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光荣丨散文||抗日大娘张秀英

文摘   2024-10-09 10:31   山西  
黄 河 原 创 文 学

文学公众平台

黄河文学  原创频道

  史光荣,运城市作协会员,热衷于红色文化传承,有多篇作品在省市刊物发表。

  

垣曲地处中条山腹地,是抗战时期享誉太岳的革命老区,早在1927年11月份就建立了中共垣曲县委组织,1939年9月,召开了中共垣曲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基层组织发展到50多个,党员发展到700余名,1942年2月,太岳南进支队57团挺进垣曲,开辟垣曲抗日根据地,9月份成立垣曲县人民抗日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夺取全面抗战胜利做出了不懈努力。
抗日战争时期,垣曲地方武装给主力部队输送和补充兵员3000余名,参加大小战斗数百次,参战支前民工数万人次,牺牲抗日烈士354名,涌现出了一大批同情抗日、支持抗日、参与抗日的仁人志士,深居群山中的张秀英大娘就是中条山众多抗日民众的杰出代表,是唯一一个群众人物被特别写入中国共产党垣曲历史“党史人物专篇〞的代表,被垣曲县众多抗日老干部称为最放心、最亲近的“大娘”。
张秀英,1906年出生于垣曲县同善镇(今历山镇)南堡村,长大成人后与同村老户的王周玉结婚,生有两子一女,由于生活所迫,他们全家于1935年迁居到山更深、林更茂的望仙村栗沟,当地气候较凉,只有一亩多水浇地,几亩山坡地,只能种些玉米等作物,为贴补家用,他们便打了很多炭窑,冬闲时节砍柴烧木炭,然后挑到同善镇上出售,换回些油盐等生活必需品,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生计。
绳子专从细处断。1937年张秀英的丈夫王周玉不幸病故,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一个女人肩上,但她不屈不挠,顽强应对,为人孰厚热忱,见了穷人都格外亲切。

