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日,公布获奖名单

文摘   2024-10-01 17:00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爱国心 桑梓情”宁波籍实业家捐资建筑摄影大赛宁波市教育局宣德处指导宁波教育博物馆主办影赛2024年6月23日启动,2024年7月10日截稿。经过专家评审,26件作品入选,现公布最终入选结果。后续活动主办方会与获奖人员取得联系。






特别提示:在宁波教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和已授权媒体上公布的本次大赛入选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宁波籍实业家捐资建筑

摄影大赛入选作品名单





宁波籍实业家捐资建筑

摄影大赛入选作品选登


一等奖作品

1名



冯晔晖 
霞映校园·孙文英小学

1995年,港胞李孙文英女士慷慨捐资,对宁波市布政巷小学进行了改建,并将其命名为孙文英小学。







二等奖作品

2名


谭  乐 
国旗下成长·中兴中学

中兴中学的前身叶氏义庄,位于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叶家村。叶氏义庄的创立与宁波商帮先驱叶澄衷先生的慈善和其“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教育理念密不可分。叶氏义庄始建于1902年,由叶澄衷生前出资3万两银子嘱托其子创建,并于次年建成,内设叶氏义塾,帮助穷苦孩子免费读书,接受英语等现代教育。


1904年,叶氏义庄更名为叶氏中兴学堂,后更名为中兴学校、中兴小学等。学校形成了治学严谨、德智并重、中西合璧、理念超前的办学特色。至1949年,由于历史原因,学校停办。1956年,镇海县政府在庄市建镇海县第二初级中学,后改名为庄市中学。


1987年,包玉刚、邵逸夫、包从兴、赵安中及子赵亨文、叶庚年及子叶谋彰等旅港中兴校友及其后代共同捐资复校,并与庄市中学合并,正式命名为中兴中学。



竺一鸣
宽诚体艺楼·东恩中学

上世纪五十年代,俞佐宸和毛翼虎等先生在碶闸街、泥桥街创办华光中学,成为东恩中学的前身。


60年代初,著名爱国人士、香港著名工商企业家王宽诚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回到故乡宁波。王先生表示愿意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在家乡办一所小学、一所中学。


1966年,一所拥有20个班级设施一流的中学在鄞县横街建成。王先生因景仰伟人功绩,取毛泽东、周恩来之名各一字,以为校名。随着教育结构重新布局和整合,华侨中学、求是补校、延安中学、十一中学、东方中学等相继并入,学校也多次搬迁。


王宽诚先生的办学义举,开创了建国以来海外宁波籍人士捐资办学的先河。1985年东恩中学“宽诚教学楼”落成,王先生专程回甬参加典礼,并设立了“东恩中学王宽诚教育奖金”,亲笔为“东恩中学”题写校名,欣然应允市长之邀,担任了东恩中学名誉校长。先生仙逝以后,其家属秉承遗志,对东恩中学的关怀赓续至今。


2006年4月3日上午,由王宽诚家属出资助建的宽诚体艺馆在东恩中学落成。








三等奖作品

8名


郑凯侠 
吃百家饭长大的大学·宁波大学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5000万人民币,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1986年宁波大学建成,结束了宁波没有综合性大学的历史。


1991年,包玉刚溘然长逝后,包氏家族继续慷慨解囊,广大海内外宁波籍实业家记挂着包玉刚生前“希望爱国爱乡而有能力的朋友鼎力协助,共襄此举”的嘱托,纷纷捐助宁波大学的建设。


近40年来,宁波籍实业家在宁波大学共设立70余个基础硬件项目、80余个捐赠基金,捐赠金额近8亿元人民币。包氏教学楼群、邵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曹光彪科技楼、赵安中行政楼、李达三外语楼、周亦卿综合体育馆……宁波大学里随处可见以人名命名的建筑,每一幢楼宇都饱含家国心、桑梓情。



竺洪尧
教育之光·吴剑鸣外国语学校

吴剑鸣,甬籍实业家。她支持丈夫来家乡投身公益事业,而且多次携带子女来甬认“根”,鼓励他们为家乡的建设出力。


1994年,吴剑鸣计划出资200万人民币办一所外国语学校。当她了解到效实中学内已设外国语学校时,认为办一所外国语小学更有利于初高中衔接。当年9月,吴剑鸣女士察看了海曙中心小学的新校舍图纸,详细了解了学校的情况,当场签署了捐资200万人民币的协议书。多年来,吴剑鸣女士及家人先后捐资460万元,支持学校校舍等建设。  



