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软饮料系列报告三——运动饮料:全民运动开拓赛道新风向

民生   2024-12-25 08:15   北京  

中金研究

我们认为国内运动饮料行业长期发展空间大。规模上,我国运动饮料行业已有百亿元规模,但人均运动饮料销量低于全球平均,行业未来或随国内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而扩大。格局上,我国运动饮料行业集中度较高,但相比美日等成熟国家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借鉴海外,我们建议国内运动饮料品牌可进行更多体育营销、扩大产品矩阵、拓宽日常饮用场景。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摘要


行业概览:与运动场景息息相关,行业超250亿元规模。运动饮料是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饮料,其发展与运动行业相关。据欧睿数据,2024年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超250亿元,近十年增速超软饮料行业整体。2023年我国人均运动饮料销量仅2.0L,远低于美国和日本的21L和9.6L,我们认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或对运动饮料行业长期增长起到重要支撑。


竞争格局:集中度较高,近十年呈提升趋势,未来或持续整合。据欧睿数据,2024年我国运动饮料行业CR5达67.1%,集中度较高,外星人、尖叫和健力宝排名前三。2019-2024年我国运动饮料行业CR5提升5.6 ppt,整体集中度提升。对比来看,2024年美日运动饮料行业CR5分别为94.9%/ 91.6%,我国运动饮料行业集中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海外借鉴:美国重视体育营销,日本拓宽饮用场景。1)美国:据欧睿数据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超140亿美元,占全球近一半。长期以来佳得乐凭借先发优势及各类体育赛事营销位列美国运动饮料市场第一。2)日本:日本的运动饮料品类丰富,具有许多的衍生产品,例如运动饮料粉剂、果冻、冰淇淋。另外,日本运动饮料厂商着力宣传运动饮料在健康保健、中暑解渴、日常补水等生活领域功效,扩宽运动饮料日常饮用场景。


风口将至:行业未来增速稳健,品牌、产品、渠道为三大竞争维度据我们测算,2030年我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或达390~400亿元,2024-30年CAGR约7~8%,整体增长较为稳健。品牌端,头部品牌重体育赛事宣传、以互联网营销扩大影响力;渠道端,国内运动饮料仍以杂货店等传统渠道为主,线上等新兴渠道占比提升;产品端,我国运动饮料品类向无糖化、专业化发展。 


风险


竞争加剧风险,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食品安全问题等。 


Text

正文


广义运动饮料市场已初具规模




运动饮料核心要素:“水分+电解质+能量”


运动饮料定义: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饮料。根据中国国家标准2015年发布的《饮料通则》,运动饮料属于特殊用途饮料,其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能为机体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可被迅速吸收的饮料。另外,特殊用途饮料还包括能量饮料、电解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


运动饮料与能量饮料的饮用目的、成分差异较大。运动饮料的目的是为人体补充水、电解质和能量(与人体汗液成分相似),而能量饮料则更强调能量的补充以提高精力、降低疲劳。运动饮料含有电解质而能量饮料一般不含;能量饮料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刺激剂,运动饮料一般不含;能量饮料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也比运动饮料更高。


运动饮料与电解质饮料较为相似。根据中国国家标准,电解质饮料也是为机体补充新陈代谢消耗的电解质、水分的制品,相比运动饮料,电解质饮料没有强调能量的补充。但在实际生活中,运动饮料和电解质饮料的界限相对模糊,一般而言自称电解质饮料的产品,其营养成分中也有碳水化合物,故下文中我们讨论的运动饮料,包含了运动饮料和电解质饮料两个子类目。


运动饮料具备一定功能性,为人体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据国家标准网,我国对于运动饮料中的钠、钾含量有严格的规定,因为运动过程中大量排汗会引起电解质的丢失(主要是钠、钾及少量的镁、钙等),运动饮料则为人体在运动中和运动后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液体和电解质 ,帮助人体在高强度运动中保持较好的体力和耐力。据国家体育总局,进行中高强度运动1小时以上或从事较重、较长时间体力活动的人群,在出汗量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饮用运动饮料。


图表1:我国软饮料细分类别

资料来源:国家标准网,中国食品安全报,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2:我国代表性运动饮料/能量饮料/营养素饮料产品的营养成分

资料来源:天猫,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烟酰胺和烟酸统称为维生素PP,其中烟酸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烟酰胺