马品三,又名马聚才,垣曲县同善镇近圣村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成立县抗日政府时担任财粮科长;郭守洲,垣曲县同善镇西河村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7月,县委对外称“民运组”,他担任组长,他和马品三俩人都是王周玉的亲戚并经常来往,在他俩的引领下,当时的县委书记王铭三、县长张培民、政府会计王英臣也经常到张秀英家歇脚喝水,赶上饭点就在她家吃饭,一来二去,相互都很熟悉了。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委员会书记、第129师政委邓小平从岳南来到中条山,并在阳城召开了中条区高干会议,指出“有武装就必须有政权,以政权的组织形式,才便利进行各种工作。在中条山建立政权,愈快愈好。”参加会议的县委书王铭三返回垣曲后,根据邓小平指示,迅速研究拟定了成立垣曲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具体事宜,因疲于应对日军不断的“扫荡”,直拖到9月才正式成立。
在讨论具体的成立地点时,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张秀英家,因她家所在的栗沟山重林密,人员稀少,地势险峻,张秀英一家又是穷苦人家出身,为人恩善,忠厚可靠,就决定把9月24日的抗日政府成立大会放在她家院里召开。
张秀英长期生活在山里,从小不识字,也没见过日本人,但她听说同善镇日伪据点的日本鬼子多么可恶,杀人放火,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令人发指,她也不懂得什么是共产党,但她熟悉的马品三、郭守洲这些亲戚都是不怕苦、不怕死的仗义好人,常来她这歇脚的王铭三、张培民这些共产党的官员都是那么和蔼可亲,他们钻在山里成立政府打日本,肯定是好事,她便由衷地喊道:“抗日政府领导人民打日本,就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坚决跟着抗日政府打日本!”
抗日县政府成立后,日军对望仙一带加紧了经济封锁和军事“扫荡”,加上蝗虫成灾,粮食绝收,根据地条件极为艰难,县委、县抗日政府工作人员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们一没固定住址,有时一晚上要转移好几个地方来住,防止敌人突袭,二是没有专门的炊事人员和锅灶,更没有屯积的粮食,工作是打游击,吃饭也是打游击,三天两头断炊,经常是糠菜树叶树皮度日。大年初一,他们断炊了,几名工作人员分头下去找吃的,有的在老百姓家对付一口,有的拿几个窝头回来,这就是他们过的春节。1942年11月,政府才成立一个多月,县委书记王铭三、县长张培民等5人,在芦园岳家洼居住时,5个人3天7斤麸皮还没舍得吃完,基本靠谷糠、玉茭皮、棠梨、野菜充饥。有一次,他们到张秀英家里自己做饭吃,张秀英看到王铭三吃饭时很费劲的样子,走近一看,见碗里净是糠菜,便伸手夺过饭碗,换上了自家的玉米糁糁饭。那几年政府工作人员到底在张秀英家里吃过多少饭,谁也计算不清楚,县委书记王铭三(后担任忻县地委、晋北地委、雁北地委书记、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党校第一副书记、第一副校长等职)动情地说道:“张秀英,真比我们的母亲还亲”。
1940年春,为应对“晋西事变”对地方党组织的破坏,县农救会秘书张予如等人通过北垛十八兵站调往太行抗日根据地工作,先后担任潞城县交通局局长、潞城县抗日政府县长、太行区邮电管理局局长等职,创办了《太行邮报》,组织上为解决其家属困难,特意将其长子小泉(又名张开基,后参加长江支队南下福建,担任顺昌县县长等职)安排到抗日政府工作,担任通讯员,将其妻子和次子小法安排到张秀英家里,名义上由政府供给其粮食,但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的吃粮全部由张秀英家承担。
日军“扫荡”时,情况一紧急,抗日县政府和县委“民运组”人员就到张秀英家躲避,吃的都是张秀英家里的,按照县委组织部长高向荣(后任太岳四地委青委书记、团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北京市电车公司书记、北京市交通运输局副书记兼政治部主任等职)的说法:“第一,张秀英大娘对抗日同志亲切可靠;第二,那里炭窑多,有住处,张秀英同志送饭方便。至于张秀英给我们送过多少次饭,谁也记不清。”

1943年后半年,由于日军“扫荡”,情况危急,抗日县政府管理员王英臣把政府活动经费五万元冀钞托付给张秀英保管,开始她不敢接受,怕担不起责任,经过王英臣细心解释,她才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精心保管了一个多月,直至日军“扫荡”结束,她才原封不动地把这笔巨款交还给王英臣手里。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政府和县委(又称“民运组”)工作人员经常打扰张秀英一家,张秀英一家是又出粮又出力,谁来了都当成自家的亲人,谁也没听到过她一句不耐烦、不亲切的抱怨话,她虽然不是党员,但却是垣曲籍很多抗日老干部心里的“大娘”。
1986年8月张秀英病逝,享年80岁,县委、县政府和很多从垣曲抗日根据地走出去的老干部,纷纷采取多种形式,为她进行了隆重的悼念。
你若喜欢,请在文末点赞,并点击“在看”+留言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


史光荣  作品集


史光荣丨我是母亲的靠背

史光荣丨亳清河的由来

史光荣丨父亲是我的教科书

史光荣丨嚼块馒头 也是一种幸福

史光荣丨留守中的村落

史光荣丨那树 那人  (散文)

史光荣丨寨里,曾经最古老的村庄

史光荣丨没当成干部的父亲

史光荣丨门前有颗白果树

史光荣丨亳城春色

史光荣丨夕 阳  (外一首)

史光荣丨麦收时节

史光荣丨扳犁

史光荣丨诗歌/听雨

史光荣丨诗歌/梅花开了

史光荣丨诗歌/苏醒的春天

史光荣丨散文/不再发怵的麦收

痛苦的记忆丨史光荣

史光荣丨小小说/第一书记

史光荣丨诗歌/给高考降降温

史光荣丨诗歌/ 六月的风(外一首)