贾伟江
伉俪楼·宁大王明康乐雪芳海洋楼

宁波大学梅山校区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梅山岛,由北仑区、梅山保税港区总投资约13.5亿元,经过近3年的基础工程建设于2018年9月正式启用。梅山校区由设海洋学院、海运学院、食品与药学学院三个学院组成。



谢忠飞
校园春色·东恩中学宽诚图书楼

六十年代初,王宽诚先生希望捐资100万人民币在家乡办学。市政府决定用20万元建造小学,用80万元建造中学。小学按王先生愿望建在先生故里宋严王村,中学校址初步选定于市区马园桥附近(即现在的宁波饭店一带)。但当时正遇台湾海峡形势紧张,为了适应备战形势的需要,宁波地委领导决定改变计划,将校址选在离市区20公里的鄞县凤岙横街。经过四年多的筹建、施工,1966年,一所占地22亩的宁波市一流中学校舍在鄞县横街建成。鄞县许多农民从几十里路外特地前来观光,可是,当时“文革”发生,动乱开始,新校舍未能招生开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进一步拨乱反正,发展教育,宁波市政府决定在市区重建东恩中学。首先把建在鄞县横街原东恩中学校舍折价处理给当地乡政府,另选定宁波市中心泥桥街重建东恩中学。1984年6月22日,王宽诚先生专程从港来甬,参加动工仪式,铲下了第一锹奠基泥土。



汪  艇
传承·李兴贵中学

李兴贵先生祖籍宁波东乡,香港著名实业家。1982年,李兴贵夫妇回到故乡宁波,看到家乡教育事业不发达,决定捐资助学。不久,两位老人相继离世,他们的长女李景芬女士铭记父母的遗愿,于1985年开始在家乡捐建学校。


1986年11月,李景芬女士捐款100万港元在宁波市区高塘中学内新建“李兴贵教育楼”。1987年,她再次捐建学校礼堂、体育活动房。经市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宁波市李兴贵中学”。同年10月9日,李兴贵教学楼落成,李兴贵中学正式成立。该校成为了宁波市第一所以港胞名字命名的中学。后来,李景芬女士持续捐赠,大大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缪亚萍
蓝天下·龙赛中学

1991年,香港著名实业家包玉书先生偕同包玉刚、包玉星、倪包美菊、张包素菊、李包丽泰兄族六人,秉承先父包兆龙先生“关心教育,以培育后进,造就人才”的遗志,决定共同捐资1000万港币,在家乡建造一所完全中学,经政府同意,以包玉书先生的父母(包兆龙、陈赛琴)中各取一字命名为龙赛中学,校名为包玉刚先生手迹。


龙赛中学是包氏家族全资建造的一个超千万元的大项目,学校1993年10月落成。当年,包氏兄妹设立“包氏兄妹奖教奖学基金”,基金总额为112万港币。2000年,包玉书先生再以100万美金设立“包玉书奖教奖学基金”,基金的利息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品学兼优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包玉书先生先后多次来校视察,继续捐资,使学校规模逐年扩大。1995年10月31日的早上,正值周一升国旗的日子,包玉书先生早早来到龙赛中学的操场上,和师生们一起举行升国旗仪式,并为学校题词“培养后进,造就人才”。




邬宏尉
中流砥柱·奉港中学陈怡良楼

奉港中学的前身是奉化大桥初中。1987年,奉化县人民政府和香港王剑伟先生等爱国同胞合资为奉化大桥初中建造新校舍,定名为奉港中学。


2006年6月,奉港中学初高中实施分离。初中部分更名为奉港初级中学,奉港中学高中部与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合并为奉化高级中学。2008年,奉港初级中学校址新迁,在奉化金峰路南端128号选址重建。2011年9月,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岳林街道金钟路),重新定名为奉港中学。



戴鹏飞
展翅腾飞·效实中学宽诚体艺馆

1997年6月15日,王宽诚家属捐赠100万美元兴建效实中学体育艺术馆,同时捐资改善学校的其他教育设施。由王宽诚先生创办的香港幸福企业集团还在效实中学设立了“香港幸福企业集团奖学金”,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为他们提供经济支持。









优秀奖作品

13名


冯晔晖
惠慈力行善知·惠贞书院(组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天一阁藏书家范钦第14代孙范鸿龄是香港一位著名实业家,其母倪爱贞女士生前一直情系故乡。有一年母亲寿诞,范鸿龄就和兄弟姐妹商讨着如何给母亲祝寿。结果老太太一听就说:“你们要给我过生日,还不如回宁波老家去捐所学校。”


