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真光丨散文|| 文坛的长青树——追忆李国文先生
文摘
文化
2024-10-16 09:12
山西
王真光,山东滕州人,笔名司马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供职铁路部门,已退休,爱好文艺,练笔写作,著有小说、散文、诗歌《铁道上的暗礁》《横渡印度洋回国记》《忆江南》《黄河长江我要为你歌唱》等。
最早知道李国文先生的名字,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上读到他的小说《改选》。时隔二十四年我才第一次见到国文先生。1980年,铁道部政宣部在济南召开全国铁路文学创作会议,由主持人铁宣部的王慧芹同志引荐,我认识了国文先生。在那次会议上,有三位作者重点发言,第一位就是国文先生,其他两位,一位是哈尔滨铁路局的张林,另一位是西安铁路局的莫伸。他们都谈了小说创作的体会。国文先生在发言中说:“……写小说,有多种写法,按中国的传统,章回小说是按时序写的,话说某年某月,某地某人某事这样写下来。这样写要花费许多笔墨。换一种写法,就是拦腰截断,从半腰写起,好比把一个萝卜从中间切开,把那个断面给大家看。那么,开头的那部分怎么办?可以倒叙,用倒插笔的办插进来。这在电影上叫‘蒙太奇’,中间也可用倒插笔。或者说用‘意识流’手法。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还要讲究‘龙头豹尾’就是要有一个厐然的开头,有一个有力的结尾……”他接着以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为例,给大家作了分析。这在他以后写的小说中,就用了这种笔法。和国文先生认识,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他平易近人,亲切可嘉。接触久了,就了解他是那样的淳厚坦然,诚恳仗义,所以我们最后成了莫逆之交。在以后的多次参加铁道部文学创作会,我们一同游览了西安的华清池、大雁塔、兵马俑、碑林、南京的中山陵、灵谷塔,武汉的黄鹤楼、山东蓬莱的蓬莱阁,每次见面都是促膝长谈。在和国文先生交往中,我还做了他的“中间人”。1982年,他获得《时代》文学杂志小说奖,杂志主编李广鼐先生邀请他到济南参加颁奖仪式领奖。但到火车站接他,都没见过他,认不得,所以李先生让我和黄强到车站去接他,把他送到舜耕山庄宾馆。颁奖会在济南珍珠泉礼堂举行。陪同他的除了我还有苗得雨,李广鼐。在那次颁奖会上还有苏州的作家范小青,范小青在发言时还讲了李国文的一个趣事,国文坐在我的旁边哈哈大笑。1984年,他的小说《花园街五号》发表后,上海电影厂的编剧张孟昭大姐要我和国文联系,能不能把《花园街五号》给上影厂拍摄?其实。她和国文都是南京戏剧学校的同学,不知她为什么没和国文联系却找到我,但我还是联系了,结果上影没拍成,让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由长影的李玲修编剧。1987年,时任《小说选刊》主编的国文,告诉我,苗长水的小说被选中获奖,想邀他到北京领奖并发言,要我告诉苗长水作准备。苗长水是苗得雨的儿子,所以我就与苗得雨几次联系把这事办成了。此外,我还为济南的两个文艺刊物向国文拉稿。李国文先生的文学创作很多,一系列的作品,小说、散文,洋洋大观。他每出新书必送给我。他嗜书如命是有名的,1962年他从劳动工地回北京后,在夫人刘士容的帮助下,埋头苦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并创作小说《冬天里的春天》。他告诉我,拿着小说稿到出版社,一个人都不认识,但被采用了。1982年这部小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后的一天,我到北京时想去看他,但不知他成住址,恰好我的姻姐张美瑞是铁路总医院的地段医生分管二七片段,李国文就住在二七路,她常巡诊到李国文家,和李国文夫妇很熟,于是就带领我前去,同行的还有王慧芹、张铁珊,都是李国文的熟人,到了他家,我们向他祝贺获奖,他从内室拿出获奖证书给我们看。他的夫人刘士容在一旁说:“整天,没日没夜地写,还算不错,得了奖。”李国文说:“搞文学,就得没日没夜地写。”刘士容说:“那也要注意身体!”可以看出刘士容的关心。之后,他陆续写出了小说《月食》《危楼纪事》《第一杯苦酒》《花园街五号》等。国文是小说家,又是散文家。到了晚年,改写散文,同时在《当代》《花城》《人民文学》和《文学自由谈》开设专栏,出版散文随笔集《大雅村言》《淡之美》等。在《文学自由谈》专栏写了历代文人的悲剧,后结集《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李国文先生(1930-2022)江苏盐城人,生于上海。在南京戏剧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志愿军文工团创作组长,中国铁路总工会文艺编辑,铁道部文工团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专业作家。1986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主编,直到1989年.2022年11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世事如烟,俱往矣。但李国文先生留存于世的大量文学作品,必将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黄河原创文学]已经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运城网信备案L00031号
黄河文学,就是令你喜欢!
若无特殊标记,刊文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犯,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