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研究
AI Agent(人工智能体)是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规划、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以实现目标的智能体,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适应性等基本特征,其核心驱动力为大语言模型。随着大模型赋能底层技术突破,我们看到AI Agent在聚焦垂类+多个智能体协同应用场景逐步落地,根据market.us,2033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有望由2023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821亿美元,10年CAGR达33.7%。我们看好AI Agent未来发展趋势及上下游产业链变化带来的投资机会。
Abstract
摘要
基础设施侧,AI Agent带动更多应用兴起拉动算力需求,多层推理带动计算量成倍增长。我们观察到各大模型厂商API输入/输出定价呈加速降低趋势,大模型厂商的商业模式正逐步迈入以价换量时代,推动推理量的增长。考虑到推理芯片的需求主要对时延更加敏感,我们认为未来端侧硬件的需求差异化有望推动推理芯片性能多样化、需求定制化。我们看好国内端侧AI芯片企业有望在细分场景站稳脚跟,寻求差异化破局之路。
应用侧,C端硬件或成流量入口,B端生产工具有望全面升级。1)C端,AI Agent长期将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手机端有望形成新的流量入口,或深刻影响产业商业模式。我们看好互联网及手机厂商对系统级AI的布局,其中手机厂商将语音助手升级为智能体;互联网厂商相关公司相继推出自主智能体,已具备“接管手机”或“接管电脑”的能力;2)B端,AI Agent有望凭借专业性的知识沉淀落地B端市场,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其中赋能企业效率提升是决策核心考量,我们看好AI agent带来的效率提升有望刺激新一轮产业投资。
具身智能侧,AI Agent赋予机器人智慧,产业落地想象空间广阔。基于大模型的AI Agent有望提升具身智能系统的智慧水平,加速具身智能的商业化落地,其中参与厂商不乏特斯拉、Figure.ai以及国内大疆、宇树等知名厂商。我们认为,AI Agent赋能下具身智能有望在各行各业中落地,发展前景广阔,我们预计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在2030年达到35万台,市场空间有望于2030年达581亿元。
风险
宏观经济低迷影响消费者需求,技术迭代不及预期,AI商业化不及预期,算力供应不及预期,数据安全监管收紧风险,行业竞争风险加剧。
Text
正文
AI Agent,探索通往AGI之路
什么是AI Agent?
AI Agent (人工智能体)是能够感知环境、自主规划、进行决策和执行动作以实现目标的智能体,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适应性等基本特征。与大模型和人类通过prompt进行交互的指令导向不同,AI Agent具备了通过独立思考、自主规划、调用工具去逐步完成给定目标的能力,为目标导向。
图表1:AI Agent观点汇总分析
资料来源:华南AI实验室,《LLM Powered Autonomous Agents》(Lilian Weng,2023),复旦大学NLP实验室,中金公司研究部
发展历程:大模型赋予AI Agent底层技术突破,探索通往AGI之路
AI Agent发展逾40年,大模型赋能下跨入新的智能体阶段。20世纪80年代Wooldridge等人将Agent引入人工智能,自此之后AI Agent经历了符号智能体、反应型智能体、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体、具有迁移学习和元学习功能的智能体四大发展阶段。此前的强化学习等范式主要集中在增强特定领域的技术能力,但通用能力的发展被忽视,如长期规划、有效泛化、知识记忆等。而LLM具备的自然语言理解能力、思维链、涌现能力使得AI Agent具备了较好的学习和迁移能力,处理问题的泛化性效果增强,推动着AI Agent进入了新智能体阶段,成为通向AGI的主要探索路径。
图表2:AI Agent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智库,《中国AI Agent行业研究》(沙利文&头豹,2024),中金公司研究部
行业空间:GMI预计2032年全球市场规模为881亿美元
底层云侧及端侧大模型持续发展,推动AI Agent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大模型作为AI Agent的核心驱动力,其技术的迭代、市场的增长有望持续推动AI Agent不断发展。根据market.us,2033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由2023年的45亿美元增长至821亿美元,10年CAGR达33.7%。根据大模型部署方式不同,AI Agent应用落地可分为云侧和端侧两类。
►云侧:云计算平台较快发展,为AI Agent应用孵化创造有利条件。根据IDC,2023年全球公有云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2.4%至4819亿美元。
►端侧:端侧AI持续渗透,AI Agent端侧应用有望顺利普及:1)AI手机方面,根据Counterpoint,2027年Gen AI手机出货量有望突破5.5亿部,渗透率达43%;2)AIPC方面,根据Canalys,3Q24全球AI PC出货量达1,330万台,渗透率达20%;Canalys预计2027年全球AIPC渗透率有望达60%以上。
根据GMI数据,2023年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约52亿美元,其中云侧应用占比约64%。随着企业加速将AI集成到其运营中降本增效,以及AI Agent或以应用服务的形式嵌入终端设备面向消费者,GMI预计2032年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将达881亿美元,对应2023~2032年CAGR超36.5%。
图表3:全球AI Agent市场规模增长预测及驱动因素
注:其中LLM市场规模测算来自market.us;公有云市场规模测算来自中国信通院;生成式AI手机出货量预测来自Counterpoint;AI Agent市场规模数据来自GMI
资料来源:market.us,面壁智能官方公众号,Counterpoint,GMI,中国信通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基础设施:从训练到推理,算力增长持续化,硬件需求丰富化
AI Agent带动更多应用兴起拉动算力需求,多层推理带动计算量成倍增长
回溯自2022年11月GPT 3.5发布以来至今,我们认为大模型厂商对于API输入/输出百万Tokens的收费标准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态势。我们认为大模型厂商的商业模式正逐步迈入以价换量时代,收费标准的价格普遍下降有望吸引更多应用开发者和消费用户。
图表4:AI Agent如智谱清言APP日活用户数
资料来源:QuestMobile,中金公司研究部
多层推理带动计算量成倍增长。2024年9月Open AI正式发布新一代生成式AI模型o1的预览版,通过展示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CoT)的技术,使得其推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认为,从思维链的显性展示及所获得的结果来看,表明了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大模型越多的算力消耗,可以输出越智能的结果。
国产端侧AI芯片:寻求差异化破局之路
