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男终身黑白 语音:女终身黑白
终身黑白第1159
今年股市来了一个开门黑,截止昨天收盘下跌的企业有4600家,占了80%。
去年其实股市表现也一般下跌的企业也有近60%,但是因为风格适配和黑白持仓差不多的朋友,其实收益还行,没有感受到太大的煎熬。
今年开年这几个交易日,显然体验不好,于是一些朋友就焦虑起来了。
要问我短期如何走,我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恒生指数、沪深300、A500虽然去年表现不错,但仍在底部区间。
恒指目前8PE
沪深300目前12.47PE
A500指数当前14PE。
三个宽基中,我认为恒指最低估,至少也有50%以上的空间,沪深300和A500差不多虽然比恒指的低估程度差一些但也仍然适合定投。其他黑白的个股持仓基本也都在低估区间。
这个时候向下的空间有限,向上的空间足够。
这些年充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黑天鹅,对于未来确实也有很多不确定性。
但任何能有超额收益的投资,都是因为我们承担了一部分风险,才能获得超过平均的收益。
我们能做的就是,选择大概率的好,且确保自己能承担小概的坏发生。
这算是黑白经历的第三次大幅调整的阶段。前两次分别是2015年和2018年,2022~2023年。
其实每个底部区间都有各种各样的疑虑,不同的是这一次时间和程度可能更严重一些。
有人问,如果这次不一样怎么办?确实有可能这次不一样。
但应对这次不一样的举措不是因此不作为不敢投资,而是拿自己能承担风险的资金进行投资。
每个底部各有各的悲观,但也都是获胜概率最高的阶段。
我们根本等不到一个赔率很高,又百分之百确定的机会。
这个时候其实操心短期怎么走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事别弄丢了股市最珍贵的东西。
那就是,低估区间的优质股权。
很多人在市场最悲观估值最便宜的时候是在场的,一度也是持有持仓的,最后却没赚到太多收益,甚至还亏了钱。
核心的原因,往往有几个。
第一个是,太执着于赚一些小钱,从而错过了很多大钱。
比如之前收到一个提问:
去年看黑白的文章买了恒指和沪深300ETF,涨了10%左右就卖了,想等回调再买回来,结果到了年底恒指ETF涨了25%,沪深300ETF涨了17%。
不买回来怕踏空,买回来又不甘心。
这种操作,运气好真的再大跌一次,买回来了,兴许占了便宜,运气不好可能在这种犹犹豫豫中就错过了底部
股市最珍贵的,不是能规避一点波动,而是低估的优秀股权。
市场不会永远在悲观情绪,除非天塌了的极小概率事情发生,这意味着只要拿的住,你未来总会有获得市场情绪从悲观到乐观带来极大收益的一刻。
而更多时候我们错过,是因为总是执着于赚一点小差价,最终导致错过了一次赚大钱的机会。
我这么说不是说市场一定不会回调,而是这件事性价比不高。
稍微理性一点,最慢入市一两年后,应该也会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市场短期是无法预测的。
《风险投资史》一书,讲述了很多优秀企业的初创历史,虽然这本书是讲一些风险投资的故事的,但书中很多道理其实是和股市相同的,比如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敢于冒风险的“短钱”是很常见的,股市的炒家大抵如此。
而敢于冒风险的“长钱”则是很少的。
然而无一例外的是,最终成功的都是放眼长期的投资人。
第二个错过的原因是,总想找更优的选项
今天持有消费,明天看了新闻说数字经济好,换过去,之后又有很多人预测某某行业2025潜力大,继续换持仓。
不断的看新闻,看了就心动,不断找热点,执着最优选项,最后换来换去,成本越来越高。
这个市场你很大概率买不到表现最好的那批企业,因为表现最好的那批往往都题材的权重大于价值的权重,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本就不是你擅长的领域
但是你要知道这并不重要。
如果你的目标是取得一个合理的收益,而不是总想赚到极致,就不会有那么多想法,最终也会踏实的赚到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钱。
腾讯300港币时,你认为他最少价值600,你买了,拿住了,判断没问题,别的股票表现更好,也并不影响你本来想赚腾讯300到600港币的钱。
最后让我们错过的是自己的不甘心,总想找到最好的。
在投资这件事情上,我们跟着自己的节奏能赚到其中的部分收益就很不错。
长线也想赚,短线也想赚,情绪的钱也想赚,价值的钱也想赚,最后往往就是什么都赚不到。
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本来最悲观的时候就进入了市场,最终却没拿住什么便宜股权,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恐惧。
未来总有一部分是未知的这不能否认,我们只能尽量降低恐惧感,就是把可以搞清楚的部分,先理清逻辑。
比如昨天有个读者留言:持有很多白酒,但都说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这种问题想要落实清楚其实是很简单的,尤其在当下AI非常发达的阶段,几秒钟就能给你解决。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白酒这个行业确实从2016年之后就是产量持续下降的,也就是说消费量是减少的,所以说喝白酒的人少了确实是一个现状。
那么高端白酒的增长逻辑是什么呢?
