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网上有个讨论:生一个宝宝补贴100万,你们愿意生吗?回答的人数超过2000人,其中有一个回答最逗:生是会生的,但不是现娃,而是期娃,政府得先付个20万做首付。而且还不保证最终交娃,也就是可能会出现烂尾娃。
这个观点很新颖,我原本以为烂尾娃指的是父母鸡娃,结果卷到中途,发现娃实在鸡不起来,放弃可惜,持续投入又劳民伤财,陷入两难境地。
结果一查才发现这个网络新词“烂尾娃”的意思是说很多学生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前面二十来年的时间都在书本和试卷里度过,如今高不成低不就,他们的人生,就像烂尾楼一样,忽然之间停工了。
辛辛苦苦培养出来一个娃,不知道错在哪里,居然“烂尾”。
真得很扎心,这个词横空出世的背后是当下就业形势的极度严峻。
大部分好点的工作先是从985、211开始,再不济也是一本,而高考能达到这些分数的比例不到20%。
差的学校出来,如果个体又不是思维很活络,普通家庭的孩子,躲进小楼成一统,玩转手机不放手成了常见现象。
同事和我说起她女儿,本来小学成绩都在前十,初中无心读书,最后中考去了个职业技术学院的“3+2”专业,混了5年出来,基本都是和同学瞎玩打发时间。
谋生技能没长进,人却变得越来越懒散无力了,车间工作嫌弃太辛苦,文职工作要么工资1700,要么略微好点根本看不上她,就这么僵持着,在家玩游戏点外卖度日。
她和我说起的时候,为自己过去的躺平后悔不已,前面多年她和先生因为去外地工厂工作,女儿就一直寄宿在老家,她觉得读书是自己的事情,完全没管。到了如今,她看着女儿的状态,觉得大概率是烂尾了。
虽然说不排除职高技校也有个别优秀的个体,但是大部分孩子,很难在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年级,抵挡住周围环境的侵蚀而做到独善其身。
我偶尔路过公司附近的技术工贸学校,校风极为不好,我发现傍晚校门口都是成全结对的男女同学在谈恋爱,亲热。
看得我胆战心惊。
这么年轻,荷尔蒙分泌的青春期,无力也无心去管理的老师们,懵懵懂懂的少年少女们,如何能够安心学习?
陷入太差的学校,能成才的比例远远小于烂尾的基数。
更何况就算千军万马进入好的学校,学历其实也早就加速贬值。
当然即便贬值,好学校的光环以及在这个期间浸泡在好的资源和氛围里所学到的其他软件资源,依然能让毕业生拥有了相对多的选择权。
但是普通孩子,能卷入好学校的毕竟是少部分。
之前高考结束后,有海淀区的妈妈回顾了鸡娃的十多年:
从小付出诸多,成绩挺好,后来一路高开低走,高考后,这个分数让她觉得烂尾了。
她没有躺平,一路鸡娃,最后也发出了可能要烂尾的感慨。
忍不住一声叹息,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层层竞争内卷中脱颖而出,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现实是大部分家长,要面对的都是:完全躺平很可能更差,费劲心力鸡娃很大概率养育出来的也就是平庸的孩子,这可能是我们无法逃脱的宿命。
但是就好比高校在顶级和极差之间有大量的中间不错的学校,在鸡娃和躺平两种极端选择里,其实还有另外几条路。
一、从成“才”到成“人”之间的认知转变。
学业上,我们适应环境,尽可能地多陪伴孩子,托举一把,而不是把完全躺平当做了静待花开。
只是不需要过度竞争,不用太多外界的比较,让孩子在一点一滴的进步里感受到功不唐捐的意义。
父母放下过度的期待和焦虑感,以及控制欲,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爱与耐心,依然是亲子教育里永恒不变的方案。
关系好了,沟通顺利,孩子的学习问题通常也会迎刃而解。
二、不要只鸡娃,适度自鸡
普通家庭的孩子,不建议过度投资到孩子身上。
尤其如果经济不宽裕,省吃俭用研学,高额培训补课,都未必有价值。
不如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热爱阅读的能力,责任感以及坚持一项运动之类。
这些都完全可以不用付多少费用可以习得。
此外,留一点时间和精力给自己。
发展一些新的技能,或者拓宽赚钱的领域,或者修炼自己的内在。
就如王小波所说的: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只有太无能的家长,才会只盯着孩子不放,一旦孩子不符合自己的心意,则引申出失控的各种症状。
自洽平和的家长,通常有着稳定的自我内核以及自我实现的勇气。
未来的世界,我们都无法真正看清或者看得太远,而坚守最朴素的教育观点,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思路。
这样的孩子,即便平庸又如何,至少不会烂尾。
点亮【赞和在看】,关注我,爱和钱都会流向你
关于作者:若微,应用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全网粉丝10w+心理博主,陪你解读娱乐八卦、解锁心理困局,欢迎加我个人微信号:stellasun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