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寄语
四季轮转,时光荏苒,转眼间“走近外交”又陪伴您走过了一年。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与您分享《走近外交在公众平台的这一年 2024》视频以及“2024最受欢迎的10篇文章”,致敬捍卫祖国尊严、默默无私奉献的中国外交官,致敬所有关注和支持我们的读者朋友。2025,带着新的希望与担当,扬帆启航!
1
联合国里的中国职员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随着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和国际影响的日益扩大,中文在国际组织中也愈加受到重视,并得以广泛使用,中文工作人员随之增多。
2
战略对话 | 金正日突然去世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金正日总书记逝世后,中方处理此事的总目标是争取朝鲜政权平稳过渡,确保半岛局势稳定,并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
3
冯炜:把吴建民大使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去,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外交学院正式发起全国大学生外交谈判综合能力大赛,这与吴建民大使的外交教育理念和实践完全契合,可以说我们志同道合。我想,把吴建民大使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去,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愿支持全国大学生外交谈判综合能力大赛,配合外交学院,共同努力,把外交实践教育这件事办好。
4
人民大会堂的“迎送政治”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人民大会堂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的神圣殿堂。它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政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
5
我在外交部翻译处的日子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1963年9月至1967年2月,我在外交部教育司翻译处工作。对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历史时期。那时,我国外交的战略性调整正在酝酿着、尝试着。退休后,我常常回忆起在翻译处的那段经历,仿佛又回到了整个外交部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6
离任前的紧张一幕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1994年9月28日,印度报纸报道,德里近日也发生了多起鼠疫病例。就在这时,国内通知我于11月中旬离任回国,并提名裴远颖同志为新任驻印度大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站好最后一班岗,处理好中印友好来往以及使馆对外活动和内部工作,保证使馆同志们的健康,成为我离任前的主要任务。
7
我所看到的周总理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我于1963年进入外交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工作关系,我有机会见证周总理的一些外交活动,还有幸为周总理做了两次翻译,近距离领略了周总理的伟人风采和人格魅力,从中深受教育,至今回忆起来仍激动不已。
8
我的外交翻译生涯 | 凭本事吃饭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天上不会掉馅饼。我的哥哥、姐姐都是通过刻苦学习取得了成绩,对家庭、对国家都做出了贡献。路是人走出来的,一个人的前途如何,不靠天,不靠地,只能靠自己。凭本事吃饭,是我家的传统。像我这样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不靠自己的本事,靠什么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常以此话勉励自己。
9
最好看的驻外领馆?探店中国驻迪拜总领馆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利用到总领馆探店的机会,我们也同总领馆的青年外交官们围绕各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很好的交流。今年是中阿建交40周年,随着中阿两国政治、经贸、科技、人文等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深入,作为外交战线最前沿的总领馆也承担着越来越多的责任。
10
我在丹麦驻华使馆当“中文秘书”
点击上图 阅读原文
所谓中文秘书,就是翻译的别称,在使馆的主要工作就是上传下达。我的工作内容包括礼宾、口笔译、接待等,有时甚至还要陪丹麦外交官或他们的家属上街修理汽车,向使馆外交官家中雇佣的厨师、司机和阿姨传话,有时还翻译《人民日报》上面的文章,工作十分庞杂。
- END -
编辑 | 走近外交 霖霖
/ 推荐阅读 /
毛主席:帮助非洲不求报答
法国朋友“甲子”情深令人感动
联合国讨论朝鲜问题
/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走近外交”bilibili
走近真实的外交故事和外交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