图表3:运动饮料的适用场景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金公司研究部



百亿元细分赛道,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或为行业重要驱动


我国运动饮料市场起步较晚,2024年规模超250亿元,近年来增速超软饮料行业整体。随全民运动健身快速普及,以及消费者对运动饮料的认知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运动饮料市场持续扩张。据欧睿数据,2024年我国运动饮料市场规模达256亿元,2015-2024年CAGR达6.6%,超同期我国软饮料市场规模CAGR 3.9%。其中2015-2020年为平稳发展期,2020年后伴随疫后全民对健康愈发重视、电解质补水概念普及,运动饮料市场持续扩容,2020-2024年连续四年保持双位数增长,CAGR达14.7%(同期软饮料行业整体CAGR为5.7%)。


图表4:我国运动饮料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我国运动饮料规模占软饮料整体规模比例较低,未来仍具提升潜力。据欧睿数据,2024年全球运动饮料市场规模达32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运动饮料市场地位有所上升,占全球的比例由2021年的9.7%提升至2024年的11.1%。从我国软饮料子品类结构看,运动饮料占比缓慢提升,从2015年的2.9%提升至2024年的3.7%。对比来看,2024年美国和日本的运动饮料市场占比本土软饮料行业的比例分别为5.3%/4.4%,我国运动饮料市场尚有提升空间。


图表5:2024年中美日三国软饮料市场结构(按销售额)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1)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2)三图从左至右依次是中国、美国、日本软饮料市场结构


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或成为运动饮料未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3,008亿元,2015-2022年CAGR达10%,我国体育产业规模高速增长。据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目标为5万亿元。另据发改委数据,2020年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规模达1.8万亿元,2015-2020年CAGR为12.5%;2020年我国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1,330元,2014-2020年CAGR为6.2%。我们认为,由于运动饮料和运动产业息息相关,国内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运动饮料渗透率提升以及电解质补水等概念兴起,或成为我国运动饮料行业长期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图表6: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及增速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2025年的预测数据为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目标数


图表7:我国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及人均体育消费支出

资料来源:中国发改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行业格局尚未稳定,长期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国运动饮料行业格局尚未稳定,我们认为长期行业集中度仍有提升空间。据欧睿数据,2024年我国运动饮料行业CR3为54.3%,CR5为67.1%,集中度虽已不低,但格局尚未稳定,目前前三大品牌分别为外星人、尖叫、健力宝,其中尖叫与外星人市占率均于2024年首次超过健力宝。2019-2024年行业CR3和CR5分别提升3.8/5.6 ppt,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主因是外星人份额提升趋势明显,持续整合市场。对比海外市场,2024年美日运动饮料品牌CR3分别为81.8%/88.5%,CR5分别为94.9%/91.6%,均处于较高水平,我们认为主要由于行业属性侧重产品功能,消费者对于可以满足功能需求的头部品牌更易形成较高忠诚度。综合以上,我们判断我国运动饮料行业集中度长期仍有提升空间。


图表8:2019年我国运动饮料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9:2024年我国运动饮料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图表10:中美日三国运动饮料市场集中度对比(按销售额)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1)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他山之石:美国重视体育营销,日本拓宽饮用场景




美国:全球第一大运动饮料消费国,龙头佳得乐精于体育赛事营销 


美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全球第一


美国运动饮料行业长青,2024年市场规模超140亿美元。据欧睿等数据,1997年美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不足20亿美元,2024年行业规模达146亿美元,1997-2024年CAGR达8%。分阶段看,1997-2010年美国运动饮料行业规模CAGR高达9.6%,2010-2020降至4.2%,2020-2024年受通胀影响行业CAGR增长至10.1%(该阶段单价CAGR为9.5%)。


图表11:美国运动饮料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Euromonitor,《2008奥运会对我国饮料市场的影响——运动饮料等功能饮料的发展前景浅析》(张金泽,2005),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美国运动饮料规模占全球近一半,而在美国本土软饮料市场中,运动饮料占比也呈提升趋势。据欧睿数据,美国软饮料市场中,运动饮料规模占比从2010年的3.9%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5.3%。而在全球的运动饮料市场中,美国的地位也举足轻重,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规模占比全球45.7%,且自2010年(占比全球35.9%)后整体呈提升趋势。


