才能吸引大多数人。
最近黑白在玩腾讯的《三角洲行动》,就以射击游戏举个例子。
我们这代80后最早普遍接触的射击游戏是CS,在一张地图上,两队人互相打。
当时小小的我能想到的创意,也就是出现各种各样好玩的地图了,但是慢慢的新地图已经不能给玩家带来刺激。
于是后来射击游戏又有了各种各样的发展。
一边是依然注重竞技性,但让对战形式更复杂一些的,如瓦罗兰特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技能和属性,就有了更大的差异化和不同的配合。
同时也有人数更多的战地模式。
以及同样技能有差异,但是不仅仅以消灭对方为主的守望先锋模式。
另一方面,竞技和娱乐并存的大逃杀模式也出现了,地图更大但随着时间逐步缩小,装备更复杂,在地图内可以捡取装备,增加了随机性和娱乐性。
这种模式也在不断进化出现了,绝地求生、APEX、COD战区、堡垒之夜等虽然大方向一样,但细分模式仍有不同的热门游戏。
但是大逃杀类的游戏,运气好摸到好装备,自然好,运气不好,大不了再开一局,即便打的好奖励也不算太多。慢慢的这种模式的刺激性也在下降。
当我们以为射击游戏的创意已经到达尽头的时候,又有新的创意出现了。
那就是近些年比较火的摸金模式,他不会以缩小范围强迫玩家对战,而是以优质的资源吸引玩家去对战。
同时有了更复杂的经济体系,进游戏要花自己的游戏币买装备,地图内也有随机装备和物品,同时你如果击败了对方战队可以拿走他们的装备,相反如果你被对方击败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装备。
成功撤离,你可以把带出来的资产变卖或使用,输了你进入地图时买的装备就成为了别人的资产。
这种模式下,加大了损失和获取的刺激权重,让你失败更难受,赢了更刺激,自然玩起来更认真。
因为输赢惩罚和奖励更大,进一步增加了游戏的社交能力。很少有游戏99%的人都开麦,但是我玩三角洲以来基本上所有队友都开麦。你玩几天就很容易找到愿意一起玩的朋友。
因为输赢奖励更大,刺激反馈就更大,输了你着急回本,赢了想趁势而为,也增加了游戏的黏贴性。
我之前和媳妇聊天的时候说过一个话题,打麻将,打扑克,就那几十张牌玩来玩去有啥意思。
现在有点理解了,让人沉迷的不是麻将本身,而是输赢带来金钱变化的附加刺激,以及输了不甘心,赢了想继续的心态。
三角洲这款游戏如果腾讯不犯大错,未来极大概率又是腾讯的一款赚钱利器。
当然聊三角洲只是作为一个案例,更多是带出一些思考。
首先不用为创意担心,游戏创意这事虽然越来越难,但是依然会有创意空间,不必为此过于焦虑。好的创意本质就是大部分人之前没想到,因此才能吸引大多数人。
其次延伸到腾讯的优势部分。
1、竞技游戏上的优势。
《星鸣特攻》为什么14天就宣布关服,这么大的投入,甚至不愿意挣扎一下。
之前黑白聊过,不像MMORPG等其他类型的游戏,竞技游戏还有一个特点,需要玩家群体足够大,你随时玩都能快速匹配到同级别的队友和对手。
人少就会进入恶性循环,匹配不到玩家,减少了玩家数量,玩家少了更匹配不到。
虽然现在AI发达,大部分竞技游戏都会塞入一些人机玩家,但这其实是比较好识别的,一款游戏90%是玩家10%是人机可以,但90%都是人机,那就很难持续下去。
所以很多好的竞技游戏一旦第一波没火起来,那么很快就会走向衰败。
腾讯在这类游戏上的优势是他的流量足够,能让一款游戏上线就有足够的热度。
2、流量优势让腾讯更容易在新创意中占得先机
因为流量足够,腾讯至少在国内还有另一个优势,有了好的创意,更容易占得先机。
比如《三角洲行动》的摸金模式并不是腾讯首创的,最早带这类模式走入大多数人视野的是《逃离塔科夫》、后来腾讯也做了《暗区突围》以及今年在国内热度已经很高的《三角洲行动》。
后发制人,这是腾讯的优势,流量优势更容易把一个新玩法推广出去。
当然这也是很多人对腾讯嗤之以鼻的地方,认为腾讯的大多游戏都是抄别人的。
但其实无论是moba游戏,还是自走棋等等,一旦某个游戏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不是只有腾讯在做,而是所有厂商都会想去模仿分一杯羹,只是腾讯往往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给人了一种只有腾讯再抄袭的感觉。
就比如射击游戏的摸金模式,其实火了之后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做,网易也有一款类似的《萤火突击》,这个模式现在还不能完全定论国内哪款占领最终市场。
这样的竞争每一个新创意出来后都会有,只是以往腾讯在这类新创意的推进上胜出的次数偏多而已。
但换个角度说,这何尝又不是腾讯的优势,别的厂家不是谦谦君子有好创意不去做,他只是没抢过腾讯。
3、足够的储备
在现在的游戏越来越追求精品化的状况下,对于小游戏公司来说最大的风险来自于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大量的投入,做出的游戏一旦不受欢迎,对于公司就是重创。
这一点上腾讯是有足够优势的
1、有足够多的游戏工作室,可以同时开发多款重量大作。
2、强大的流量加持,能代理到足够多的优秀游戏。
游戏么,肯定是越多人玩越好玩,做个和腾讯一样甚至比腾讯出品更强的游戏太容易了,但核心是要有人和你一起玩。
有强大的流量,即便是腾讯自己做不出来,一些优质的游戏进入国内大概率也会找腾讯代理。
流量方面腾讯至少在国内是具有其他游戏厂商无法媲美的优势的。
所以很多其他公司做出来的游戏,也经常选择和腾讯联合发行,让腾讯分一杯羹。
其实在海外也一样,游戏开发出来,无论是上steam还是各大主机平台,本来自己赚的钱给别人分一份,看重的也是流量。
游戏这东西除了本身的质量,玩的人多,大家能交流,玩家优秀的成绩能得到别人的认同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总结一下:
游戏行业还能有创意吗?我认为不用担心,虽然趋势上越来越难,但总会有人想出新的创意。
对于腾讯的优势呢?
