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报告来源:报告研究所)
大势研判 — β型机会在 2025 年下半年
迎接三周期的共振企稳年
盈利周期并未消失,而是被“高维”因素暂时“熨平”
适逢 A 股三季报披露完成,投资者“并不意外地”发现,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继续下行, 以滚动四个季度计算,中证 800 非金融板块归母净利润同比已从 2021 年二季度下行了三年 零一个季度,跨度比历史下行周期都要长。这与全球上市公司的总体盈利趋势产生了背离, MSCI 全球指数 EPS 同比自 2023 年三季度以来进入上行通道,与全球库存周期的先行指 标的指引趋势一致(OECD 综合领先指标自 2023 年一季度以来上行)。由此,不少投资者 质疑,A 股盈利周期是否仍然存在,对于投资是否仍有指引?
我们认为,A 股盈利周期并未“消失”,而是被“高维”的因素“熨平”。在多数语境下, 我们探讨的企业盈利周期,与宏观维度上平均 3.5 年一轮的库存周期是近似的概念,是宏观 到微观的映射。然而,在 3.5 年一轮的库存周期之上,还有 8~10 年一轮的产能周期、20 年一轮的地产建筑周期;更高维度的周期运行方向,会叠加在低维的库存周期方向之上, 对盈利周期形成综合影响。这一综合影响的结果可能是,中期内由于高维周期处于下行阶 段(且其下行阶段的持续时间甚至可能长于一轮完整的库存周期),尽管库存周期出现了正 常上行的波段,在最终的企业盈利上也无法看到显著的上行阶段;表观上,投资者看到企 业盈利增速超过预期时长地持续下行,担忧周期“消失”。 作为盈利周期被暂时“熨平”的观点验证,我们提供四点观察: 第一,将 A 股非金融板块按照宏观因子驱动,拆分为六大链条,2022 年以来,先进制造、 地产基建链、医药三大链条的盈利增速持续下行,而出口链、TMT、内需消费三大链条的 盈利增速则出现了跟随全球库存周期式地“正常”周期波动。从微观来看,不同宏观逻辑 链条的盈利周期性仍然广泛存在。
第二,中国产能周期自 2021 年年末进入下行阶段,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这一下行阶 段往往持续 3 年左右,刚好覆盖一轮完整的库存周期。在微观上,本轮产能周期下行体现 为,先进制造链的盈利周期性暂时“消失”。但反过来,凭借企业自下而上的自发式调整, 及政府部门自上而下的宏观产能调控,产能周期下行阶段终会结束,此后,曾面临过剩压 力的板块盈利周期性将会再度回归;我们认为本轮新产能周期的起点,大概率在明年二季 度至四季度之间。
第三,地产大周期的变化、新旧动能的快速切换,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都有充分反映,为上 市公司的盈利周期带来“阵痛”和“远方”。2021 年下半年起,中国地产进入调整阶段; 宏观维度上,住宅投资(包含土地购置费)占 GDP 比重已由 2021 年历史高点 10.3%调整 至 6.0%(截至 3Q24),尽管较美国、日本的水平(过去 5 年在 4.0%左右)仍有一定距离, 但已非常接近欧盟、韩国的水平(过去 5 年在 5.5%左右);微观维度上,A 股非金融板块 中,过去四个季度,地产基建链的累计收入占比为 24%,尽管仍是第一大贡献板块,但较 历史峰值(2020:35%)已有显著下行,与此同时,先进制造、内需消费、TMT、出口链、 医药等代表新经济的领域收入占比则自 2020 年以来加速扩张。
