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无力的定位诊断之不同部位损伤的特点

文摘   2024-11-25 17:50   北京  


在初步区分了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还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不同部位受损的特点。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进一步定位诊断


1. 运动区皮质(起始部)

两个典型特征
1)运动障碍多为单瘫或局限性麻痹。
2)皮质受刺激的现象(有局限性癫痫)。


1.1 单瘫或局限性麻痹
人体在皮质运动区的分布,呈一条头面正立倒置人形的长带状,皮层局限性病变常损及其一部,故临床表现为一个上肢、一个下肢或面部瘫痪,其中以手或上肢轻瘫最为多见。


有时,皮质病变区域很小,只在身体上很小的一个局部发生运动功能丧失。例如,在中央前回上端发生病灶时,可产生足趾麻痹,足趾运动完全消失,足背屈力显著减弱。骤然一看,像是周围性腓神经麻痹,但这种患者的足趾麻痹只在旋前位时明显,走起路来并不显著。这可能是锥体外系协同作用有所补偿。


如在两半球的足运动区发生病变(如矢状窦旁脑膜瘤时),可造成双侧足趾麻痹,此时多伴有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


皮质相应部位的小病灶还可造成手指麻痹,所谓皮质性“桡”麻痹表现为手与手指桡侧无力,有“手下垂”,但与周围性桡神经麻痹不同,皮质性桡麻痹时骨间肌功能同时丧失。书中描述了一例 皮质性尺侧麻痹,主诉为左手尺侧(小指、无名指)无力,在尺神经分布区内痛觉减弱,数日后因发现其左手形体觉消失而进一步检查证实为顶叶皮质病变。


1.2 局限性癫痫
当运动区病变为刺激性时,其支配区就会出现局限性发作性抽搐,称单纯运动性发作。这种抽搐如果按运动区皮质代表区的排列,依照指-腕-前臂-肘-上臂-肩的顺序扩散,则被称为Jacksonian癫痫。口角、拇指、食指等处常为始发部位,而发现单纯部分性发作的始发部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定位意义。


2. 半卵圆中心(皮层下白质)

单瘫或轻偏瘫。由于放射冠纤维比较分散,一个病灶常只能损及部分锥体束纤维,因此,只能引起对侧半身部分肢体的瘫痪,而且以局限性不完全性瘫痪为多见,或是在偏侧轻瘫的基础上某一部位瘫痪较重,多为纯运动障碍。


3. 内囊

对侧偏瘫,一般为均等性偏瘫,很少发生单瘫,常伴有偏身感觉障碍。因为皮质脊髓束、皮质脑干束和锥体外系纤维在内囊处靠得很近,常同时受累,故表现为病灶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上下肢中枢性瘫痪。


如前所述,如果内囊为急性损伤,瘫痪则为暂时弛缓性。少数情况下,如为局限性血管病变累及后肢前部时,也可以出现一侧面、舌部的麻痹。但内囊的病变造成上肢单瘫则十分罕见,至于下肢单瘫则绝不能见于内囊病变。


4. 脑干

颅神经肢体交叉瘫。 当中脑、脑桥或延髓发生局限性病变时,最基本的特点是交叉体征,即病灶同侧脑神经损伤体征,对侧偏瘫。这是由于由于皮质脑干束先于皮质脊髓束交叉。


此处,仅指出于中脑和延髓一侧发生病灶时,同侧脑神经麻痹征多较明显,于脑桥一侧病变引起对侧偏瘫时,如无明显同侧脑神经麻痹,此时,有另一个可靠体征是患侧凝视麻痹(病人注视着麻痹肢体),前庭功能障碍如伴发眩晕及眼球震颤也有重要意义。


5. 脊髓

截瘫、单瘫。脊髓体比较小,一旦发生病变,如肿瘤、出血等常累及双侧锥体束,而出现病变平面以下两侧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即截瘫。


截瘫可因病变部位不同,分别表现为四肢瘫、双下肢瘫。

  • 高颈段(C1~C4)病变表现为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即四肢硬瘫;

  • 颈膨大(C5~T1)病变因支配上肢的前角细胞和支配下肢的锥体束同时受累,故表现为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上神经元瘫痪;

  • 胸段损伤为双下肢上神经元瘫痪;

  • 腰膨大损伤为双下肢弛缓性瘫痪,因为此时受累的已非锥体束,而是两侧前角细胞。


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束)在脊髓侧索中出现孤立性病变的情况十分罕见。如脊髓侧索受压,则必然同时有对侧浅感觉障碍;若为侧索硬化,可无感觉障碍,但多伴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如肌萎缩、肌束震颤等。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进一步定位诊断


1. 脊髓前角病变

节段性、纯运动性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而无感觉障碍。慢性病程者,多伴有肌肉萎缩及肌束震颤,如侵及前角细胞内侧群,则身体近侧端的肌群出现瘫痪;如侵及前角细胞的外侧群,则身体远侧端出现瘫痪。


2. 前根病变

除具备前角病变的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特点:

  • 由于纤维束密集,受损后还伴有纤维束性震颤

  • 常合并有后根损害,故常同时存在根痛和节段性感觉障碍

  • 脊神经病变综合征


3. 周围神经病变

除所支配肌肉瘫痪外,往往同时伴有感觉障碍、反射消失、营养障碍等。因为绝大多数神经都是混合性的,既有运动纤维,又有感觉纤维及自主神经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性及肌源性瘫痪


特点多为近端重于远端,对称性,且其受损肌肉分布不能用某一神经损害来解释。无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

  • 重症肌无力和代谢性肌病多表现为运动后肌无力或不耐受运动现象;

  • 肌营养不良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肌无力伴肌萎缩;

  • 周期性瘫痪则呈发作性肌无力,可伴或不伴血钾含量降低。


下一期计划介绍一下不同瘫痪形式的定位定性诊断。


主要参考资料:
[1] 唐树良,韩杰编著.神经系统三维坐标定位诊断学 [M].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2] 安得仲 编著.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 (第4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3] (美) 哈尔·布鲁门菲尔德 (Hal Blumenfeld) 编著;李云庆等主译. 临床神经解剖学:病例解析 [M].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21.

[4] 吴江, 贾建平 主编. 神经病学 (第三版) [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5.


排版 | 麦麦

审核 | 梓霖

来源 | 苹果派医生


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巢内神经学界
巢内神经学界,集合神经科学与医学、药学领域研究,是神经科、精神医学科、老年医学科等专业医生研究探索脑科学的交流平台,既专注学术研究亦服务临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