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瑜伽时间长了就能体会到瑜伽体式与身体空间的联系。
人体就是一个容器,遵循流体力学,莫名凸出来的地方,与之对应的便有挤压凹陷。身体疼痛、不良体态、内脏下垂都是结构重力与空间关系不匹配。
疼痛代表失衡,身体某些部位承受着本不属于它的负荷。
不良体态含胸驼背的人,大多数都有一个凸出来的小肚子。胸廓前侧被压缩,内脏下垂,小腹突出,挤压前侧的肝脏、胃,尤其吃完饭之后下腹鼓得特别大。
每一个含胸驼背的人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体内隐藏着一个受伤的小孩。下意识的蜷缩身体前侧,也是内心深处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达。
我们现在从这种空间和平衡的角度去分析一个体式练习的过程是什么样的,我们总结出了一个原则:第一步,在任何体式中先建立根基,稳定。
第二步,关节骨骼正位。
第三步,肌肉延展建立空间,然后去调整,达成平衡。
这是一个总的原则,这个原则是我们练习体式的一个基础。
人生就是放下,放下之后才可以得到真实的放松,但是放下谈何容易,身心在生活中丢掉的是空间,什么都想获得,当得到的时候,也得到了“紧张”,但丢失了“身心的空间”。
用“空间”换取紧张和过度的物质需求是现代人的通病,“紧张”是疼痛的诱因,也是疾病的祸首。
瑜伽练习的目的就是“从新得到失去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身心内在”的空间而非外在的空间,它是无限的,它可以容纳宇宙和天地。当你拥有了这无限的内在空间的时候,也就同时“放下”了外在的不需要的“需求”,所以是否“放下”取决于自己内在空间的大小。
当身心内在几乎无空间可言的时候,你怎么能够放下呢,只有对于物质的执着,纠结和紧张陪伴你,那么瑜伽的空间感是寻求从正确的体式,呼吸和冥想中获得本应该属于你自己的身心之空间,然后真实的“放松”之后的“快乐”就顺其自然的到来了。
一切身心之疾病皆来自于失去了宝贵的“身心空间”,而瑜伽的练习的目的就是重建身心之空间,同时疾病也会随着空间的建立而缓解和弱化。
如果感兴趣,可以一键三连*͈ᴗ͈ˬᴗ͈ෆ,之后的文章会分享瑜伽体式空间的奥秘!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