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宁波的近代教育(十七)
教博馆 朱姿芝 讲述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教育开始向西式的近代教育转变。在这场剧烈的教育变革中,崇学重教的宁波人牢牢把握先机,在多个教育领域开风气之先。
提起近代教育,1844年是一个关键的年份。那一年,宁波作为《南京条约》中规定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开埠,宁波由一个传统的封闭式府城开始向近代开放的口岸城市转变,西方文化和势力随之进入宁波,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京条约》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准其租赁房屋,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及殡葬之处。”同年,中法签订《黄埔条约》,规定“凡法兰西人按照第二款,至五口地方居住,无论人数多寡,听其租赁房屋及行栈贮货或租地自行建屋,建行,法兰西人亦一体可以建造礼拜堂、医人院、周急院、学房、坟地各项……倘有中国人将法兰西礼拜堂、坟地触犯损坏,地方官照例严拘重罚。”西方传教士由此获得了在华传教和办学的特权,在列强的“条约体系”下进入中国。
晚清宁波沿岸的洋房
在五个通商口岸中,宁波最受外国传教士的青睐。美国长老会对此分析说:“一因天气颇佳,与美相仿佛;一因宁音易学,各处土音均可相近;一因宁地尚未如闽广等省受外来之浇风,较易为化导也。”可见,宁波无论在地理环境还是在风土人情、思想开化上,都颇受西方传教士欢迎。于是,这些年轻的传教士不远万里来到港城宁波,创办了许多教会学校,刺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萌芽。
晚清英国驻宁波领事馆
据统计,外国教会先后在宁波各地办起中小学150多所,居浙江省之首。
宁波女塾
点击观看《甬江女中的故事》(上)
点击观看《甬江女中的故事》(下)
崇信义塾
宁波崇信义塾旧址及创办人麦嘉缔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曾在崇信义塾执教10年,后任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西学总教习。
斐迪书院
中西毓才学堂
三一书院
点击观看《三一书院一位女传教士的人体骨架》(叶青青讲述)
点击观看《金雅妹的故事》(上) 教博馆朱姿芝讲述
点击观看《金雅妹的故事》(下) 教博馆朱姿芝讲述
参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