第四,剔除产能周期、地产建筑周期等“高维”因素的扰动后,A 股盈利周期事实上与全 球库存周期基本接轨,略微领先半步。2023 年三季度以来,中证 800 非金融(剔除先进制 造、地产基建链)归母净利润同比持续复苏,高点大概率已出现于 2024 年中报;通常盈利 周期上行 4-7 个季度,在高维周期下行的压制下,本轮 A 股“真实”盈利周期上行了 4 个 季度,为历史较短水平。
就去年三季度以来 A 股“真实”盈利周期高点或已出现在 2024 年中报的判断,我们的考 量是: 1)微观财报视角下,先行指标指向国内库存周期在中期内将转向下行;中证 800 口径下广 义制造业的存货周转率自 2Q24 起转向下行,存货周转率通常领先存货增速 1~3 个季度; 补库现金流同比持续低位震荡,补库现金流通常领先存货增速 1~4 个季度。
2)中观产业视角下,先行指标指向出口链及 TMT——也即当前盈利增长的主要支撑项— —在中期内盈利周期将转向下行;一方面,全球库存周期的领先指标、MSCI 全球指数前向 12 个月 EPS 同比已于 10 月开始回落,全球耐用品/电子元件/资本品的需求增长也开始出 现显著分化,自 2023 年三季度以来的全球库存周期上行趋势,可能在 2025 年一季度进入 尾声;另一方面,全球电子元器件库存周期的先行指标、北美 PCB 订单出货比(Book-to-bill ratio)于三季度以来转入周期下行,全球半导体库存周期的先行指标、费城半导体指数相 对标普 500 的超额收益也于三季度以来持续收敛,上述指引 TMT 的周期性增长或在岁末年 初见顶(与 AIGC、数据中心、智能驾驶等相关的结构性增长,则取决于产品/应用落地情 况)。
#1 库存周期:“内生盈利”或自 4Q25 逐步复苏
基于前文我们对 A 股盈利的拆解,向前看,对于企业盈利的定性判断,我们需依次分析内 生实际库存周期趋势、产能周期趋势、地产周期趋势,分别对应 A 股非金融(剔除先进制 造、地产基建链)盈利趋势、A 股先进制造盈利趋势、A 股地产基建链盈利趋势。 就内生实际库存周期而言,我们预计, 2024 年三季度至 2025 年三季度之间可能仍处于磨 底阶段,2025 年四季度起,进入复苏通道,政策→信用→库存周期的传导是前瞻判断库存 周期的有效依据。信用周期的指标中,反映企业部门资金活化程度的 M1-M2 同比剪刀差, 对国内库存周期、A 股盈利周期具有约半年左右的领先性,尽管 2024 年二季度以来,受金 融“挤水分”的影响,M1-M2 同比剪刀差出现结构性变化(由于存款利率规范化,企业在 银行体系的活期存款一部分转移向非银体系,从 M1 统计口径中流出),但在剔除金融“挤 水分”影响后,M1-M2 同比剪刀差至今能较好地预示库存周期及企业盈利周期的变化。
而如何预判信用周期?借助政策周期进行分析。我们在《寻找波动中的“定力”》(2024.06.03) 中提出,信用周期由财政脉冲、货币脉冲、新房销售共同驱动,其中,货币宽松向信用扩 张的传导约四个季度,财政扩张向信用扩张的传导约两个季度,新房销售是影响信用周期 的同步变量;在此前地产宽松、货币宽松均已落地、但效果有待显现的背景下,财政仍然 大有可为,这也是投资者,尤其是外资投资者,更为关注财政政策的重要原因。
今年 10 月前,M1-M2 同比剪刀差处于同 2008 年、2014 年低谷期类似水平,彼时狭义财 政赤字率(仅包含全国一般公共预算)较此前 3 年平均水平分别提升 250bp、170bp;而截 至到三季度,狭义财政赤字率较此前 3 年平均水平提升 41bp,广义财政赤字率(包含全国 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收支)较此前 3 年平均水平提升 49bp,远低于 08 年、14 年时 的财政力度,且也低于 2020 年(狭义财政赤字率、广义财政赤字率分别高出前 3 年平均水 平 152bp、290bp),注意 2020 年时的信用收缩情况还要好于今年 10 月前。