美国运动饮料人均年销量全球第一,或与美国运动行业较为发达有关。据欧睿及世界银行数据,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人均年销量为21.1L,远超全球平均(2.1L),而中国和日本分别为1.9和9.6L。我们认为美国运动饮料行业的发展与美国本土的运动文化和庞大的运动行业规模相关,据Plunkett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运动行业规模约1.7万亿美元,而美国占比就达到36%。除此之外,美国注重体育竞赛,体现在美国有四大联赛,包括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和美国国家冰球联盟(NHL)。据全球健康研究所数据,2018年美国在体育活动、健身和正念活动的市场规模上均排名全球第一,美国人在体育活动、健身和正念运动的全民参与率分别为51.5%、29.3%和17.7%,尤其在健身和正念运动的参与率上远超中国和日本。


图表12:各国运动饮料人均年销量对比(2024年)

资料来源:Wind,世界银行,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3:美国运动行业规模全球第一(2023年)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资料来源:Plunkett research,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14:中美日各类运动参与率对比(2018年)

资料来源:全球健康研究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1)参与率是指总人口中按照一定频率(至少一个月一次)运动的人数占比;2)正念运动是指瑜伽、普拉提、芭蕾等运动


美国运动饮料行业高度集中,龙头佳得乐占比超6成


美国运动饮料行业高度集中,CR3近82%。据欧睿数据,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行业品牌CR3为81.8%,前三名分别是佳得乐、Bodyarmor和Powerade。2015-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行业CR3下降了13.0ppt,主因排名第四的G Zero(佳得乐旗下子品牌零糖系列)抢占了一定份额。若按照公司端格局来看行业更为集中,据欧睿数据,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公司CR2为90.8%,虽然相比2015年,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公司CR2下降约4ppt,但整体稳定在90%以上的占比。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前两大公司分别为百事(68.5%)和可口可乐(22.3%),其中百事旗下有佳得乐(并购)和G Zero,可口可乐旗下有Bodyarmor(并购)和Powerade,美国运动饮料市场以多品类的集团饮料公司为主导。


图表15:2015和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品牌格局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市占率按照销售额份额计算


图表16:2015和2024年美国运动饮料公司格局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市占率按照销售额份额计算


佳得乐在美国运动饮料市场占绝对优势,主因:1)拥有先发优势:佳得乐在1965年推出,是全球推出的第一款运动饮料产品,我们认为作为全球运动饮料开山鼻祖,佳得乐具备了先发优势。2)精于体育赛事营销。1983年,佳得乐成为美国橄榄球联盟NFL的官方饮料。1987年的超级碗赛后庆典上,获胜队球员将佳得乐浇在主教练身上,自此“佳得乐之浴”成为NFL超级碗的庆祝仪式,也与“冠军”联系在一起。此后,佳得乐还与多支运动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NBA、MLB、NHL等。3)拥有运动巨星代言:1991年,佳得乐签约了第一名代言人,著名的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此后还推出了非常出名的广告语“Be like Mike”。此后,佳得乐还与众多其他体育巨星合作,包括Mia Hamm、Serena Williams和Derek Jeter等。


美国运动饮料的第二和第三大品牌均在可口可乐旗下:1)Bodyarmor差异化竞争,后被可口可乐收购:2011年Bobyarmor推出差异化运动饮料产品,其钠含量较低,而富含钾元素,并特殊添加椰子水,在作为早期投资者的NBA明星科比营销下,迅速成为全美第二大运动饮料品牌。可口可乐于2018年开始逐步收购Bodyarmor,并陆续推出无糖版本、富含咖啡因版本等产品。据欧睿数据,2021年后Bodyarmor市占率超过Powerade,连续四年位列第二,2024年达11.7%。2)Powerade为可口可乐自主研发的运动饮料:1987年可口可乐研发出Powerade,基于可口可乐与体育赛事的紧密联系,Powerade自1992年起成为奥运会的官方运动饮料,1994年成为世界杯官方运动饮料,快速挤占佳得乐市场。在产品上,2007年即发布零糖版本Powerade Zero,且产品迭代后较佳得乐电解质含量多50%,据欧睿数据,2015年Powerade市占率达18.2%,仅次于佳得乐(76.6%),但此后表现不佳,市占率逐年下降,2024年仅为10.6%。


图表17:美国佳得乐、Bodyarmor、Powerade市占率情况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美国运动饮料品类丰富


美国运动饮料品类丰富,主要有标准版/低糖版/零糖版三类。我们对美国前三大运动饮料品牌的代表性产品进行梳理,其产品主要有三类,分别是标准版/低糖版/零糖版,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依次递减,但其含有的电解质含量不一定下降,例如佳得乐的三类产品钠钾含量一致。


