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在2022年度“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资助评审会上,由王群龙申报的“新一代智能便携式制氧机”项目,从53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科创类项目的第一名,获20万元最高资助。
王群龙,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结合博士课题方向“碳基纳米制氧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从材料创新入手,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制氧机。该产品不但成功打破国外品牌的垄断,更实现了王群龙的科研理想,让高原上的中国人可以放心呼吸、安心生产。
打造硬核产品
在高原地区旅游、工作,最怕的就是缺氧,且缺氧对心肺功能造成的损伤是无法逆转的。过去,在我国高原地区,便携式制氧机一直被国外品牌垄断。2020年,王群龙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新材料的创新、创造,成功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
通过碳基纳米制氧材料的应用,该产品不但解决了高原制氧的关键问题,还实现制氧设备的轻质化,整机质量仅0.8公斤,是目前市面上质量最轻、成本最低的一款。
“这款便携式制氧机充一次电,可使用4小时,待机时间长,且操作非常方便。”王群龙介绍,该制氧机面世以来,不仅在高原旅游、高原基建、高原采矿、军民融合、养老健康、有氧运动、市政环保等领域广泛应用,还应用于国防军工、援青援藏重点项目。
由于应用领域广泛,“新一代智能便携式制氧机”项目陆续获得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奖、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铜奖等。由王群龙创办的上海氧隆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是“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销售额逐年呈爆发式增长态势——2022年为198万元,2023年达到480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就已实现500万元。
当然,任何一款产品的开发都需要经历设计、选材、开模、试产、测试等诸多流程,每个步骤都不能掉链子。制氧机开发初期,相应的开模成本就需要几十万元,“如果开模后气路、电路排布不能达到预期要求,那么前期投入就打了水漂。在初创期,这是一笔风险很高的巨额投入”。而当时王群龙是在妻子的支持下,将家中的房产变卖后,才有了100万元的启动资金。
后来在同济大学、人社部门的推荐下,王群龙团队入驻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在基地的信息电子产业平台上,一家平台孵化的3D打印企业解决了机械外壳开模的难题,最后开模成本仅花费3万多元。“不到一年,便携式制氧机第一代产品便顺利开发完成,整个过程至少比预计缩短近半年,节省成本80万元。”对于平台提供的帮助,王群龙不胜感激。
连续创业成功
其实,氧隆科技并不是王群龙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早在2016年,他还以自己在硕士阶段的科研成果,成功创办了一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王群龙祖籍云南省昆明市,于2007年进入同济大学学习化学专业,本科毕业后保研至本校化学专业,并于2014年毕业。毕业后,王群龙进入学校实验室,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然而他渐渐发现,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似乎总缺少点什么,他想用自己的技术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创新型研究进行成果转化。
为改变现状,王群龙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硕士研究方向——高效室内有害气体吸附材料,并思考如何将其转化为商业项目。在征得导师同意后,王群龙于2016年成功获得上海市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并顺利开办企业。有害气体吸附材料顺应了市场上对于解决装修污染的需求,产品量产后,公司很快实现盈利。2018年,公司获得百万级的天使轮投资,估值超过2000万元,并在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摘得上海金奖、全国铜奖。第一次创业的成功,坚定了王群龙将所学运用于创业的决心。
2019年,王群龙获得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推免读博的机会。因为深感学习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王群龙选择了重回校园。最终在导师的指导下,碳基纳米制氧材料技术的研发获得重大突破,也在更大程度上助推了他科研梦想的实现。
创业以来,王群龙申请各类知识产权50余项,累计产值2000多万元,累计带动就业30余人,他陆续获得2023年上海市促进就业优秀个人、上海市青年创业英才、无锡市太湖人才、虹口区高层次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2021年,王群龙作为上海市企业家代表,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的亲切接见。
承担社会责任
2017年,王群龙被推选为同济科创联副秘书长,并受聘担任同济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导师。之后,王群龙又成为上海市创业指导专家,负责培育创业新苗。“目前我负责培育的创业新苗项目已达10个,辅导残疾人创业项目5个。
2022年上海市残疾人创业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就是我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卓越表现,王群龙不禁喜上眉头。由于具有扎实的创业经历,且针对性强、讲解生动,王群龙的创业课程非常受学员欢迎,2024年他还被推选为虹口区创业指导专家团委员。
2022年新冠疫情肆虐,让上海成为疫情中的重灾区。在那段特殊日子里,消杀物资成为紧缺资源,需求暴增。宅家的日子里,王群龙突然意识到,作为一名化学专业的博士、一名共产党员,他可以结合专业知识,将工厂自有设备改造为电解食盐水设备,生产消毒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没有任何组织、个人向他布置任务,王群龙自动将这份重担挑上肩。“我向区防控办申请到一张通行证,然后发动公司4名员工在厂里负责生产、运输。我当时就想既然自己有这能力,就一定要站出来做点事。”王群龙几乎倾尽所有,前前后后一共向防控办捐赠了价值80万元的防疫物资。“作为共产党员,我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在肩。”回忆过往,虽有不堪与艰辛,但绝无后悔与懊恼,因为那段同舟共济、同心抗疫的日子,给王群龙留下了了太多的激励与感动。
由于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的杰出贡献,王群龙的事迹先后被央视、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他还被评为“2022年新时代上海闪光青年”。
此外,作为云南籍创业者,王群龙还成为沪滇协作的桥梁,努力帮助家乡贫困地区发展。他积极响应家乡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号召,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一批云南本土研发人才,助力家乡发展……面向未来,王群龙将继续践行科技创业梦,放飞更大梦想。
飞马旅上海发起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创业指导专家、黑苹果青年公益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原院长助理
责任编辑:白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成才与就业》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