不过,“924”政策组合拳以来,情况在发生变化,10 月 12 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表示,“中 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此表态意味着财政加力提效的概率在上升。 华泰宏观团队认为,四季度起,广义财政开支或将出现显著提速(《内需温和回升,外围波 动加大》);按照同样口径测算,到今年四季度,广义财政赤字率将超过过去三年平均水平 163bp,广义财政脉冲接近 2015-2016 的高峰水平;这意味着,在地产拖累不进一步扩大 的前提下,信用周期(M1-M2 同比剪刀差)的复苏可能在 2025 年二季度左右出现,库存 周期(PPI 等)的复苏、非先进制造&地产基建链 A 股企业盈利周期的复苏可能在 2025 年 四季度左右体现。
#2 产能周期:供改或在 2Q25~4Q25 初见成效
分析视角转向产能周期、先进制造的盈利周期。我们认为,底部拐点可能出现在 2Q25~4Q25 之间,基于资本开支/营收、资本开支/折旧摊销、实际现金储备三个视角的一致性指向。 第一,资本开支/营收视角。A股广义制造业资本开支/营收在5-10%区间范围内周期性波动, 当跌破“中枢-1x 标准差”以下时,供给加速收缩驱动产能利用率企稳回升,如 2016 年四 季度;当回升至区间中枢以上时,供需再平衡导致产能利用率见顶回落,如 2022 年一季度。 2023 年二季度以来,广义制造业资本开支/营收趋势回落,近四个季度加速回落;若过去四 个季度产能去化速度延续,广义制造业资本开支/营收或将在 2Q25 跌破“历史中枢-1x 标 准差”这一关键位置,对应产能利用率在 2Q25 企稳回升。
第二,资本开支/折旧摊销视角。不同行业的资本密集程度不同,资本开支/折旧摊销的中枢 水平不同,重资产的行业高(如建筑装饰在 4x 左右),轻资产的行业低(如食品饮料在 1.5x 左右),但共性是,多数行业的资本开支/折旧摊销有均值回归特征,在一定范围波动,当资 本开支/折旧摊销跌至区间下沿时、尤其是跌至接近 1x 时,往往对应强力的供给出清,以及 产能周期的反转,如 2014 年一季度的光伏、2015~2016 年间的工程机械、白酒、化工、 钢铁。本轮供给侧压力较大的主体板块为光伏、能源金属(锂矿)、乘用车、化学制品等, 其中,光伏、乘用车、化学制品的资本开支/折旧摊销已从 3-4x 的本轮高峰水平回落至 2x 左右,若过去四个季度产能去化速度延续,资本开支/折旧摊销有望在3Q25~4Q25跌破 1x。
第三,实际现金储备视角。现金储备是企业产能扩张的“资本”,若现金储备面临压力,则 产能扩张受限,极限情形下,实际现金储备转负,可能意味着产能退出、供给加速出清。 我们参考华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团队在《光伏全球巡礼中国篇:供需失衡,何时出清》 (2024.09.28)中的测算方式,对过剩主体板块——光伏、能源金属、乘用车、化学制品 的上市公司进行实际现金储备的路径预测估算,并将其与这些板块上一轮产能周期底部拐 点时的产业状态进行对比。我们发现,按照当前部分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亏损速度,在不 出现大额筹资性现金流补充的情况下,2Q25~4Q25 间,光伏、能源金属、化学制品实际现 金储备转负的上市公司比重将快速上升,可能达到“关键反转水平”(即跟该产业上一轮产 能周期底部时期类似的水平)。
#3 地产周期:销售面积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止跌企稳”