1995年秋,宁波市育才实验学校创办。1996年春,范氏家族遵照母亲的嘱咐,与宁波市政府磋商,决定捐款1500多万元人民币,市教委拨款1000万元人民币,共同扩建学校。经宁波市政府同意,市教委批准,在范鸿龄先生父亲范惠卿、母亲倪爱贞中各取一字,将学校更名为“宁波市惠贞书院”。



傅倩倩
青春美好空间·惠贞高中(组照)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惠贞书院从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一体”优质公办学校。2022年,由宁波市教育局与江北区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惠贞高级中学”新校区建成投用,书院形成了“一校三区”的办学新格局。范鹤龄等范氏家族的亲友故旧,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发展,致力于扩大书院的国际交流和办学视野。



庹晶晶
俯瞰校园·爱菊艺术学校

孔爱菊女士,宁波籍香港著名爱国实业家,前全国政协委员刘浩清先生夫人,香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孔爱菊女士于1994年累计捐资100万创办宁波市首家艺术特色学校,校名“爱菊”。


1984年9月,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教委、 海曙区文教局联合成立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文艺班。从最初的一个班到各年级均有文艺班。1991年9月,宁波市红领巾艺术学校成立,依附于广济中心小学。


孔爱菊女士来到红领巾艺术学校,了解其办学环境局限便解囊相助。1994年8月,一座占地5亩,位于海曙区紫金街38号的新校舍落成,以孔爱菊女士命名的“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正式挂牌。1999年3月,学校率先在海曙区转制为国有民办。


2000年6月,爱菊艺术学校搬迁至鄮西巷66号。2021年9月,公办九年一贯制宁波市爱菊艺术学校正式成立,位于海曙区沁园街619号,校舍现代大气。


2022年9月,爱菊艺术学校鄮西校区整体迁入,两校区开启融合发展之路。



俞  征
艺术空间·吴剑鸣外国语学校

从1994年3月起,吴剑鸣女士就在考虑:宁波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应办一所高级企业管理学校或外国语学校。1994年9月,她带领一批香港太太参加雪窦寺弥勒佛开光典礼后,找到捐资办学的契机,选择与海曙中心小学合作,在该校捐建校舍。1995年,一所现代化窗口学校——吴剑鸣外国语学校、海曙中心小学(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就屹立在中山路上的唐塔旁边。



谢忠飞
惠心利人·李惠利小学丹凤校区

李惠利小学创建于1991年,是由香港已故著名实业家李惠利先生捐资兴建。学校坐落在绿树成荫的花园小区丹凤新村内,总占地面积7115平方米,建筑面积6217平方米,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典雅校舍。



房华增
百年学堂·慈溪市锦堂职高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锦堂村,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当时是浙江省最豪华的学校之一。学校初建时护堂河、蓄水池、楼前广场等附属设施亦基本保存完好。该旧址现为慈溪市锦堂职业高级中学使用。里面设有慈溪教育博物馆。


2013年3月5日,锦堂学校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崔柳杰
绿树掩映·东恩中学

东恩中学在历史上迁移了几个地方。首先迁移到城区内的现天一广场一带的泥桥街,随后,因天一广场建设需要,学校被迫拆迁,并短暂地搬迁到了联丰新村。最后,学校搬迁到了兴宁桥旁,那里曾是宁波中学的所在地。


1986年12月3日,捐建东恩中学的王宽诚先生因病与世长辞,终年80岁。王先生的家属谢绝东恩中学提出的“拆迁部分民房在大门口塑造王宽诚铜像”的建议,他们希望把资金用于其他更具实际意义的用途上。经过双方几次商讨,得出一个耗费较少,但依然有纪念意义的办法——将王宽诚先生的半身瓷像及生平介绍的花岗石碑一座陈设于东恩中学宽诚教学楼大厅内。



李  萍
思禹格局·范桂馥小学

范桂馥小学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创建于1996年。由时任旅港宁波同乡会副会长的范思舜及其兄妹捐赠200万人民币助建,其中50万设立“范桂馥奖学基金”,学校以其先父范桂馥的名字命名。近年来,范氏家族后代范思舜之孙、香港宁波同乡会会长范久祥先生等曾多次回访学校,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为纪念已故胞弟范思禹,范思舜又建立了“范思禹纪念基金”,并捐资助建了宁波市实验小学的“思禹教学楼”等教育设施。范思舜还大力关心支持宁波大学的建设与发展。1999年,以范思禹基金会名义出资150万元人民币,助建宁波大学“范桂馥教工活动中心”。随后,又捐款500万元人民币,捐建宁波大学“思禹建工楼”。历年来,范氏家族在宁波的捐赠累计达千万元人民币。



