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激光祛斑麻膏过量致死?国内首篇专家共识来了:表麻已报道的不良反应有这些!

美体   2024-12-03 17:21   河南  

护航医美表麻用药规范

麻膏,在医美中,是医生和求美者都比较关注的产品。

医生关注的侧重点是合规安全、效率;求美者则比较关安全和是否舒适。因此,行业区分麻膏产品的优劣,主要依据安全性、效率及舒适度这三项硬性指标来评判。

近期,麻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之上。起因是一名27岁的天津女性刘某,曾接受过9次激光祛斑手术,于10月21日再次接受第10次手术。在这次手术中,医生为刘某外敷了麻醉药膏,然而,她随后出现了严重的不适反应,包括休克、抽搐以及心脏停搏。尽管进行了长达10天的全力抢救,但刘某最终还是不幸离世。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刘某的家属为了查明真相,已将其遗体送至司法鉴定机构进行尸检。对于刘某的死因,其丈夫表示怀疑与麻药使用过量有关。据悉,天津市河西区卫健委已经介入此事,展开相关调查。

刘某的死因是否真的如其丈夫所怀疑的与麻药使用有关,还要等官方通报。在我国,麻药是作为特殊管理的药品进行严格的管控。那么,麻药,又有哪些不良反应呢?

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

11月26日,我国首篇《皮肤表面麻醉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正式刊发,此份共识是在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美规范与服务分会的推动下,由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蓉娅教授牵头,汇聚了国内皮肤学领域的十数位权威专家。历经近九个月的精心筹备,专家们通过多轮线上及线下的深入交流与严谨研讨并最终形成。

共识中提到皮肤表面麻醉制剂的变态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呼吸困难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例如,某些患者可能对利多卡因等酰胺类麻醉药物过敏,一旦使用,可能引发严重的变态反应。

皮肤表面麻醉制剂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已报道的不良反应如下:

●刺激性皮炎:表现为短暂性烧灼感或刺痛、水肿红斑或丘疹等反应,一般短暂而轻微,停止接触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这些不适反应大多可以自行消退。建议外敷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前由医生合理评估患者治疗区域的皮肤状态;在眼、鼻、口周等部位的皮肤以凡士林等封包剂进行保护;医护人员应在患者应用皮肤表面麻醉制剂期间加强动态观察根据皮肤反应及时控制应用时间;敏感性皮肤或局部伴有皮炎等皮肤疾病的患者建议缩短应用时间;如出现刺激性皮炎,该区域应避免进行后续治疗,及时采用纯净水做冷喷治疗或者使用3%硼酸溶液进行冷湿敷,后期可使用保湿修复产品,加强对局部皮肤的保护。含有氢氧化钠的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应避免在眼睛周围使用,以防止碱性灼伤。

●接触性皮炎:相比酯类麻醉剂(例如普鲁卡因、苯佐卡因),酰胺类麻醉剂(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较少引起接触性过敏。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引起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几率大概为2.4%,其中最常见的接触变应原是丙胺卡因和酯类麻醉剂水解形成的代谢产物 PABA,临床表现包括瘙痒、刺痛、水肿、红斑、丘疹或风团等反应,一般情况下,停止接触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后,少部分症状仍会持续或加重数天至十余天。除按照刺激性皮炎给予对症的处理方法外,可以在局部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症状严重者也可短期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或糖皮质激素。

●速发型超敏反应:偶见,但一旦发生症状较为严重,表现为皮肤风团、红斑水肿,支气管痉挛、意识不清、换气过度、恶心、呕吐以及心率或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临床处理时,应使患者处于平卧位,保持患者气道通畅,给氧及给予肾上腺素,开放静脉通路,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必要时提供基本生命支持。在使用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前,可采用皮肤点刺测试法以减少此类情况发生。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罕见,是外用皮肤表面麻醉制剂引发最严重的全身性并发症,表现为缺氧、紫绀、心律失常、癫痫发作、昏迷等症状。常用表面麻醉制剂不应用于先天性或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或正在接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诱导药物(如磺胺类药物、非那吡啶、氨苯砜、对乙酰氨基酚、硝酸盐、亚硝酸盐和苯巴比妥等)治疗的12个月以下婴儿。对于体质量<10kg的幼儿儿童,施用量应限制在2g,且施用面积不超过100cm。对于体质量10~20kg的儿童,最大剂量为10g,施药面积不得超过100cm'。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以采用亚甲基蓝治疗。

●局麻药的全身毒性:是一种的严重不良反应,往往随着皮肤表面麻醉制剂摄入量增多,血药浓度升高,产生 LAST的风险增大,可从轻微症状到严重的心脏或中枢神经系统问题。具体表现为头晕、耳鸣、视力模糊、癫痫发作、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此外,口内使用过量表面麻醉制剂可能会抑制咽喉反射引发误吸窒息风险[26-27。LAST 的首要处理原则是气道管理、循环支持和避免全身性不良反应。LAST可通过苯二氮草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或丙泊酚等药物对症治疗,此类药物可提高癫痫发作阈值。

持续升温

根据沙利文报告,中国外用局部麻醉膏产品市场规模近年来显著增长。具体而言,该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5.04亿元增至2021年的9.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8.3%。预计到2022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2.82亿元。进一步预测,从2021年至2026年,中国外用局部麻醉膏产品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14.2%。

在医疗美容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在治疗过程中追求无痛及舒适化体验感是行业的共同方向,表面麻醉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表面麻醉药物主要成分包括利多卡因、丙胺卡因、丁卡因等,这些药物通常以凝胶、乳音或喷雾等剂型存在,便于在皮肤黏膜表面均匀涂抹或喷洒。适用范围主要有以下几类:皮肤检查、能量源设备治疗、微创美容治疗、疼痛性和瘙痒性皮肤病的辅助治疗、其他皮肤及黏膜的辅助治疗。

图源:网络

期待未来,有更多渗透性强、起效快、维持时间长、舒适度高、使用既便捷又安全的表面麻醉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临床,市场的需求。

【声明】封面图源自网络,本文系基于《皮肤表面麻醉制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网络公开信息撰写,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

医美圈
了解医美资讯,看清医美动向,知悉行业内情,洞察行业先机,智慧医美圈与您共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