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袁娅娅 王龙(泾川二中):“悟行相长 思行并进”——参加全省2024“丝路之秋”中学语文学科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教育   2024-11-12 07:00   甘肃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悟行相长 思行并进”

——参加全省2024“丝路之秋”中学语文学科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泾川二中  袁娅娅 王龙

十一月,秋澄霜红,我们一路“逆流而上”,与九省区的语文教师汇聚于黄河之都——兰州,在兰州一中参加了由甘肃省教育学会组织的“2024‘丝路之秋’——当代名师大讲堂”初中语文教学培训交流活动。这一活动汇集了著名教育专家与陕、甘、青、宁、新、晋、豫、蒙、川名师,他们代表着西部九省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新课堂的研究与探索,为西部九省的一线教师提供了一次宝贵且恰逢其时的学习机会,为时两天的学习观摩,让我感悟颇深。

下面我就观摩了名师课堂,聆听了专家讲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堂教评焕活力,彰显教育“新风貌”

11月3日上午,甘肃省选派优秀教师潘雪老师进行了公开示范课《绝妙好辞山水间——写景四字词语的积累梳理与运用》。潘老师选择了《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等山水小品文开展群文阅读指导,课堂上她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文中写景的四字词语入手,启发学生在绘景四字词语中发现一字一景、一词一景、一景一意、妙用修辞、叠词拟声、动静相合等方面的规律。她的声音如汩汩泉水,动静相宜,“四字词语的堆砌,就是好文章吗”?她启发学生唤起积累、尝试运用、体悟情思、妙手绘景让学生达到增慧启智。下午,陕西省选派优秀教师巩英莉老师执教了《我的白鸽》一课,为了备课,她实地考察白鹿原,拜访陈忠实先生故居,她通过白鸽与作者的情结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体会“我”与白鸽的关系;“我”养鸽的经历和情感的变化;记叙“我”与动物相处的体验,探秘白鸽特性;品味语言、细思探究、层层深入、领悟真情。4日上午,内蒙古选派优秀教师田娜老师一堂《济南的冬天》,声声入情、传颂“温晴”;笔笔绘意、抒写真情;从学生有感情的朗诵到绘景传情的练笔,紧扣文章核心,深入文本探究,实现了“温晴”背后是“温情”的这一教学主题。下午,青海省选派优秀教师李东蓉老师执教了《皇帝的新装》,她故设漏洞,学生畏难发声,一场别开生面的导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朋友圈留言来梳理情节,人物性格特点直观再现,通过思辨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从众心理的普遍性及对人性的揭示。

课后,陕西廖蔚芬老师、四川钟胃倞老师、青海王雄老师,三位优秀教研员与授课教师进行了评课、辩课及互动交流。教研员从“新课标”“新教材”的角度进行课堂环节的剖析,并提出如何在新的理念下进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建议。他们精彩的点评、中肯的建议,启发参训教师要紧跟课标要求、紧跟单元目标、紧随文化传承,紧追时代步伐,让学生的语言与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同步发展。

二、名师严谨治学风,勇做教育“领头雁”

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他执教了一堂《皇帝的新装》异彩纷呈,回味无尽。学者轻松自在、身心愉悦;听着意趣横生、深入浅出。他脱离了现在千篇一律的课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本身,不拘泥于总结性的概述,用细碎绵长的问题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大胆发声。整堂课以“场景叠加化”为主线,用”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循循善诱,用一支粉笔教给孩子“何为本真”。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一堂《再塑生命的人》散发独特魅力,他的语言温润如玉,课堂深深浅浅、浅浅深深。没有热闹喧腾的场景,却有细致深入的探究;没有繁花似锦的铺设,却有点滴落地的实效。整堂课他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自读课文为主,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段落结构、修辞手法等,可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通过对比海伦在莎莉文老师到来前后的生活状态,以及莎莉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只用两页PPT让孩子认识困境与光明带来的“重生”。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桂华老师带来的《爱莲说》一课,在文本解读方面,她表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也展现出极好的应变能力。在学生无教材文本、无感知预习的情形下,她临危不乱,临时调整策略,减缓速度,删减教学环节……最后不仅准确地引导学生分析了文章的主题和结构,还深入挖掘了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喻。她引导学生关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关键句,理解莲花的高洁品质;同时,她还通过分析文章中出现的对比手法,如莲花与菊花、牡丹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和处世态度。这种深入细致的文本解读,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思考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讲座内涵提动力,助力教学“新台阶”

聆听了四场专题讲座,他们的言谈中无不透漏着充满哲理的思考,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上一堂朴素而艺术的语文课,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基础。黄厚江老师围绕《阅读教学的文体价值》娓娓道来,他指出,一定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学生不会阅读是整个民族素养的缺陷。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式,比如:小说、诗歌、童话、古诗等,教学要通过品读个性化语言的表达,把读的过程、想象思考的过程、语言运用的过程结合起来,去探寻文体的特点,而后在基本路径中通过个性化语言再深度阅读、欣赏。肖培东老师在做《语文教学的艺术追求》讲座中谈到,语言文字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与核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管社会上刮什么风,教师都不能动摇。青年教师的短板往往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功夫浅,容易偏离语言文字而热衷于华丽热闹的形式。这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必经阶段,一旦走出这个阶段,就能回归正路。如果老教师能及时提醒和引导,青年教师就会少走弯路,如果青年教师多读一些前辈写的文章,就能拨开迷雾,把握好“度”,健康发展。他用丰富的实例,一针见血的指出语文教学的常识,不过就是扎扎实实带着学生去感受遣词造句的奥妙,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生命经验去感受文字的美妙,从而也能做到文从字顺地“我手写我心”。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桂华在《构建结构化语言经验——略谈学习进阶》中指出,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自己要有一定的知识结构,然后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结构,在教学中要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开展积极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梳理探究的热情,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建构语文知识结构,并将该知识结构用于指导新的、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教师把握好知识结构化、言语经验结构化和核心素养发展这三者的关系,新课标在课堂上落地就有了可能。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顾之川老师在《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出:中小学语文作为基础课、工具课,主要应抓好三件事,即识字、读书、作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在解决识字问题以后,重点是阅读和写作。教学中不宜平均用力,应区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重要任务和必要任务。语言运用是基本任务,文化自信是重要任务,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是必要任务,要学会用语文的方式教学语文、坚守语文教育的本真,提高语言文字素养。在整本书阅读上,要实事求是,立足本地本校学生的实际,确定灵活适宜的教学策略;要精读与略读、浏览相结合,以略读为主,精读、浏览为哺,为培养学生的全面阅读打开窗口。

金城满落叶,处处皆秋色。正如“丝路之秋”名师讲堂的余味,悠远醇厚。培训的时间珍贵也短暂,但教学却需要久久为功,砥砺前行。当我告别这滚滚黄河穿城而过时,头脑中仍不断涌现着来自前辈的教诲和优秀同行的启迪。它们如晨曦之光,由微弱而坚定,穿透迷雾,终将汇聚成灿烂光耀,沿泾水河畔,辐射大地。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创造好教研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泾水教苑
搭建教研平台,深化教学改革;交流教育思想,引领专业成长;展现教师风采,促进学生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