这个是基本的商业常识,总量下降了但部分企业业绩上升,那么必然是集中度提升了。
我们来问下Kimi: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十年数量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详细的数据,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从2014年的近1600家,下降到2020年的1000家,是一个集中度提升非常明显的过程。
对于当下白酒的困局用AI看了一份报告:
报告中当前白酒的困局: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居民和企业采购理性,白酒需求总量少于2023年,宴席和礼赠场景降频明显。
供需失衡导致渠道库存上升、价格下跌,电商渠道低质低价现象频发,扰乱价格体系,飞天茅台酒价格年内几次急跌。
同时他也总结了一些比较积极的因素如:白酒板块PE(TTM)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估值对业绩降速预期较充分。
当然你也可以针对其中一些感兴趣的精华提炼再去深入阅读,这可以大幅提高我们阅读资料和学习的效率。
对于任何持仓都一样,带着疑虑显然很难做到耐心持有,但其实在AI时代解决这些问题,也并不是一个复杂的事情。
AI时代大大降低了我们获取知识,查询资料的门槛,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的话,和别人相比信息劣势就产生了。
对自己持有的企业疑虑越少,就越坚定,就更不容易在下跌周期恐慌。
我们当前确实处于一个较难的阶段,加上和以往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就更容易让人恐慌。
比如上几轮熊市短视频平台还并不普及,现在自媒体越来越发达,同时为了让用户多停留在软件,推送方式是根据一个人的兴趣来的。
造成的结果,一个情绪悲观的人,看了一些情绪悲观的内容,又会不断收到更多悲观的内容推送。这就很容易导致人过度恐慌,对未来的看法是毫无希望,自然也很容易放弃优质的企业。
在悲观的时候看当下,肯定是看不到什么好消息的,得学会看长远,看未来。
有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出去看了看,连一向看衰我们的海外媒体,好像都比我们自己人要乐观点,最高十级的话,他们可能是五级看衰,我们是十级悲观。
有些时候我们其实很难分清我们的观点是真的因为深入思考,还是因为看了过多同类的表达。
在股市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要学会从当下大众带来的情绪中走出来,极度悲观和极度乐观的时候都一样,你比别人看的更远点,成功的概率就更大一些。
有独立于当下大众情绪的能力,在投资中非常重要。
我分享过一个之前创业的小故事,这么多年对我触动都挺深的。
我开网吧的时候,当时上网登记还是用手写记录身份证号。因为同一个地方的身份证号前面数字都一样,我们的收银员不知道怎么突发奇想,就把身份证的前几位给省略了。
然而他这聪明的举措还没搞两天,就赶上了春节前相关部门检查,这一查不要紧,停业加罚款。
于是大年三十,我和我的合伙人,俩大男人坐在黑乎乎的网吧,虽然是网吧,但他又没有网,连个春晚也看不了。
最后气氛实在太尴尬,我们就决定出去走走。
我们的网吧在大学附近,假期加上过年,外面一片冷清。
听远处,鞭炮齐鸣,看眼前,一片黑暗。
别人,在家幸福团聚,我俩,在路上瑟瑟发抖。
突然之间我朋友说了句:“好难过”。
然后,就哭了起来。
这一下弄的我有点手足无措,还没想好咋安慰他,他突然又笑了笑。
我更慌了,明明很难过,他咋还笑了,不会精神失常了吧。
这时,他转过头和我说了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哭不会解决问题。有时候笑也并不是有多开心,而是人生没得选。
那一刻,我俩突然就释怀了,我们可以找1000个理由和原因,可以怪收银员不负责,可以怪检查太严格等等,但能选的无非就两个,前行和放弃。
当下觉得过不去的事太多了,但哭着笑着都要面对,难过也不会帮我们解决问题,我们能选的唯有乐观。而实际上大多数当下觉得很难的事,最终也确实都会过去的。
小时候觉得没带作业是天大的事,恋爱的时候觉得和喜欢的人分开是天大的事,创业的时候觉得暂时的困难是天大的事。
而这些天大的事,都会成为过去的事。
生活充满了选项,遗憾更是日常,你不求极致,才不会辜负已经拥有的。
生活充满了波折,人生也总有坎坷,你要跳脱出当下的情绪,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今年开年比较难,但也别太悲观。
首先总得往前走,投资必然会承担一定的风险,应对这次不一样的举措不是因此不作为不敢投资,而是拿自己能承担风险的资金进行投资。
其次虽然难,但看未来,我觉得获胜的概率也不小,还是那句话我们想要的是好的结果,但大多好的结果,都会经历难的过程。
三五年前大多数人,可能还觉得AI只是一个概念,两三年前大多数人,可能依然认为这只是专业领域专业人士才会用到的工具,但现在AI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融入我们的工作。
我现在日常分析企业,看资料用的比较多的是Kimi智能助手,一定程度上就像你多了一个小秘书和参谋,会帮自己解决大量时间。
日常需要检索/整理资料,制作ppt,制作表格,思维导图等的,都可以尝试用Kimi来辅助,效率加倍,分享一下Kimi的获取方式:
网页:http://kimi.ai
APP:Kimi智能助手
小程序:微信内搜索Kimi智能助手
今天就聊这么多,我是终身黑白,聊投资,但不功利,让我们一起认真学习,慢慢变富,如果觉得本文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