美国运动饮料品牌推出因地制宜的差异化产品对比来看,Bodyarmor钾含量远高于佳得乐和Powerade,而钠含量远低于另外两个品牌,主因Bodyarmor根据美国人饮食习惯推出了差异化的产品。据Bodyarmor官网 ,传统的运动饮料使用钠作为主要的电解质,但因为大多数美国人从食物中摄取了大量的钠,而没有摄取足够的钾(钾在神经功能和肌肉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防止抽筋),所以Bodyarmor主要推出以钾为主的运动饮料。另外,Bodyarmor的营养成分中还包含各类维生素等其他物质。


图表18:美国代表性运动饮料/瓶装水/能量饮料产品对比

资料来源:亚马逊,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运动饮料品类丰富,拓宽日常饮用场景


日本运动饮料市场起步较早,步入发展成熟期


日本运动饮料市场起步较早,市场成熟稳定,近年来不及全球增速。1980年,大冢制药正式推出日本第一款运动饮料宝矿力水特,1983年可口可乐在日本推出水动乐,此后日本运动饮料正式开始大幅扩张,据欧睿等数据1996年日本运动饮料行业规模达1,997亿日元(约151亿元),2010年行业规模达到峰值3,680亿日元(约284亿元)。日本于2010年前后进入成熟阶段,此后十年市场规模略有下降,2010-2020年CAGR仅为-3.7%(同期全球运动饮料市场CAGR为1.5%)。据欧睿数据,2020年后伴随疫后健康补水需求增加,同时受通胀因素影响,2024年日本运动饮料行业规模达3,372亿日元(约159亿元),2020-2024年CAGR达7.6%(同期单价CAGR为5.5%)。据欧睿数据,日本软饮料市场中,运动饮料占比略有波动,2010年以来其占比整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达最低点3.9%后回升至2024年的4.4%。


图表19:日本运动饮料市场发展概况

资料来源:Euromonitor,《运动饮料发展及市场分析》(郑群,2002),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


1980s伴随日本民众对健康、体育、户外休闲活动的愈发注重而兴起,日本运动饮料厂商鼓励消费者日常饮用,市场更具粘性。1980年来,由于经济环境持续向好、民众运动参与率逐步升高,日本运动饮料市场迅速扩张。此后,随着运动饮料厂商持续塑造消费者认知,叠加自动贩卖机的全国扩张,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同时,除了传统的专业运动和体育赛事等需求,日本运动饮料厂商更加聚焦于消费者日常饮用需求,着力宣传运动饮料在健康保健、中暑解渴、日常补水等生活领域中的功效,使得日本运动饮料消费群体更具普遍性和粘性,促使日本运动饮料市场日渐成熟。


图表20:Green Dakara注重宣传运动饮料的日常功效

资料来源:Green Dakara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日本运动饮料市场高度集中,格局稳定


日本运动饮料市场集中度较高,格局近年保持稳定。从品牌格局来看,据欧睿数据,2024年日本运动饮料市场的品牌高度集中,CR3/CR5分别为88.5%/ 91.6%。从公司格局来看,据欧睿数据, 2024年日本运动饮料公司CR3/CR5分别为88.6%/91.7%,与品牌端的集中度基本一致,前三大公司分别为可口可乐(旗下主要是水动乐品牌)、大冢控股(旗下主要是宝矿力水特)和三得利(旗下主要是Green Dakara),与美国市场类似的是,日本运动饮料市场也以多品类的集团公司为主导。


图表21:2015和2024年日本运动饮料品牌格局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市占率按照销售额份额计算


图表22:2015和2024年日本运动饮料公司格局

资料来源:Euromonitor,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欧睿软饮料数据库于每年10月更新,当年数据由调研和模型推算得出;市占率按照销售额份额计算


日本运动饮料品类除标准版、零糖版外,具有许多衍生品类。通过梳理日本前三大运动饮料品牌主要产品矩阵,我们发现日本运动饮料市场产品主要分为标准版与零糖版,此外具有运动饮料粉剂、果冻、冰淇淋等多种衍生品类供消费者选择,使得运动饮料符合日常饮用需求,深入日本消费者日常生活。


图表23:日本代表性运动饮料/瓶装水/能量饮料产品对比

资料来源:亚马逊,各公司官网,中金公司研究部


通过复盘美日运动饮料行业发展,我们发现其市场演变存在一些共通性因素:


►运动饮料中本土龙头具有强势地位。美日市场均存在深耕本土数十年的行业龙头,例如美国的佳得乐和日本的宝矿力水特,依托对本地消费者偏好的深刻理解以及长期品牌建设,在市场中占据较高份额,表明本土化品牌在竞争中具备优势。


