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原发性震颤,以上肢远端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特点,可伴有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震颤频率为4~12 Hz,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
30%~70%的特发性震颤患者有家族史,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传统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是良性、家族遗传性的单症状性疾病,但目前认为它是缓慢进展的、可能与家族遗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2]。
特发性震颤的诊断主要依据详细的病史询问、临床表现以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则主要用于排除其他病因所导致的震颤[3]。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
各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可能患上特发性震颤,其发病率呈现明显双峰分布,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与散发性的特发性震颤患者相比,家族性患者的发病年龄通常更早。
临床症状
运动症状
特发性震颤通常从双侧缓慢起病,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以双上肢4~12Hz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震颤还可能累及下肢、头部、口面部或咽喉肌等部位。
在日常活动,如书写、倒水、进食等,震颤会变得更加明显,在情绪紧张、焦虑等应激状态下,震颤会进一步加重,50%~70%患者在饮酒后不适症状可减轻。
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的幅度也会逐渐增大。部分患者除震颤外,还可能伴有一些无明确意义的神经系统体征,或伴有其他轻微的神经系统症状(但这些症状不足以诊断为其他相关综合征),被称为特发性震颤叠加[4]。
非运动症状
除运动症状外,特发性震颤患者还可能出现多种非运动症状,包括认知功能障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或社交恐惧症)、睡眠障碍以及感觉异常(如嗅觉缺陷和听力下降)等[5]。
体格检查
由于目前缺乏能够客观且明确诊断特发性震颤的辅助检查方法,体格检查在诊断过程中就显得尤为关键。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需特别关注震颤的类型、发生的部位以及震颤的频率。
静止性震颤
当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处于仰卧位或活动身体其他部位时出现的震颤,被称为静止性震颤,常见于帕金森病。其震颤的幅度通常在患者进行随意运动时减小或消失,而在精神紧张时会增大。虽然晚期特发性震颤也可能出现静止性震颤,但这种震颤在随意运动过程中并不会消退[3]。
动作性震颤
动作性震颤包括姿势性、运动性、意向性、等距性和任务特异性震颤,在自主运动中出现。
震颤的频率
震颤的频率可以通过运动传感器或肌电图准确测量,分为<4Hz、4~8Hz、8~12Hz和>12Hz。
大多数病理震颤频率是4~8Hz,肌肉律动和一些腭肌震颤频率<4Hz,节律性皮质肌阵挛的频率常>8Hz,强化的生理性震颤的频率是8~12Hz,原发性直立性震颤的频率通常为13~18Hz[3]。
震颤临床分级
在临床上,将震颤分为5级。(详见表1)
表1:震颤临床分级(0~4级)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一般包括常规检查、药物和毒物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基因检查、量表评估等,可作为诊断特发性震颤的依据或排除其他疾病的手段。
常规检查
特发性震颤患者检查血、尿、便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等,一般无明显异常。
药物和毒物检测
检测药物或毒物可排除代谢、药物、毒物等因素引起的震颤。
血清铜蓝蛋白
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可排除肝豆状核变性。
神经影像学检查
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主要用于排除颅内病灶以及与小脑疾病或创伤后事件相关的震颤;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PET/SPECT显像用于评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的功能,排除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相关疾病,如帕金森病[1]。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可记录震颤的存在、测量震颤的频率并评估肌电爆发的模式。因此,肌电图在震颤的电生理评估中被广泛应用。
加速度计结合肌电图进行震颤分析,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震颤起到一定的鉴别诊断作用。
基因检查
基因检查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意义[6]。
目前已发现的特发性震颤致病基因有10余个,风险或保护基因也有10余个,这些基因涉及的细胞生物学功能包括:调控细胞膜离子通道、小胶质细胞功能及髓鞘形成、细胞凋亡、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线粒体功能、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物质转运等[7]。
量表评估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评估工具主要为量表,评估内容主要包括:震颤严重程度的评估、震颤导致的功能障碍和生命质量下降的评估。常用量表如Fahn-Tolosa-Marin震颤评估量表、Bain-Findley 震颤评估量表、WHIGET震颤评估量表等。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
特发性震颤的临床诊断需要同时满足以下3点:双上肢动作性震颤,伴或不伴其他部位的震颤(如下肢、头部或声音);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等;病程超过3年[3]。
特发性震颤叠加
具有特发性震颤的典型特征,同时伴有不确定临床意义的神经系统体征,如串联步态受损、轻度记忆力障碍以及可疑的肌张力障碍性姿势等。
然而,有研究显示特发性震颤叠加现象可能仅仅代表了一种状态,即当疾病进展到晚期时,特发性震颤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额外的临床特征。
排除标准
患者存在导致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因素,如药源性、代谢性等;患者出现孤立的局灶性震颤,如声音、头部、下颌、下肢等震颤;孤立性任务或位置特异性震颤,如原发性书写痉挛、高尔夫球手等;震颤频率>12Hz的直立性震颤;患者同时伴有明显其他神经系统体征的震颤综合征,如肌张力障碍震颤综合征、帕金森综合征、Holmes震颤等;患者呈现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鉴别诊断
帕金森病震颤
帕金森病是临床上最容易与特发性震颤相混淆的疾病,帕金森病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典型的帕金森病震颤的特征为单侧不对称性上肢静止性震颤,患者在静止性位置放松时,震颤幅度比维持某种姿位时大得多,频率(4~6Hz)低于特发性震颤(4~12Hz),属于中等强度,可有动作性震颤,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为搓丸样动作,通过多巴胺能药物治疗通常可以改善震颤。
虽然仅靠频率分析不足以进行鉴别帕金森病和特发性震颤,但通过静止性和姿势性或动作性的判断对区别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帮助。除震颤的形式不同外,帕金森病还有肌僵直、动作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等神经系统体征。(两者的鉴别要点见表2)
表2: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鉴别要点
有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中有高比例的特发性震颤患病率,且特发性震颤的发病往往先于帕金森病,因此有专家认为特发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一种顿挫型,但多数学者仍然认为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是两种不同的疾病[8]。
其他震颤
此外,特发性震颤还需要与小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病(Wilson病)、功能性震颤、代谢性震颤、药源性震颤等进行鉴别。
小结
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具有家族史,大多数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模式。因此,遗传咨询是特发性震颤的预防重点,在明确基因诊断的前提下,通过产前诊断和植入前诊断,可以提前预防缺陷患儿的出生。
参考文献:
编辑 | 麦麦
排版 | 麦麦
审核 | 梓霖
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