最后,分析视角来到地产周期、地产基建链的盈利周期。华泰地产团队、华泰宏观团队预 计,销售面积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止跌企稳”。1)从 5 月地产政策转向去库存,到“924” 政策组合拳,地产销售在一线、三级城市上出现了结构性的积极变化,其中,一线城市新 房年化销售面积 6 月至今基本稳住,三线城市新房年化销售面积在“924”之后基本稳住, 二线城市仍面临调整压力;2)华泰宏观团队在《内需温和回升,外围波动加大》中判断, 基准情形下,商品房(住宅+商业地产)年化销售面积或在 3Q25 后环比企稳;3)华泰宏 观团队在《内需温和回升,外围波动加大》中重申,基准情形下,维持住宅年化销售面积 底部区间为 6-7 亿平的判断,市场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接近这一水平。
估值中枢或呈“波浪式”运行
第一阶段估值修复已基本到位
如我们在《中国资产重估第二阶段配置主线》(2024.10.13)中所述,“924”政策组合拳以 来的第一阶段估值修复,时间上和空间上已基本到位,当前 Wind 全 A 指数(后简称“全 A”) 18x 左右的 PE_TTM 水平是对于眼下宏观环境的中性、合理点位,不存在明显低估或高估, 原因如下:
第一,定量来看,全 A 当前 PE 与宏观变量指引的“合理”PE 基本相当。定量地,A 股风 险溢价主要受信用周期、美元周期驱动,前者通过影响远期盈利周期来影响当期风险溢价 (信用扩张/收缩对应半年以后盈利周期上行/下行),后者通过影响全球流动性分配来影响 当期风险溢价(强/弱美元对应全球宏观流动性趋向发达/新兴市场),我们也基于此构建 A 股“合理”风险溢价及“合理”估值模型。在中期策略展望《寻找波动中的“定力”》(2024.06.03) 中,我们测算得到,基准情形下,全年地产销售面积下降 20%、美元指数在 105 附近震荡, 年末全 A 合理 PE_TTM 在 18x 左右;10 月中旬以来,经过了过度悲观预期的修正之后, 全 A PE_TTM 就在 18x 上下窄幅震荡,定价合理。
第二,纵向来看,全 A 当前风险溢价与 5 月水平相当,高于 1Q23,定价合理。定性而言, 风险溢价是对盈利预期、宏观流动性预期、政策力度预期的综合反映,当前盈利+流动性+ 政策预期构筑的权益资产综合环境,与今年 5 月“旗鼓相当”,但不及 1Q23:1)盈利预 期端,中证 A500 指数 2025E 盈利预期自“924”以来企稳,但仍低于今年 5 月,显著低 于 1Q23;2)宏观流动性端,当前美元指数点位与今年 5 月、1Q23 均基本一致(105 左右); 3)政策力度,“924”政策组合拳及后续政策预期(金融+货币+财政+地产的一揽子措施), 强于今年 5 月(地产去库存),与 2022 年末的政策转向(Re-open+地产三支箭)力度可比。
第三,横向来看,A 股较其他新兴市场折价率从“924”前的 20%收敛至 10%,或处于合 理范围。2023 年以前,与 MSCI 新兴非中国指数对比,沪深 300 基本“平价”,即前向 PB 折价/溢价率与前向超额 ROE 基本匹配;但这种相关性在此后发生变化,2023 年以来,沪 深 300 前向 PB 下跌幅度远大于前向 ROE 下行幅度,较其他新兴市场前向 PB 折价 20%, 隐含投资者在计入短期基本面下行压力之外、中长期的因素,其中可能包括,地产尾部风 险、制造业产能周期下行、新旧动能转换、以及民企营商环境等。“924”政策组合拳发布 后,沪深 300 估值折价率快速收敛至 10%(在 10 月 8 日一度达到“平价”),投资者降低 了地产尾部风险预期,但对其余中长期压力的化解,保持观望、等待验证,这也基本合理。
2025 年绝对估值或“退一进二”,相对估值有望上修
