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宁波的古代教育(四)
点击观看 建议横屏
经过长期的提倡和推崇,儒学成为民族文化的精神支柱,孔庙也成为古代文化的崇高殿堂,与教育机构合为一体,称为“庙学”。
到了唐代,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今宁波境内设明州,州学也随之建立。
为什么这里会被选中建立一个新的州呢?
首先,明州地处沿海,拥有天然良港,便于船只停泊和货物装卸,这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明州的港口,唐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起了中国与世界。
其次,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明州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人和货物汇集于此,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唐元和九年(814),鄞县建孔庙,这与鄞县的诸多有利条件相关。
从地理位置看,鄞县位于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便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鄞县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的文化重镇之一。选择在这里建立孔庙,有助于弘扬儒家文化,提升地区的文化氛围。
除此以外,明州设立之后,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建立孔庙是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传承。
根据《象山教育志》的记载,唐大中四年(850),象山县令杨弘正在蓬莱山设立了蓬莱书院。这说明宁波地区最早的书院也开始出现。但书院的蓬勃发展则要到宋代。
宁波地方官学的起步较晚,唐朝290年中进士者仅有余姚虞九皋、慈溪张无择、奉化孙郃等。然而,这些初步的成就对地方文化所造成的影响却是空前的。
虞九皋及第后,官府派人拿着泥金帖子前往报捷。泥金帖子是一种特别制作的通知书,用来庆祝及第的喜讯。捷报到达家乡,乡亲邻里“以声乐相庆,谓之喜信”,由此带来的崇尚读书、尊师重教的风气得以更广泛的传播。
怎奈天妒英才,虞九皋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就早逝于长安。
孔庙等学府的建立推动了儒家文化在明州的进一步传播,更在民风中注入慈孝文化的内涵,成为教育的一大特色。
明州刺史一上任就修葺董孝子庙,以他作为推行儒学教育的典型案例。那么董黯是谁呢?他是东汉时期的的著名孝子,生活在约公元2世纪,是汉代大儒董仲舒的六世孙。董黯家境贫寒,幼年丧父,他十分孝顺母亲,悉心照料母亲的生活,与母亲住在今天的浙江省余姚市大隐镇附近。
有一次,董黯的母亲病重,渴望饮用家乡的清水。董黯得知后,不畏艰难,每日往返二十余里,从大隐溪上游的永昌潭挑水回家,供母亲饮用。据说,为了保持前面水桶的纯净,董黯在挑水过程中从不换肩,以免前面的水受到污染。董黯的母亲因此得以康复。他的孝行在当地广为流传,人们纷纷赞扬董黯的孝心。由于董黯的孝行,大隐溪后来被称为“慈溪”,后来又用慈溪来命名县名,这就是慈溪的来由。
参观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