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旧文。
2013年底做了一个预测——形而上学方向的教育将会崛起。
这个预测大约是准确的,后来遍地开花的非技能类课程和各种线上读书会证实了这一点。不过是以一种收割的姿势在进行,可能这是目前唯一平稳的商业模式——满足了需求,实现了盈利,买家卖家都满意。
于是谈到价值。价值源自于想象和设定,一件事物有否价值,价值几何,很难具有公共的衡量标准。即便是一瓶醋,卖给不同的人,所发挥的效用也可能是不同的。更何况是提供精神价值的产品。
因此,我听见很多人跟我吐槽樊登读书会,吐槽得到的课程。但与此同时,也有人真诚的在朋友圈感谢得到和樊登读书会,让她得到成长。
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具有不同的价值,可能跟大家的背景有关,也可能跟大家的付出有关,更有可能相关的,是各自的阈值。
经常住汉庭的人,偶尔住一下全季,就会觉得全季真不错;经常住四季的人,偶尔住一次全季,就会说这是什么垃圾。
人与人的要求是不同的,你以为得到和樊登读书会提供的价值太水,那只是你以为,至少人家提供了一种契机,让用户能够拓展信息面,或阅读一本很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读的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就此而言,得到和樊登读书会都提供了真实的价值,这样的价值也被用户接收到了。然而你不能指望它们会提供更多。
举个例子。你说你头疼,樊登给你提供布洛芬,然后你就不疼了,这就是真实的效用;然后他说他胃疼,樊登给他提供的也是布洛芬,然而他是因为胃癌才疼的,吃了布洛芬,可能当下缓解了疼痛,但没办法去根,所以后面还是会反复疼,吃布洛芬是没用的。
这时你能说樊登给的药是假的吗?布洛芬是樊登唯一的产品,他只能给你提供这个。只能说樊登不治胃癌,只治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