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nerve palsy),又称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Bell麻痹(Bell palsy),中医称口僻、口眼歪斜,是最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占60%~75%,发病率为(11.5~53.3)/10万人[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而导致周围性面瘫,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2]。
该病在临床上以面部自主运动、表情功能减退或丧失,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尊严以及社会形象。尽管该病具有自限性,但早期合理的诊断与治疗可以加快面瘫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主要通过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此外,还要排除继发的颅内器质性病变。
典型的临床表现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病主要集中在20至40岁的人群,且男性患者居多。该病大多仅影响患者的单侧面部,双侧同时受累的情况非常罕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复发,其复发率介于2.6%~15.2%之间。该病在春季和夏季更为常见,并于9月时达到发病的高峰期[1]。
该病往往起病较急(病情多在3天左右达到高峰[3]),典型症状包括患侧口角歪斜、说话时有漏风现象,以及无法进行皱眉、闭眼、露齿笑、鼓腮等面部动作。患者在进食时,食物容易滞留在患侧牙齿与脸颊之间的缝隙里,且患侧常有口水流出。由于泪点随下眼睑外翻,导致泪液无法正常排出而溢出。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几天可能会感到同侧耳后或乳突区域有轻微疼痛,疼痛通常在72小时内达到最高峰[2]。
Bell现象
病人患侧的眼睑无法完全闭合,在闭眼时,瘫痪侧的眼球会向外上方转动,露出白色的巩膜,这一特征表现被称为Bell现象。
体格检查
医生为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会发现患侧面部肌肉瘫痪,具体表现为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当面部肌肉活动时,由于健康一侧的面部肌肉收缩正常,会牵拉患侧,使得上述体征更加明显。
辅助检查
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化验、影像学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外科治疗、护眼治疗、神经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对于所有16岁及以上的无禁忌症患者,在急性期尽早采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助于加速神经损伤的恢复并改善最终的治疗效果。通常推荐选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剂量为每日30~60mg,持续服用5天,随后在5天内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然而,对于发病3天后才开始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其治疗效果是否显著尚不清楚。患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儿童患者的预后一般较好,是否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目前没有明确的定论;但对于面肌瘫痪症状严重的儿童,医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
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尽早将抗病毒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能会带来益处,尤其是对那些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的患者;但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并不被推荐。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可以考虑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阿昔洛韦的口服剂量为每次0.2g~0.4g,每日3~5次;伐昔洛韦的口服剂量则为每次0.5g~1.0g,每日2~3次。整个疗程通常为7~10天。
B族维生素
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以促进神经髓鞘恢复;也可口服用药。
外科治疗
关于面神经减压手术的效果,当前研究尚未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该手术存在引发严重并发症的潜在风险。面神经减压手术的时机、适应症、伴随的风险以及可能带来的益处,目前仍然处于不明确的状态[3]。
护眼治疗
由于无法闭眼瞬目,角膜容易暴露和变得干燥,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可以佩戴眼罩进行防护,或者使用左氧氟沙星眼药水等药物来预防感染,保护角膜[2]。
神经康复治疗
特发性神经麻痹的患者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的康复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面神经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通过精准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大多数病人在发病后的2~4周内开始康复,并在3~4个月内实现全面恢复。对于那些面肌完全瘫痪的患者,即便没有接受任何治疗,也有70%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能完全康复。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如面肌力量减弱、面肌连带运动、面肌痉挛或是鳄鱼泪症状。
参考文献:
[1]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中国委员会,北京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专家委员会,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专业医师分会.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修复治疗临床指南(2022版)[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3,18(1):1-12. DOI:10.16780/j.cnki.sjssgncj.20220639.
[2] 郝峻巍,罗本燕.神经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4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6(2):84-86. 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2.002.
编辑 | 麦麦
排版 | 麦麦
审核 | 梓霖
期待你的“分享”、“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