向前看,信贷周期和美元周期的边际变化决定了 A 股绝对估值中枢的运行方向,而产能周 期、地产周期的边际变化则决定了 A 股相对估值中枢的运行方向。我们预计,A 股绝对估 值中枢或呈现“退一进二”走势,上半年有压力,下半年有机会;A 股与其他新兴市场对 比的相对估值中枢,则全年有望持续上修,原因如下: 第一,对于绝对估值而言,上半年有压力,下半年有机会。如前文所述,A 股风险溢价受 信贷周期和美元周期的二元驱动,受益于四季度起的财政脉冲快速扩张,信贷周期有望在 2025 年一季度进入修复阶段,这对 A 股估值有正面影响,但美元周期的上行压力更可能在 短期占据主导。基准情形下,假如共和党获选,投资者评估宽财政+紧移民+加征关税的综 合影响,三者或将分别导致核心商品通胀预期、核心服务通胀预期、输入性通胀预期上修, 以及综合地,增长预期的上修,推动美元进一步走强。尤其是,若美国企业减税新政推进 速度较快,带有“顺周期式”色彩的宽财政可能让美元重现 2017-2019 年、2022 年下半年 -2023 年上半年的强势表现。 历史上,美国宽财政基本出现在产出缺口负向扩张的阶段,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1980 年 至今,美国仅有两轮“顺周期式”宽财政,第一段为特朗普上一届任期中的 2017 年下半年 至 2019 年下半年,第二段为拜登政府时期的 2022 年下半年至 2023 年上半年,两轮“顺 周期式”宽财政均带来了美元的持续走强、主动配置型外资回流美国。根据 OECD 预测, 与历史对比,2024 年及 2025 年美国产出缺口不弱、且当前联邦政府的赤字率亦不算低, 在财政已经较为宽松的情形下进一步扩张赤字,可能触发美元中枢再次上移、压制新兴市 场权益资产的估值扩张(此时,若美股投资者对滞胀的担忧上升,美股也未必受益于强美 元)。
另一方面,美元流动性本身又具有反身性,在通胀预期上行之后,对长期通胀中枢的担忧 又会反过来牵制宽财政快速落地的预期,从而可能导致美元在前期冲高之后再次调整,这 会为新兴市场权益资产迎来“喘息”窗口;根据华泰宏观《内需温和回升,外围波动加大》 预测,基准情景下,美元指数高点或在 2025 年二季度左右出现,高点来到 109 附近,此后 下行至年末的 103;由此,2025 年下半年,A 股市场有望迎来信贷继续修复、美元阶段走 弱、盈利周期企稳的共振阶段,这一阶段,有望经过上半年的调整之后,市场估值中枢再 次进入上行通道,对于 2025 年下半年绝对估值修复空间的定量测算,详见后文估值预测部 分的分析。
第二,就相对估值而言,我们看好全年维度 A 股 vs 其他新兴市场的相对估值改善。如前 文所述,沪深 300 较 MSCI 新兴非中国指数的前向 PB 仍然折价 10%,而同样的口径下, 2023 年以前,沪深 300 较 MSCI 新兴非中国指数的前向 PB 基本平价,或更准确地,甚至 有小幅溢价(平均 5%左右)。基准情形下,制造业产能周期拐点出现于 2Q25~4Q25 之间, 地产年化销售面积企稳或出现于 2025 年下半年,伴随着上述中长期负因素的转机,先进制 造的前向 PB 与前向 OE 的“错配”程度有望收窄,地产基建链前向 OE 修复带动前向 PB 修复,推动 A 股 vs 其他新兴市场的相对估值修复至接近 2023 年以前中枢水平,对于 2025 年相对估值修复空间的定量测算,详见后文估值预测部分的分析。
风格研判 — 哑铃风格承先,大盘成长续后
本报告文件将分享到报告研究所知识星球,扫描下方图片中二维码即可查阅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入群方式:添加助理微信【touzireport666】,发送「个人纸质名片」或「电子名片」审核后即可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