1、流量优势能让腾讯代理到更多已经在海外证明成功的好游戏,降低了试错风险。
2、足够的流量优势和出色的工作室,可以让腾讯在好的创意出来后处于领先位置
3、充足的开发能力和代理,让腾讯可以有足够的储备参与试错。在好的玩法越来越难出现的情况下,其实错了几次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抢占足够多的玩法市场。
上周写过一篇文章《少说反话,多打直球》,文中聊了一些关系中的观点。
无论是,有委屈,有不满,但我不说,需要对方去猜。或者用摩擦证明自己的重要,以及无法理解和意识到,伴侣没有完美的只有适配的。
聊这些,站在我的角度更多是想给自己的警醒,在本文的留言下也可以看出,99%的读者至少也是认为这个是双方都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然我也收到一条这样的留言:
你这些建议比离婚难多了,不要把离婚看成坏事,离婚也是解决问题的。
看到这个留言,我第一个想法是,他没能理解我的表达。
于是我回复到:我不反对离婚,我是在聊自我修正的部分,有问题不正视,换个伴侣依然会内耗。就像每次买了股票,只以割肉解决问题,不改良选股体系,长期看,并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他也进行了一些回复,来来回回聊了几句。
后来我才意识到他为什么如此表达。
我的思维逻辑是,先看自己有没有问题,如果自己有部分问题,要修正自己才能根本的解决问题,不然你换个伴侣依然会因此内耗。
而他的的思维逻辑,潜意识中自己肯定是没错的,因此他第一想法就是我这是一篇希望让对方改变的文章,也因此觉得改变对方,不如离婚。
单独聊这条留言,并不是想批判这条留言对错。
而是想聊另一件事。
那就是不同思维逻辑的人,看到的是同一篇文章和同一件事,但其实他们看到的又不是同样的内容。也让我第一次理解了不同思维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同样的一篇文章。
一个向内审视的人他的眼中,这是一篇警醒自我的内容。我要警醒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他想的是自我修正。
而一个认为自己完美的人,他看到这篇文章,他的眼中,这是一篇强求改变别人的内容,他想到的是,指出对方的毛病,希望对方改变,这很麻烦,离婚不就行了。
既然自己是完美的,没有必要对以往的决策做思考,赶紧开始下一次选择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这是不是很像很多投资人的思考逻辑,任何错误都是向外归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只有一个。买错股票亏的太多,赶紧离婚(卖了)就行了。眼不见心不烦。因为认为自己是完美的,所以解决办法就是换下个试试。
因为自己没问题,那么错了肯定是股票(对方)的问题,换一个就会改变结果,这也是很多人面对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
但不同的是,在聊生活的这篇文章中99%的人是理性的,都能意识到这篇文章写的,至少是基于双方都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对自己的警醒。
但在投资上可能90%的人,都是这位网友的思考模式,亏了向外归因,赶紧换下一个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我们不否认任何错误的选择,可能双方都有问题,但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体系,那么自己就是一直没有进化的,就很难提高胜率。
选股标准没进化,却希望得到更好的答案,这显然不太现实。
人生中,投资中,你能比别人更优秀的原因在于,哪怕是双方都有错,你也愿意先改进自己的那部分,因此你越来越强大。
而大部分人的思考逻辑是,既然他也有错,凭什么我先改。
两种思维模式,不能简单的说对错,一切错误向外归因的人,可能也有好处,比如不内耗,极其自信,而且大部分人生活中也没有需要那么多频繁决策的事情要做,因此对人生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甚至可能从事了一些职业,比如讲师,意见领袖等等,这样的性格还有加持。
但在投资上这显然是个不好的思维逻辑,投资不仅决策多,而且每一次决策都伴随着大量的金钱风险,懂得无论问题是谁造成的,修正自己提高胜率,对自己长期才是有益的。
懂得了自我修正的人,其实是懂得了稀缺性才是核心竞争力。
一个人能在股市变好,必然是从敢于面对自己会犯错开始的,因为只有向内归因才能不断的优化体系。
我认为人的认知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阶段分化。
第一个阶段,维护自己完美且善于向外求,得到暂时的情绪安宁。
第二个阶段,可以心平气和的接受自己有缺点,并且向内求,得到真正的安宁。
人到了第二个阶段,才会真的很轻松,你能接受自己是有缺点的,反而不会因为别人的看法而内耗,不会为了强装完美而纠结。
我们常常认为强大的人是无所不能,其实强大的人是可以直面自己的一切,你越是愿意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就越不会害怕。反而获得了直面问题和痛苦的勇气。
最终,面对,接纳,优化,才能带来真正的强大。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