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言|人既是问题,又是答案

楼市   财经   2024-01-05 20:04   北京  

大会前一个月,我问几个朋友,在你参加一个大会最重要的动机里,哪个因素更重要:社交,知识,情绪?

很多朋友的回答是,社交第一,知识第二。

情绪的排序不明,也许它被默认包含在社交属性里。

但是,我笃信,在当前行业的隧道时刻,抱团取暖、心理按摩是所有地产人的刚需,一个不能产生共鸣感或情绪价值的地产论坛或大会,很难自夸是成功的。

每个人都有出场理由,陈玮教授的演讲,就为此而来。

半个月前,他的演讲引经据典,密布术语,专业而亲切,听完我最大的感受是,凡夫俗子遇到的种种职场困境,在管理著作中都有针对性的学术讨论,既可以被识别,也可以被量化,你不是一个人在焦虑,你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会前,陈玮对我跟董小姐说,我可能会泼点冷水。事实证明,他的关怀反而更多一些。

但是,这仍然是一个犀利的演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至少有两句话。

他说,应该更快、更果断、更坚决的干掉那些混蛋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他说,在中国,只有18%的人是敬业的。扪心自问,有多少人一心两用,甚至一心三用。

61岁的陈玮是全场最有资格的斜杠人士,他的演讲PPT最后一个交稿,唯一一个我们没有办法管理的嘉宾,他太忙了,不是在飞就是在飞的路上,甚至他的助理都联系不到他。

当他在台上跳起来的那一刻,不知道你们感受如何,反正我有被点燃的冲动,我认为那是本季大会最好的时刻。唯一的遗憾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陈玮释放更多的能量。

但是,谢谢用自己的专业为地产加油的任何人。

「写在前面  by杰总」

JUMP大会第四季 陈玮 演讲集锦

敏捷职业转型

CGL德筑集团副董事长、管理咨询业务CEO

陈玮

《JUMP大会第四季》演讲节选

大家好,时间大大超时了,我不知道大家还有力气听吗?

感谢杰总跟董小姐的邀请,我觉得JUMP这个词很好,跳起来看世界,坐了这么长时间,我们都应该站起来跳一下。

你们如果愿意的话,也可以跟我一起来跳一下,跳起来看一下世界。

我今天还挺感动的,整个中国其实进入到经济下行的阶段,我一直做了很长时间的管理咨询,很多公司都是比较困难的。地产业肯定是面临着一个比较大转型的行业,大家的困难更加大一点,转型的任务更加艰巨。

但是,我今天还是觉得有很多的正能量,大家看到的演讲嘉宾,他们都没有内卷。

我定义的内卷,就是完全没有新的洞察、没有创造性的努力。

这种内卷,它一定是辛苦至死的,在辛辛苦苦当中,不断的走向死亡。


听完几位嘉宾的演讲后,我觉得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大家都呈现了非常多的能量,龙湖讲述了数字化的创新做法,贝壳徐总讲的贝壳孵化出来的新业务,用大量的数据来精准判断客户真正的需要。

这些事情都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发。

我今天要讲的这个题目不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因为原来沟通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

最近有两个朋友来找我,一个是原来万科的老同事,他现在做的挺成功的,是一家大的地产公司的高管。

他跟我说,他现在想的就是什么人可以真正留下来,因为他喜欢这个行业。

这个事让我也有一点唏嘘,因为万科有很多我的老同事,他们在万科时间也非常长了,20多年待在一家公司里面,献出了他们的青春和职业生涯,让我很感概。

另外一位朋友是我的一个学生,这个学生是做建筑设计的,做了也将近20年了。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三年前,他被一个朋友邀请转行去做了一个创业项目,这个创业项目跟地产有关联,但不完全是地产。

三年下来,做的并不是那么顺利,所以萌生了回来地产行业的想法,但是正好碰到地产这个艰难的周期,他曾经的两个前老板,现在一个在甲方,一个在乙方,基本上都婉言谢绝了他。

他问我怎么办,我说你过去这么多年,其实做的工作就是专业设计师,做到顶尖也是专业人士,专业型人才。

专业型人才的职场发展有几种可能性:

一个就是在甲方,在地产公司。一个就是在乙方,例如设计院。第三,就是独立的专业人员。

这三个不同的选择,具体要求可能不太一样,但总体上来说,人脉都是很重要的。

我说,你过去10年、15年、20年,有没有关注你的人脉建设?

这句话把他问住了,他说确实没有,除了原来的老同事、老东家跟老上级,可以去问问,有没有资源和朋友可以去寻求帮助。

这其实是挺可惜的事情。

所以,结合这两位朋友跟我的沟通,我想到了《敏捷职业转型》这个题目。

马化腾在腾讯创业25年年庆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他们把这句话看成是腾讯新的管理理念,“让状态最好的人上场”。

看到这句话,你可能会产生了很多疑问:什么叫状态最好?腾讯到底有多少人是状态最好的?如果只让状态最好的人上场,那么状态不好的人怎么办,腾讯都把他干掉吗?

