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的三个段位,最后一级有多难?

文摘   教育   2024-07-26 10:06   北京  

关注并标星老吴闲谈

每周一三五3次,打卡阅读

更深刻思考职场和财务思维视角

·····


欢迎来到学习群(加入学习群V:  victor_wuning),一起打造真正职场能力。


(推荐郝龙航老师和吴涛老师的书)


业财融合这个词,生命周期从出现到今天,也得有个快10年了。按理说,已经不是新生事务了,不应该达不成认知层面的共识了,或许有人看到这里,会问我:为什么这么说?


那就按下休止符,我先解释下。首先,大家肯定有个认知,业财融合是个财务人发展的好方向,这个肯定是共识的。其次,到底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业财融合,大家恐怕没有达成共同的认知。


解释完了,我们来说下今天的主题,也是我经历的三个业财融合的段位,其中,第三段位最难!类似金字塔尖。


业财融合的第一段位:“我以为”;


这个阶段的财务人大多处于态度端正阶段,我想就暂且定义是态度端正吧。其实也就是觉得要为业务做好服务,倾听业务的声音,就认为自己已经跨出了业财融合的第一步。其实,从我个人经历看,这也顶多算是第一步,因为后面的路还很长,而且不容易。


比如,遇到过财务同仁,说帮助业务审核了业务单据,审核了合同条款,拿出来财务的意见,就实现了业财融合。


这个阶段的认知,之所以定义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因为“我以为”。但殊不知,真的的业财融合是基于业务发起的需求,而不是你自己认知的需求。


换个视角来分析,这个阶段的业财融合认知,可以定义为想做事,但没有定义好真正的方向,因为真正的业财融合不是出自于“我以为”。


业财融合的第二段位:“深度浅”;


到了第二阶段,终于有财务同学找到了真正的方向,以终为始的方向,也就是来自于业务发起的需要财务协同和参与的需求。


举个小例子,朋友公司的财务做内控,严格针对每个支付审批进行看似每个细节的审核,合同有了吗?支付是否按照约定条款执行的?支出合同对应的收款合同,是否期限匹配到位了?


包括财务部的负责人,也觉得这个风控是到位了,站在业务陪跑的角度,帮助业务部门从财务视角进行把关。


一次开会,讨论到内控的工作着重点时,财总认为这个内控是可以的,是称职的。


而在我看来,也在会议上提出了一个视角,风控只对安全性做了工作,但没有对健康度进行控制的评判。


或者说,目前的风控岗位,换了业务部门的助理,应该也能做到吧?那你财务的替代性就有了,而且业务助理不比财务更了解业务吗?


业财融合的第三段位:“有深度”;


我们继续用上面的例子来继续吧,说说有深度的业财融合还可以做什么?


这笔支出对于对应收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吗?所谓定性,就是针对对应的收入,这笔支出是否必须存在?比如差旅费,比如市场费。进而,所谓定量,就是需要支出下,花这个钱,是否划算?比例是否合适?还有没有替代的优化方案。


而这样的几个问号下的“质疑”,不仅仅要求财务深度了解业务的收支构成,还要了解业务的背景,业务的前世今生,以及这笔业务的属性定位。


这样的要求,其实难度很大的。我实话实说。


那能不能实现呢?两个前提,可能实现第三段位。


前提1:财务的屁股不能天天坐在财务部办公室里了,外面走走有助于这个段位的实现。也就是你的大脑收集的信息,得接地气!


前提2:忘记自己的身份是财务的人,和业务一起吃喝过日子,才会理解业态的场景。


外加一个建议,情商要高,别让人家业务的嫌你烦,否则怎么能够和人家一起过日子呢?


我们下篇见!





码字不易,如支持,请转发和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希望今天的内容对您有启发。


或许您还感兴趣:

财务汇报应该有的内容,其实就这么几点

财务部的KPI应该如何搭建?

财务和经营视角的“毛利率”

为什么大多数财务人员一直在学习,但升到高管很难?

不建议考CPA的几个理由

员工离职成本,到底有多大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也谈海底捞最牛服务员的30亿身价

做预算,要想明白的几件事

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儿

资金预测怎么做,价值更高?

我做财总时不很理解老板,而现在理解了

财务部应该学会算的几个账


老吴闲谈
吴同学,现经常被称呼“老吴”,在财务这个细分领域里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在国企、合资、独资、民营企业都有些经历。不乏全球50强的跨国公司,以及诸如锤子科技、乐视网这样的网红企业。希望在财务人生存之道、职业发展、能力升级等方面分享些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