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标星↑老吴闲谈
每周一三五3次,打卡阅读
更深刻思考职场和财务思维视角
·····
欢迎来到学习群(加入学习群V: victor_wuning),一起打造真正职场能力。
(推荐郝龙航老师和吴涛老师的书)
先看明白今天的主题,再看内容。为什么先说要看明白这个主题,因为我想表达的意思,先要说明白,不一定所有人真的明白。
对象群体是财务人,因为我也是。
“一辈子”,这个定义是说明时间有限,你要知道时间的宝贵性,知道考证的投入产出比,尤其在这几年人造证书越发泛滥的阶段,考证成为了一个赚钱的产业。
“最受益”,是我想说的投入产出比最好的意思。而下面的内容,是针对财务人这个大群体而言,而非小众而言。
这句话看懂了,我继续说,至于可能的逆耳之言,非喜勿喷!
我职场经历这么多年,考虑不少中美财务相关的证书,也包括了诸如注册税务师、基金从业资格等泛财务的证书。而我现在的总结来看,最受益,也就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三个证书,分别是我国的中级会计师、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
看到这里,第一请记住三个证书的名字,第二请记住排序。然后继续看后续内容。
三个证书涵盖的内容分别是: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内控。这么三个内容,你应该进一步理解了我想表达的意思了吧?
或者说,财务这辈子能做好这三个领域,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做"这个字,又分为做完了还是做好了?两个不同标准,这点认知很重要。因为做完了,是自己的标准,做好了是接收方的标准。
我在打工的中期,一个业内前辈说:“考个中级,就足够了”。现在越来越理解他的意思,知识结构够用了,也能满足大多数企业的核算需求。那会,我也遇到一位部委的领导,建议我除非某某情况,否则最好不用碰CPA证书。现在看来,考CPA的那几年,投入产出比还是比较差的,虽然苦了几年,还算有收获,但真心苦啊。每年过完春节开始看书,一科起码5遍书+1遍题,而且可能还不过......现在看来,当一门考试,出题已经到了折磨人的轨道上,那么你考它作甚?当然如果去了审计所或者你属于“证人”类型,那么可以考。毕竟这个CPA是中国财务界最值钱的证书,虽然不一定给你带来更多的钱。
核算的证书满足了,一个中级4门,两年搞定没啥问题。然后我也考了两个国外的管理会计方面证书,CMA是我个人觉得最有收获的。为什么这么说?
以前这么说的时候,有人喷我在给协会站台,但我和你说,我现在真的能够在着手企业的那点事的时候,可以说随时能用CMA理论给自己找到对号入座的管理思考。我想这个管理会计框架才是这个证书的真谛,当然如果让我也和某些人对喷的话,我可以说有的人真的没有学到这个证书的核心逻辑,之所以在美国被定义为Mini MBA,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证书不是保姆给你喂饭,送到你嘴边,而是需要你后期自己修行的,但又能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这样的学习习惯呢?
企业经营并非一帆风顺,所以出现各种风险,不论外部还是内部,均能理解。所以风险控制的机制需要建立,但这里说的建立并非说必须成立部门,而是机制。而这个机制就会有个要求提出来了,要求负责的岗位应该见多识广,也就是你要对某些事情具备风险敏感度。
我当年也是误打误撞考了CIA,说有什么设计好的规划纯属瞎扯,咱不能忽悠人。但这个证书的考试其实就是题库模式,所以你为了应试就得做题海,即使不考试,这样几千道题的海量,你能不理解内控在做什么吗?
如果说应该还加点最后的总结,那么就是这三个证书,只要你all in进去,那么真的算投入产出比最佳组合。
另外,写到这里了,你是否应该有个其他的思考?三个岗位能力,你同时具备后的挑选工作的机会呢,会发生什么变化?
别高兴,还有最后一句话送给你,证书只能代表你的学习能力,后天的补缺,尤其通过实践的补缺才是关键,否则证书也只是一张纸。
我们下篇见!
码字不易,如支持,请转发和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希望今天的内容对您有启发。
或许您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