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制出第一根“中国丝”

文摘   2024-11-13 17:58   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编者按


本栏目“甬籍科学家故事”,犹如璀璨星河,汇聚了谈家桢、童第周、屠呦呦、顾方舟等甬籍科学巨匠的动人篇章。屠呦呦荣获共和国功勋称号,顾方舟荣获人民科学家称号。迄今为止,甬籍院士共有122位,人数位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历史悠久的“进士之乡”焕发出了“院士之乡”的璀璨新颜。


讲述者的队伍多元,有学校师生,也有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和退休人员,年龄横跨8岁至67岁,展现了社会各界对科学的热爱与对传承的执着。我们深信,随着这些动人故事的广泛传播,甬籍科学家的卓越精神薪火相传,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点击观看视频





院士简介



郁铭芳(1927-2020)著名化学纤维工程技术专家,祖籍浙江鄞县。曾任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东华大学教授,是我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中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开拓者。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郁铭芳院士主要从事化学纤维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参与研制并纺织出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率先提出关于喷丝成布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的建议,更为我国化学纤维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





院士故事


1986年7月,郁铭芳(左二)参加江苏吴江涤纶厂涤纶高速纺横向联合会


俗话说 “衣食住行” 代表了人类的基本需求,这其中,“衣”排在了第一位。现在大家常说袁隆平院士让中国人民远离了饥饿,实际上,也有一位让人们实现了“穿衣自由”的人,他就是与袁隆平院士齐名,人称“食有袁隆平,穿有郁铭芳”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学纤维专家——郁铭芳。


郁铭芳院士是一位化学纤维专家,他参加筹建中国首家自行建设的合成纤维实验工厂,纺出了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根合成化学纤维,是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合成纤维工业的开拓者之一。


1980年代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郁铭芳参加芳纶Ⅱ工业小试鉴定会


20世纪80年代初,郁铭芳通过国外科技期刊了解到非织造布技术,认为这是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决定设法加快引进并研究创新该技术。要引进须费巨资,为此他多次前往有关部门力陈非织造布技术的先进性,希望立项支持。不久,果然如愿以偿。在设备安装调试阶段,为了不出纰漏,年届花甲的郁铭芳亲力亲为,甚至与工人和技术人员同吃同住,“三班倒”。一次,为查看机器运转情况,整夜没合眼的郁铭芳一早又赶去与外商谈判,整整36小时没有休息……


郁铭芳组织研究的聚酰亚胺纤维织物


项目于1989年投产,郁铭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最终成功研发出纺粘法非织造布技术,为日后我国深入了解各种纺粘设备机型的内部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起到了典范作用。


1990年,上海纺织局筹建“聚酯切片工程”,请郁铭芳担纲总工程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郁铭芳经常与外方进行技术谈判,熟悉技术、英语流利的他据理力争,提出改进意见,签订了符合中方利益的技术合同,“连老外都说他是一位忽悠不得的中国专家”。


1992年9月,郁铭芳(左二)在奥地利考察德国吉玛公司七万吨聚酯项目




第一根“中国丝”


郁铭芳(右二)与大学同学在南京龙潭中国水泥厂实习


新中国成立不久,举国上下,百废待兴,解决穿衣问题成为当务之急。郁铭芳明白,解决穿衣问题要大力发展化学纤维。

1958年,郁铭芳进入了上海纺织工业局成立的上海合成纤维实验工厂卡普隆小组,与小组其他成员们共同探索国产锦纶纤维的研制工作。


当时,国内的科研和生产条件都很落后,我国还没有国产的合成纤维,郁铭芳和他的同事们基本上是从零开始,边干边学,没有技术就彻夜查阅国外的相关资料,没有原料就去找各种废弃物来进行替代,没有设备就把图纸带回老厂去加工……


在这样“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郁铭芳和他的团队终于在1958年6月,利用土设备成功纺出了中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


中国第一批锦纶


可以说,就是这根合成纤维的成功研制,翻开了我国化纤工业崭新的一页。


1959年,郁铭芳带着用锦纶丝制作的渔网,前往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成就展。到了1960年,郁铭芳又和同事们一起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第一根军用降落伞锦纶长丝,彻底解决了国内军用降落伞原料的供应问题。


那时,适逢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曾威胁要停止对我国供应军用降落伞制造原料。而郁铭芳团队研究出来的军用锦纶丝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并在此后研制出了一系列应国防军工之需的锦纶特品丝,从此让我国的国防装备用上了“中国丝”。



1969年开始,郁铭芳全程参与了作为“两弹一星”工程重要原料之一的碳纤维的研究工作。在反复比较不同溶剂纺丝工艺路线后,他决定采用二甲基亚砜为溶剂的工艺路线,并在聚合纺丝过程中,采用挥发性酸酸洗处理的工艺,来提高碳纤维的强度。


经过多年的艰苦攻关,他们的产品终于在国内率先通过纺织工业部组织的高强Ⅰ型碳纤维中试鉴定,并多次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通报嘉奖。



郁铭芳的研究终结了“布票时代”,让中国的纺织技术跟上世界的脚步。2011年,他获得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终身成就奖。




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


——郁铭芳


END


文字整理 | 教博君

编辑  讲解 | 朱姿芝

视频 | 教博馆

图片 | 网络

 审阅 | 黄兴力 







参观信息



| 开馆时间  |
9:00-16:30
(16:00停止入场)
周一闭馆

| 联系方式 |
电话:0574-87400965
0574-87400960
网址:http://www.nb-edu-museum.cn/

| 交通指南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
和义路106号1844广场

宁波教育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区域性教育博物馆,由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的教学楼改建而成,屠呦呦曾于此求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