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人的立冬习俗

2024-11-07 18:56   北京  

今天是立冬ᡨᡠ᠋ᠸᡝᡵᡳ ᡩᠣᠰᡳ᠍ᠮᠪᡳ,今年是满洲人的绿鹰年,具体可以看《今年是满洲人的绿鹰年》。在古代,立冬是古满洲人的一个重要节日。

(墨林格格的满文书法立冬)

有的人会把立冬和冬至相互混淆,一般立冬是在11月初,冬至是在12月下旬。两者相差近一个多月。立冬是表示进入冬季。而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的文化内涵更重一些,满洲人一般比较重视冬至祭天。而过立冬的生活气息就更重一些。

古满洲地区的冬天非常漫长,以渔猎为主的满洲人,漫天雪地的,一般要开始在家猫冬,就是休息了。那时候家里的火生的很热,坐火坑上很舒服,喝点小酒,听老人叫故事,过去叫说瞎话,意思是神话传说,别当现实。有的老人说的故事很长,可以连说很多听,现在就整理出四五十部满洲的史诗——说部。满洲地区其中有一个习俗叫冬包豆包讲鬼怪,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冬包豆包讲鬼怪》。其中的讲鬼怪就是指满洲民间讲故事。

立冬以后,进入满洲的农闲时期,也就是进入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人家称“烧荤香”。满洲旗人家每三到五年办一次“烧荤香”,持续办5—7天,宰三口猪。第一口猪祭天,第二口猪祭祖,第三口猪祭“歪梨妈妈”。“烧荤香”要杀猪三口,花费比较多,相比“烧太平香”则花费就低,就是以杀鸡代替杀猪,杀鸡数量根据家庭富裕程度而定,有的可以杀二十一只鸡,有的只杀七只鸡也可以。“烧太平香”每年都可以举办。汉军旗的旗人家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与满洲旗人家的祭祀有所不同。

满洲人的传统民族服装有冬夏之分,冬服多用貂皮、狐皮、羊皮、银鼠皮等为内衬或镶边,柔软保暖;最外面再套上端罩,风度与温度兼得。即使在雪地里站几小时,也不会冷。

故宫博物院曾发文章《清朝皇帝冬天穿啥保暖 貂皮狐皮自不可少》,讲的是清朝皇帝冬天的服饰,一般人穿不了这样豪华,但料子一般也是貂皮或狐皮,但因为过去没有干洗,皮草内衬与外套罩袍可以分开,单独清洗罩袍就比较方便,而且春秋节不冷的时候可以单穿。

狗皮比貂皮和狐皮要便宜,而且非常保暖,但满洲人敬狗,狗的满洲人忠诚的朋友,所以满洲人不带狗皮帽子或狗皮衣服,戴狗皮帽子的一般都是闯关东来的外族人。只有后来贫困,又找不到其他皮做帽子,没办法才用,但不能进家门,要把狗皮帽子放在家门外。

穿靴子也是满洲旧有的习俗。满洲未入关前,常以皮子为面,然后絮进“兀刺草”,因此这种靴子被称为“皮兀刺”。入关以后则以布或缎为面制靴,同时也不再絮兀刺草了。

冬天,满洲人家的火坑非常舒服,火坑在渤海国的宫殿遗迹就有发现,满洲人使用火坑的历史非常悠久。除了火坑,还可有专门供暖的炉子,还有随身带的小手炉。红楼梦小说里,还有满洲民间故事里,就常提到小手炉。

到了晚清,宫里及有钱人家还使用西方传来的电炉,当那是非常耗电,那是电钱也贵,所以只能有钱人才可以使用。

那么立冬,满洲人讲究吃什么呢?饺子,清朝时候叫煮播播。我发现老北京,很多的节日都讲究吃饺子,吃饺子跟满洲八大碗一样,代表形式平等,穷富人家吃的从形式上都一样,但饺子的陷和八大碗里的内容再分出差距。东北现在也是以饺子出名,连美国驻沈阳的总领事也赞扬东北饺子,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新来的美国驻沈阳总领事何溯源,称东北有最好吃的饺子,最近去丹东考察》。

还有这饺子形状像耳朵,所以流传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图片是满洲人特有的饺子形式,满洲人有的地区叫麦穗,有的地区叫小老鼠。但现在还包这种传统满族饺子的少了,一般人现在都包的汉族饺子,如果我们不传承下,满族很多文化都可能会消失。

冬天冷,再有就是讲究出涮羊肉,过去叫涮锅子,因为早期满洲人是渔猎生活,很多野味都可以涮,入关以后,就主要是羊肉了。

过去满洲旗人吃的传统涮锅子与现在的不同,是火锅底料没那么多种,就是清汤,一般只放大葱和姜片。用的锅子是传统烧炭的铜火锅。蘸料一定要韭菜花、腐乳、酱油、麻酱等。涮的主要就是羊肉和白菜,没有现在花样那么多。满洲宫廷宴中就有火锅宴,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品尝满洲宫廷菜,但餐具没用对!》。

(富察茂林制图)

立冬过了以后,马上就迎来满洲人最隆重的族庆颁金节,日期是在农历十月十三日,但因为大部分地方不放假,所以一般是在日期的其后的周末,各地举办颁金节的庆祝活动。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内亚满洲历史与文化
满族文化网3再次推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