我也问了我们北大汇丰MBA的同学,他们觉得整个腾讯状态最好的人,大概也就是百分之二三十,这是大家最直觉的反应。

什么叫状态最好的人?

马化腾给出了一个定义的,非常有意思。

他说,我们状态最好的时候,其实就是投入专注在产品这件事情上,他非常强调专注、投入、入定。

还有就是上心,他特别做了强调。

我们很多位嘉宾,我觉得他们都非常上心、非常投入,尤其是龙湖的宋总,他讲到龙湖的智能化平台,他说我们这个智能化平台能够做多少事情,我们龙湖怎么怎么样,他的上心、他的专注、他的入定打动了我。

我相信他内心一定有很多的激情,有很多的火焰冒了出来,他为什么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得这么好,我相信跟他内心的使命、愿景和激情有相当大的关系。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几位嘉宾讲的都是生意,而我今天要讲的是人,是组织。

业务需要转型,但无论怎么转型、创造、创新,根本上还是要回到如何重构组织的能力,或者如何重构你的商业模式上来。

关键的是,要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马化腾提出了一个时代的问题,因为现在看下来,不只是地产行业,非常多的行业其实都是很丧的,大家整个氛围都很低落。

在这个情况下,马化腾作为中国企业的领袖,提出来这个建议,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的。

人真的进入到上心、专注甚至入定状态的时候,是比较容易进入心流境界的。

所谓心流状态,其实就是你在工作当中,获得了一种爽的感觉。

我们在座的各位,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工作当中,最近半年、三个月或者一年,有过心流的体验吗?工作当中有爽的感觉吗?

如果你有的话,点点头告诉我好不好?有的人是麻木的,头都不动。这个能理解,天色已晚,大家的能量也不是那么足了。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各个层面的人,包括老板,他们都觉得现在没有什么心流体验了,很少有感觉工作很爽的时候。

这就跟过去二三十年有很大的不一样,那个时候我们大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因为一路狂飙,业务发展的非常好。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样通过创造、创新跟组织能力的重构来获得更多的心流感受呢?

我觉得,这是做经营、做管理、做领导者的人,非常重要的责任。

接下来,我要讲的就是IPS理想绩效状态

理想绩效状态,它是一个运动心理学的语言。

大家知道,在奥运会上得冠军的人通常不一定是技术最好、能力最强的人,而常常是技术不错、当时当刻的状态达到巅峰的这种人,这种状态就是理想绩效状态。

它跟刚才所说的心流体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因为如果你常常能够达到理想绩效状态,你就有可能达到心流的体验。

大家现在可以自问一下,你们达到理想绩效状态了吗?

10分是最高分,1分是最低分,那么今天在座的各位,大家很多都是高管、创始人,你给自己打几分?

同公司里面的同事们,这个IPS指数又能够达到多少分呢?

高的有几分?有人说6分,有人说7分,还有人说3分。

我在很多场合问这个问题,其实,现在这个分数是比较低的。

我们团队、组织、高管、中层管理者,这个IPS理想绩效状态能达到六七分、七八分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

很多人是5分或者5分以下,因为整个状态不行。

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时间就是24小时,每周就是七天,你可以干满24小时,干满七天,但是你整个状态都是5分、4分、3分、6分,整个状态是大打折扣的。

你这个时间花进去是没有太大实质性的意义的,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组织当中面临的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马化腾提出来让状态最好的人上场的原因,因为他看到了整体的问题。

盖洛普去年做了一个员工敬业度的数据调查。

在中国,只有18%的人可以说是敬业的。

有的人不服,说这是美国人故意搞中国人,把我们说的这么差。我们不是996、007嘛,都是很努力工作的,怎么可能只有18%的人,连20%的人都不到。

当然他们的数据有可能不对,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深入地去看看周围的同事,括我们自己,有多少人是一心两用、一心三用。

有多少人是有第二份、第三份工作的,有多少人坐在那边好像是在加班、但心里却在摸鱼?

这个事情就变得非常严重,也就是说我们真正的生产力是不高的。

所以,当整个经济下行、整个行业转型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个重大的机会,就是从人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上面,去拿到更多的生产力的重大机会。

当土地红利、政策红利以及人口红利慢慢离我们远去的时候,还有一个红利,可能是我们未来20年非常重要的一个红利,就是管理的红利。

你怎么让每一个人都拼命干,让大家的平均理想绩效状态能够达到七八分,甚至9分以上,能不能让大家重新嗨起来?

