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在宋绍熙五年(1194年),宋宁宗赵扩即位,并于次年(1195年)改年号为“庆元”。由于赵扩在即位前曾当过明州观察使,对明州有特殊的感情,同时明州也是他即位前的潜邸之地,因此他决定将明州升格为“庆元府”,以年号为名,以此彰显明州在他心中的重要地位。这一举措也反映了当时明州在南宋王朝中的显赫地位。
元代,庆元府又改称“庆元路”,这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对地方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路是行省下的一级行政单位。这一变化反映了元朝对地方行政体系的重构,以及蒙古族统治者对汉地文化传统的重新塑造。改称“路”,一方面体现了元朝对于地方行政的重新划分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前朝政权的更替。此时,庆元路除了传统的路学、州学、县学等儒学教育外,还开设了蒙古字学、医学、阴阳学等地方专门学校,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色。
蒙古字学是蒙古国子监下设的教育机构之一,主要负责教授蒙古文字和语言,培养能够使用蒙古文字的官员和学者,以促进蒙古文化的传播,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教材主要是译成蒙古文字的《通鉴节要》。《通鉴节要》是一部历史著作,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节略本。
宁波教育博物馆古代厅
对于学校教育,我们都知道根据年龄会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教育;每一年段都有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每一天,又有相应的学习课程表。
这种按年龄分阶段,按周期分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的最初雏形,你们知道出自哪里吗?据考证,源自于元代著名学者、理学教育家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
元代,鄞县人程端礼编写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他认为,教育应当根据儿童的年龄和认知发展,分阶段进行。他将儿童的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启蒙期:重视儿童的品德教育和基本文化知识的学习,如识字、书写、基本算术等,同时注重礼仪和规矩的培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学期:在此阶段,学习内容逐渐深入,包括儒家经典、历史、诗词、文学等,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
成年期:强调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更加广泛和深入,包括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以及个人修养和处世之道。
这本书不仅规划了儿童学习的路径,还详细列出了每日、每月、每年的学习内容和进度,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读书分年日程》融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计划于一体,把各个阶段的学规、内容和方法作了系统的总结,同时把阶段性教育任务和总体性教育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一部最为完整的教育学规,被誉为著名的童蒙教学法。
这本书不仅集中体现了程端礼的教育思想,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发展到元代已趋成熟,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点击视频
当时国子监曾颁此书于郡邑学校,而且明清朝也奉其为读书准绳,它对明清书院及学校教育均有重大影响,在中国教学理论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认为是古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之一。
宁波大学图书馆教师党日活动
参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