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第四版)》
汪大海 魏娜 郇建立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5月
ISBN:978-7-300-32441-8
01
内容简介
汪大海、魏娜、郇建立三位教授联合主编的《社区管理》是一部经典的社区管理导论性教材,自2005年首次出版以来广受读者欢迎。本书聚焦中国社区管理实践,系统阐述了社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社区治理领域的新发展和新变化。
教材首先界定了社区与社区管理的概念,探讨了社区管理的体制及社区管理与几个相关领域的关系,并介绍了我国社区管理的四大主体,即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接下来,重点阐述了社区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体育、社区环境;在此基础上,介绍和梳理了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趋势,并从社区管理的体制与模式,以及社区自治、非营利组织、社区参与、社区数字化管理、社区应急管理等方面,重点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与上一版相比,第四版增加了社区体育、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社区管理、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三章,并对其他章节进行了数据更新和内容修订,调整了部分章节的顺序,旨在构建一个与新时代中国社区管理实践更加契合的教材框架。
更新后的第四版具有两个方面的鲜明特色:一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区管理放在基层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大背景下,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二是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相关精神融入教材,系统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社区管理领域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新变化,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和精神融入教材。本书适合作为高校社区管理、社区治理及相关课程教材,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基层治理、社区管理相关工作人员系统学习社区管理理论知识的理想参考书。
02
作者简介
汪大海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主任、公共管理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社区管理、社会治理、公共管理等。出版《公共管理学》《公共危机管理》《社区管理》《社会管理》《世界范围内的社区发展》《挑战失业的中国》等教材、专著和译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多份研究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多项,以及各类横向科研课题数十项。
魏 娜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志愿服务发展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非营利组织管理、社区管理、志愿服务等。出版《社区管理原理与案例》《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社区组织与社区发展》等教材、专著和译著20余部;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等转载。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
郇建立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社会学、城乡社区治理、社会工作评估等。出版《社区管理》《带病生存:沙村慢性病人患病经历研究》《被围困的社会》等教材、专著和译著多部;在《社会学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03
本书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04
精彩摘录
时光流逝,不经意间,十二个春秋已悄然而逝。回首十二载,真是迷思与光明齐有,无奈共满足兼程。幸好在朱海燕编辑的多次催促下,本书第四版终于要出版了。
社区研究源于西欧,发轫于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社区”一词从欧美传入我国,先后经历了两个活跃的研究时期,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农村社区的研究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小城镇和边区开发以及城市社区的研究。在实践层面,1986年以来,中国社区建设蓬勃发展。
进人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大环境下,随着治理在全球的兴起,社区参与成为影响社区管理的重要因素,社区中的各主体成为权力关系中的行动者,从而超越了传统权力的束缚,向实践权力或治理权力发展。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管理模式要求政府扮演适当角色,行使适当职能,培育社区可持续发展。当然,其间要防止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实现可持续的社区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些无疑为现代社区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同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区管理》第四版的修订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我国社区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回应全球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我们致力于以下两大目标的实现:
第一个目标是更科学、合理的体系,包括基本概念、多元主体和核心内容等方面,使读者通过学习对社区管理的知识体系形成全面清晰的认知,这分别体现于第1篇“绪论”、第2篇“社区管理的主体”、第3篇“社区管理的内容”之中。特别是,增加了第9章“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体育形态,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对于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目标是在第一个目标的基础上,坚持“全球化的视野和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国际化的层面,力求把握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与发展趋势;从本土化的层面,力求抓住中国特色社区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展现当代社区管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并与本土治理实践相契合的中国式社区管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应对全球化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等中国式知识表达的新挑战和新需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社区管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此,增加了第18章“数字化技术与数字化社区管理”和第19章“突发事件与社区应急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中国未来10年最大红利。数字化转型对政府和社区管理者来说,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错了、答慢了,都等于是在后退。用数字化技术赋能政府和社区战略及业务转型,对跨越社区管理新的“数字鸿沟”,实现社区管理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另外,近年来社区应急管理能力持续成为热词,很大原因是从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一次次突发事件冲击着作为人类生活前沿地带的社区。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成为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任务日趋复杂与艰巨,使得各国越来越重视社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国应进一步加强社区韧性建设,尤其是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应急管理路径,实现常态治理与非常态治理之间的有效衔接,从而增强社区抗击各种灾害的耐受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第三版相比,我们还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去掉了一些知识陈旧、资料过时的内容,更新了相关的数据和相关领域最新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增加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并在每一章新增了一些案例、知识链接等内容,使教材的形式和内容都更加丰富、生动,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节选自本书前言
赠书规则
①请在文末留言,谈谈您对于这本书的期待或分享关于社区管理的想法。经后台精选,截至2024年9月7日上午9时,点赞最高的4条评论将分别获得赠书1册(如遇相同点赞数量,点赞顺序以客服微信所显示的排序为准);
②赠书福利获得者需要关注公共管理共同体公众号1个月以上;
③读者每30天内最多只能获得1次赠书。
—END—
编辑:张 敏
校对:保 瑞
审核:杜天翔
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