林伟萍
继往开来·李兴贵中学

1982年,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兴贵偕夫人回到故乡宁波,看到家乡教育事业不发达,决定捐资助学。不久,李兴贵夫妇相继去世,长女李景芬女士铭记父母的遗愿,于1985年开始在家乡捐建学校。该学校原名高塘中学,后更名为“宁波市李兴贵中学”。



牛忠毅
智慧之门·宁波大学包氏教学楼

1998年夏,深受鼓舞的船王包玉刚先生胞兄包玉书先生,以及包玉刚先生长女包陪庆女士,决定捐资助建宁波大学包氏4号教学楼。连同包氏四姐妹捐建的包氏5号教学楼,包玉刚先生生前规划的宁波大学校舍主体工程——1至6幢按旋转对称方式组成的教学楼群终于付诸现实。


这6幢楼又分别以浙东名人王阳明、虞喜、黄宗羲、竺可桢、童第周和全祖望命名,这些学者前后承续,形成了博采、求史、重史、爱国等优良的学术传统,包氏教学楼群以浙东学人命名,体现了宁大开学先驱对浙东学术传统的追慕。



赵圣洁
牵手·宁大黄庆苗黄陈月莉伉俪楼群

黄庆苗、陈月莉伉俪楼是宁波大学的一处重要建筑,该楼群由著名甬籍港胞、浙江省爱乡楷模、宁波市荣誉市民、香港安泰集团主席黄庆苗先生及其夫人黄陈月莉女士捐资助建。楼群以其伉俪之名命名,以志纪念。


该楼群主要用于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学、科研与创作。楼群总投资3亿余元人民币,其中黄庆苗先生及其三位公子黄崇毅、黄崇圣、黄崇基于2016年慷慨捐资3200万元人民币助建。


黄庆苗家族还设立了“黄庆苗研究生助学金”,每年捐资资助贫困研究生完成学业。



谢娟芬
祖居上的皇冠·闻裕顺幼儿园

闻儒根先生是一个自己亲自下车间劳动的小老板。他平时兢兢业业,过得十分节俭,到六七十岁还自己给客人装手表。改革开放以后,他从香港回到家乡宁波,看到学校校舍都很破旧,尤其是幼儿园情况非常艰难。由此,他把自己在宁波的故居捐献出来,又捐了33万人民币,希望政府建一家幼儿园。1986年,幼儿园在宁波海曙大沙泥街落成,名字“闻裕顺”取自于他父亲早年在樟村开的一家百货铺的商号。这是宁波市第一个以个人商号命名的幼儿园。闻儒根先生说他捐30万块钱,等于要装一箩筐的手表才能换来。他把平时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捐赠给幼儿园和敬老院的“闻氏系列工程”。



汪  艇
雄镇学府·镇海中学

1993年起,旅日实业家傅在源先生在故乡捐资兴建镇海中学体艺馆、图书电教大楼等设施。1997年,傅在源先生又斥巨资100万美元,设立“富的镇中基金”专用于奖教与奖学。1999年,他又设置大学生助学专款,资助升入全国一流大学而家境贫寒的优秀青年完成大学本科学业。自“富的镇中基金”和助学专款设立以来,众多优秀学子得到资助和奖励,深受先生恩惠。


镇海中学校园内有一个“富的廊”,由拆迁的傅氏家祠中一部分珍贵材料修建而成。这座长廊不仅成为了校园中的一道新景,更成为了傅在源先生鼎立支助镇中的纪念。



文末彩蛋

建议横屏播放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教博馆推介歌曲《如愿》。此歌表达了对父辈的感激与致敬、梦想与传承、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





END


文字 | 教博君

编辑 张   静

校对 | 朱姿芝

审阅 | 黄兴力






参观信息



| 开馆时间  |
9:00-16:30
(16:00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

| 联系方式 |
电话:0574-87400965
0574-87400960
网址:http://www.nb-edu-museum.cn/

| 交通指南 |

宁波教育博物馆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和义路106号1844广场

宁波教育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区域性教育博物馆,由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的教学楼改建而成,屠呦呦曾于此求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