►运动饮料市场多数份额由多品类公司占据。运动饮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多来自多品类集团,如百事的佳得乐、可口可乐的Bodyarmor和水动乐,以及三得利的Green Dakara。这些企业凭借完善的分销网络和成熟的品牌矩阵,快速推动了运动饮料品类的发展。同时,多品类公司一般亦可通过兼并收购方式扩大品类矩阵,进一步整合市场。


►成熟市场也不乏差异化新进入者。尽管美日市场相对成熟,但新进入者仍能通过差异化策略取得成功。例如,美国市场的Bodyarmor和日本市场的Green Dakara,分别以产品打造和营销策略的创新快速放量,以差异化竞争在成熟市场中抢占份额。


►产品迭代与衍生品开发或是必经之路,运动饮料产品健康化或是大势所趋。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产品衍生化成为增长的新方向。以日本市场为例,其不断推出粉剂、冰淇淋等衍生产品,展现出更强的产品迭代能力或是品牌获取持续份额的重要因素。同时我们发现无糖化、低卡路里化是美日运动饮料市场的趋势。近年来各大品牌均推出大量无糖版本,以迎合消费者对健康的更高要求。这一趋势表明,围绕健康定位的产品开发或将成为未来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国内市场:风口已至,未来增速稳健,新入局者可期




竞争要素:品牌、渠道、产品构成运动饮料企业的三大竞争维度


品牌为本,占领心智:当前运动饮料赛道产品较为同质化,以品牌抢占消费者心智为发展的根本。我们认为当前国内运动饮料赛道产品较为同质化,因此打造专业且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在赛道发展初期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品牌或具长期优势。例如,而健力宝作为国民品牌,自1984年诞生以来,通过数十年的体育赛事深耕,成功将品牌形象与民族、运动紧密挂钩,保持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外星人率先构筑“电解质水”的概念,结合“0糖”、“充电”、“年轻”三大元素构建品牌,占领消费者认知。


精准渠道,高效触达:企业自身广渠道为触达消费者之基,而汗点场所或是运动饮料精耕方向。在运动饮料的渠道布局中,深耕传统渠道与拓展新兴渠道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运动饮料因其饮用特性,需要特别关注汗点场所渠道的开拓,如健身场馆和校园等,以增强场景营销的效果、增加核心消费人群的曝光度。同时,运动饮料具有一定的水替性质,因此传统渠道网络建设仍是打造渠道竞争力的关键,品牌需要更加广阔的渠道网络铺设与管理,以及对消费者更强的可触达性。


产品为基,高性价比和差异化更易胜出:产品可强化定位、打造差异化优势,或以高性价比策略取胜。我们对比了不同运动饮料产品打造历程发现,产品策略的核心在于专业化和健康化,通过改良配方添加各类维生素、氨基酸、烟酸等营养成分,或是调整电解质水渗透压来满足专业运动需求;同时顺应无糖化趋势,推出0糖0脂产品以迎合健康养生的消费偏好,开发无糖版本产品。此外,运动饮料的价格带高于瓶装水和即饮茶,存在一定竞争劣势,因此高性价比策略也成为瓜分市场的关键。


图表24:我国代表性运动饮料/瓶装水/能量饮料产品对比

资料来源:天猫,中金公司研究部


风险提示



►竞争加剧风险:近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助推运动饮料市场持续扩容,许多饮料企业陆续布局运动饮料赛道,企业将在产品创新、渠道下沉、营销推广等方面开展综合实力竞争,可能导致短时间内行业竞争加剧。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受宏观经济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较弱,且运动饮料定位尚不清晰,易受到定价较低的瓶装水、维生素饮料等产品抢占市场,若消费需求恢复不及时,运动饮料行业增长或将受限。


►食品安全问题:随着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运动饮料在电解质与糖分添加上备受关注,食品安全事件或对公司品牌造成负面影响,引起行业需求扰动,短期将加大行业的经营风险。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2月23日已经发布的《软饮料系列报告三——运动饮料:全民运动开拓赛道新风向》

王文丹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50010 SFC CE Ref:BGA506

陈文博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8090003 SFC CE Ref:BNK779

曹   筱,CFA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80001 SFC CE Ref:BTO984

方云朋,CFA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2050002 SFC CE Ref:BTY614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本订阅号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并维护的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中所有资料的版权均为中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转载、翻版、复制、刊登、发表、修改、仿制或引用本订阅号中的内容。

中金点睛
图文并茂讲解中金深度研究报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