由于推理场景多而大,对AI芯片催生了定制化、差异化的需求。虽然国内企业在代工制程、综合设计实力方面暂时落后,但在细分领域各有所长。我们认为,国内端侧AI芯片企业有望在某个细分场景站稳脚跟的同时扩展底层实力,未来会逐渐走向与海外大厂的直接竞争,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图表5:终端AI芯片各下游性能要求
资料来源:Frost&Sullivan,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产业格局:C端硬件或成流量入口,B端生产工具全面升级
C端:AI Agent或改变内容分发渠道,看好硬件流量入口发展空间
手机终端或有望成为新的流量入口,深刻影响手机厂商商业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APP替代了网页版的搜索引擎,各种APP成为了人们获取垂类信息的渠道,对应应用商店的入口作用得到了凸显(当前手机端,用户主要依靠手动从应用商店下载对应APP产品,APP本身承担了内容筛选的角色,不同的APP对应提供不同类型的内容产品)。Agent(APP-less)UI交互模式下,APP弱化为硬件的后台服务提供方,一方面,APP和应用商店的入口功能被削弱,手机厂商软件生态的商业模式或出现变化;另一方面,AI Agent产品由于高集成度、开发门槛高、对手机系统级硬件适配度要求高等特点,更适合于头部软硬件厂商如手机厂商、云服务商、互联网大厂开发。在此过程中,手机厂商由于天然掌握手机终端硬件入口,我们预计其有望占得先机,从而更深刻地参与到内容的分发环节。
图表6:内容分发渠道变迁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7:AI Agent帮助提升分发效率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B端:AI agent或带动新一轮产业投资,生产工具全面升级
AI Agent有望凭借专业性的知识沉淀落地B端市场,实现企业降本增效。相较于个人用户,企业用户通常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并拥有更明确的业务场景、业务逻辑、更多场景化行业数据及其行业知识案例的积累,能够发挥AI Agent的自主性、感知与理解环境、决策与执行、交互、使用工具等优势。B端市场沉淀了海量场景化数据集,有望通过模型训练与微调以深化场景体验与模型的耦合程度,实现AI Agent嵌入企业客户工作并承载业务逻辑。我们认为,AI Agent有望在B端逐步释放AI的核心价值,实现降本提效、优化人机、人人交互协同模式并引领生产关系的变革。
图表8:AI Agent在B端落地价值,提升B端生产效率
资料来源:甲子光年《2024年中国AI Agent行业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研究部
AI Agent赋能,智能机器人时代到来
传统机器人发展已较为成熟,AI Agent有望驱动机器人产业焕发新机,具身智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机器人已在汽车、电子制造、仓储物流等众多场景落地,但已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大多被设计来专用于执行特定任务。而具身智能由“本体”(物理实体)与“智能体”(AI Agent)构成,能够感知并理解周围环境,在物理环境中执行具体任务,并在环境交互中学习进化。我们认为随着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成本提升,以及任务场景趋于复杂、非结构化,更具通用性的具身智能有望成为机器人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图表9:具身智能是能够与物理环境交互并从交互中学习的人工智能系统
资料来源:高通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AI Agent赋予机器人智慧,打开广阔应用空间
大模型的出现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提供契机。自谷歌Transformer神经网络架构发布以来,众多研究者发现基于Transformer的预训练语言模型在非语言类的任务中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此后大模型被引入具身智能领域,例如谷歌在2023年发布的PaLM-E模型,即是基于Transformer神经网络开发的具身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能够指导机器人实现长时序、one-shot、zero-shot等操作任务。基于大模型的AI Agent有望提升具身智能系统在人机交互、运动控制和感知交互等方面的智慧水平。具身智能算法不再仅针对特定任务,而是能泛化至未知任务中,我们认为有望降低未来的开发成本、加快迭代速度,进而加速具身智能的商业化。向未来展望,我们认为伴随成本下降以及社会接受度的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我们测算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有望在2030年达到35万台,市场空间有望于2030年达581亿元,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图表10:人形机器人在四类场景中的应用推进节奏
资料来源:创业邦,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低迷影响消费者需求:如汇率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通胀等宏观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可选消费品的需求。
技术迭代不及预期:AI Agent和大模型迭代放缓,或在端侧适配中面临难以攻克的技术挑战。
AI商业化不及预期:客户对AI付费意愿和使用习惯存在差异,若缺乏持续使用的动力,AI产品难以成为生活必需品,可能导致用户粘性不足,抑制商业化变现能力。
算力供应不及预期:AI Agent对推理算力的高需求,使得算力供应成为关键。若国内研发和供应进展低于预期,或因地缘政治风险导致进口算力产品供应受限,可能会影响AI Agent推广落地。
数据安全监管收紧风险:数据广泛应用可能引发数据安全相关担忧,若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将对企业数据处理和AI模型训练形成制约。
行业竞争风险加剧:行业公司竞争加剧会对盈利造成影响,增强行业不确定性。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2月24日已经发布的《AI浪潮之巅系列:AI Agent,大模型落地下一站》
陈 昊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20009 SFC CE Ref:BQS925
温晗静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3 SFC CE Ref:BSJ666
成乔升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60004
臧若晨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70018 SFC CE Ref:BTM305
朱镜榆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70002
查玉洁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110001
孔 杨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100002
彭 虎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20001 SFC CE Ref:BRE806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