史光荣丨小小说/扶贫

史光荣丨诗歌/乳名

史光荣丨诗歌/人到中年

史光荣丨纪实/击毙在垣曲的日军少将上田胜(上)

史光荣丨纪实/击毙在垣曲的日军少将上田胜(下)

史光荣丨诗歌/晋魂(组诗)

史光荣丨诗歌/秋天(组诗)

史光荣丨诗歌/秋心(外一首)

史光荣丨诗歌/初雪(组诗)

史光荣丨诗歌/石匠

史光荣丨诗歌/铁匠

史光荣丨诗歌/木匠

史光荣丨诗歌/初雪(组诗)

史光荣丨散文/平车曾是半劳力

史光荣丨散文/站在铁锨上滑雪

史光荣丨散文/过年从扫屋子开始

史光荣丨散文/年馍

史光荣丨诗歌/春天的姿势

史光荣丨诗歌/三月,岭回桃花开了(外一首)

史光荣丨散文||舜王坪的草

史光荣丨诗歌||一穗麦子

史光荣丨诗歌||  六月的油葵

史光荣丨散文||立秋荷塘漫步

史光荣丨诗歌||酸枣(外一首)

史光荣丨诗歌||秋雨

史光荣丨文史||抗日战争时期的垣曲关家“十八兵站”

史光荣丨散文||消逝的汽笛声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史光荣丨散文||取暖的日子

史光荣丨文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早期研究者裴丽生

史光荣丨文史||朱总司令营救垣曲12名党员同志始末

史光荣丨散文|| 从亳上的俗称看汤都地望

史光荣丨散文||在垣曲立抗战纪念碑的独五旅

史光荣丨小小说||宝儿

史光荣丨诗歌||  这场雪

史光荣丨散文|| 春联余韵

史光荣丨散文|| 文敏生首倡向焦裕禄学习

史光荣丨诗歌|| 绽放的桃花

史光荣丨散文|| 柳哨声声

史光荣丨诗歌|| 五月的乡

史光荣丨散文|| 亳清河最美八月天

史光荣丨散文|| 亳清河最美八月天

史光荣丨散文|| 抗战时期从垣曲走出的人民军队

史光荣丨诗歌|| 一排白杨树

史光荣丨诗歌|| 窑洞

史光荣丨散文|| 南圢坂人的孝和善

史光荣丨散文|| 搓澡

史光荣丨散文|| 抗战中诞生的垣南县

史光荣丨散文|| 开明绅士王玉书

史光荣丨散文|| 那年,那花椒

史光荣丨散文|| 运城市第一个全国劳模常亭安

史光荣丨散文|| 军民桥,一座有温度的桥

史光荣丨散文|| “农民书记”郭人健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常乾坤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车敏瞧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文道宏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狄循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张城垣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晁尚志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狄文义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杨小来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高风华

史光荣丨【致敬英雄】|| 垣曲籍抗美援朝英雄之鲁珉

史光荣丨诗歌||  老家的雪

史光荣丨散文|| 静听玉兰花开

史光荣丨散文|| 走进盬街

史光荣丨散文|| 家乡的荷塘

史光荣丨钩沉|| 关家“十八兵站”

史光荣丨散文|| 偶遇雪凇挂满坡

史光荣丨散文|| 嘉靖年间的廉政碑

史光荣丨散文||  大年初一送饺子

史光荣丨散文||抗日县长李从文

史光荣丨散文||亳清河,白鹭的家园

史光荣丨诗歌||名章上的忠诚

史光荣丨散文||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头的文敏生

史光荣丨散文||春天来了

史光荣丨散文||红色渡口记事

史光荣丨散文||清中期数学名家安清翘

史光荣丨散文||那棵泡桐

史光荣丨散文|| 遗体捐赠,两位垣曲籍革命老人的崇高选择

史光荣丨散文||到古城湿地看草原去

史光荣丨散文||父亲的砂火锅

史光荣丨诗歌||卢沟桥感怀(外一首)

黄河原创文学
  原创文学、精美图片、人物故事、信息资讯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