这是我们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管理者需要动脑筋、下功夫的地方。

我们的组织当中充满了巨大的习得性无助,这个是马丁塞利格曼提出来的。

习得性无助,就是我已经在这个公司当中力了很多次了,提出了很多次议案,但是都被打回去了。

我满脸是血,满头是包,我已经不想再怎么尝试了,内心已经躺平,或者是45度躺平了,这个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这个弥漫在很多管理层,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问题不能解决的话,会有非常大的隐患。

那么,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一个很有名的工业组织心理学家叫霍根。霍根说,在美国,大概50%-70%的管理者跟领导者是不能胜任自己职位的。

我不知道中国会比这个差还是好,但的直觉和经验告诉我,我们整体的管理水平跟领导水平比美国的平均水平是要差一点的。

当我们问很多人,你们现在为什么习得性无助,为什么躺平,为什么内心的能量IPS这么低的时候。

很多人的回答就是,他们不喜欢自己的「老板」,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跟他们抢功,有淫威,不信任他们等等,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整个的组织氛围。

这种情况下,你的状态可能很难好,你的心理健康也不太会好,也很难有幸福感。

也想过最好润,最好去别的什么企业,但现在不太容易找工作,所以你也不得不忍耐下去、熬下去。

这种情况下,从组织角度来说,就应该更快、更果断、更坚决的干掉这些混蛋的管理者和领导者,特别是经济下行的时候。

原来这些事情不可以做、不敢做或者觉得不好意思做,但经济下行转型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应该早一点,更加坚决、果断、彻底的把这些混蛋的管理者跟领导者干掉。

我还想说的是,未来,不管是从个人,还是组织,特别是个人需要有三个敏捷度:

第一个叫学习敏捷度或者认知敏捷度

它非常重要。如果你没有学习敏捷度,你可能真的找不到工作,特别是我们地产行业。

在万科,我也听说我们原来的一些老同事,他们有非常好的认知跟学习的敏捷度,不断尝试做新的事情,比如我们有一个人力资源的同事,去做了公寓,做的挺不错的。

也有一些地产营销的现在去做了商业,转型相当成功,变成商业领域的一个非常好的专家。

所以你看,我们很多时候、很多人如果固守在自己原来的领域的话,他是很难在这个大变局下面找到新的生存空间的。学习与认知的敏捷度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说我花了一辈子时间,我过去15年都是干这个活的,我不能干另外的活,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之前讲的不管是代建、家装还是新的智能平台都需要我们有一些人迈出新的一步,去探索,去重构新的能力。

第二个,是情绪的敏捷度。

整个行业的低迷、业务的下滑,人的心情也不会太好,在这种情况下,情绪的敏捷性就变得非常重要。老板的压力很大,老板的淫威更足了,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情绪的敏捷度,帮助我们熬过去。

第三个,是关系的敏捷度。

我碰到了万科的老同事,他现在去了另一家地产企业。他跟我说,现在我们要重构关系。我说,你跟我说说什么叫重构关系,他讲的其实就是重构关系的敏捷度。

他说我们原来融资很容易,但是现在不那么容易了,这个时候再像原来那样两手一摊,肯定是融不到钱的。

现在是要挖空心思重构关系,想办法把这个事情搞定。

另外他讲了一个故事,他说原来盖房子的、造房子的、承包商等,我们地产公司出去都是大爷,他有一次去一个省公司要见一个承包商,他的下属说,某总你不需要出场,下面某某人去见就可以了。

我这个朋友说,当时我就跟下属们说,怎么现在我们还玩这种游戏,还是这样去对付我们的伙伴?我当然要去了,我要亲自去,还要请他们喝酒,请他们吃饭,我要跟他们说感谢,感谢他们帮我们做了这么多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真的需要非常强的能力去重构我们的关系。我们的关系敏捷度要提高,通过它使整个业务发生巨大的变化

三个敏捷度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自我更新的意识和决心。

因为,过去这个地产行业,说老实话,吃行业的红利吃了几十年了,大家都活的很滋润,我刚才在下面听,觉得很吃惊,怎么这个行业还在讲如何更多的了解客户的需要,其他行业老早就这么做了。

我们现在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需求出发,把产品真真正正做到极致,过去说老实话是太不重视了。

我们整个行业都需要自我更新,行业当中的从业人员也需要自我更新。

在自我更新的基础上,就要用到埃德加-沙因提到的职业锚。

我们不要固守在某一个领域、某一种信念、某一种价值观,觉得我就要工作与生活平衡,我如果脱离了工作与生活平衡,我就不干了。

这个时代可能真的需要你重新构思一下,现在这个局面,你固守自己的专业,固守自己的技术真的不行了,你还是要做非常大的横向的跨越,纵向的腾挪,这是我们未来生存必须构建的能力、意识跟价值观。

谢谢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文阅读:

一勺言|化债之路

一勺言|好房子是选出来的

一勺言 | 潮水的方向

一勺言 |  代建的必答题

一勺言|AIGC造了一个锤子

一勺言
一勺盐,让地产有滋有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