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4笔钱~

文摘   财经   2024-03-03 14:39   广东  

1、

这周美股和A股涨,港股微跌。



A股的小盘回暖比较多,春节前因为流动性问题猛跌下去的,春节后在逐渐恢复。

A股这一周多,也连续几天,迎来难得的阳线。


美股这边,纳斯达克100指数的上涨,受益于Magnificent7 大科技巨头的上涨。

涨到现在, 也开始出现了分化。


7家公司里,含AI浓度更高的英伟达、Meta继续创股价新高。

AI浓度小的特斯拉、苹果、google开始回调。



投资上,A股把以前每周双倍投入的金额,减少到正常的额度。


美股账户里,运气好,重仓了AI浓度高的票,账户收益继续创新高。

2023年下半年已经开始逐渐卖纳斯达克100指数,个股了。

下周如果继续涨,也会继续再卖出一份。


美股的生物科技指数,这几周也连续上涨。

这个指数,也是从2022年初开始投入的,到现在近两年,也开始有26%左右的收益。


投入的节奏,也会在朋友圈同步。



2、


看看A股整体的估值,从全市场来看,还是在历史的最底部一段区间里。

股债比值从2009年统计的数据以来,数值达到最高区域,2.55,历史百分位0.8%。

关于股债比值的介绍,可以点击查看:股债比值介绍

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


上周和朋友沟通业务,聊到一个理财平台,最近在首页重点推荐债券。


问了下原因。

原来是去年,重点推荐了不少量化基金,一些量化基金的策略,在小盘股、微盘股投入的比较多,去年业绩很好。


毕竟微盘股指数去年整体涨了50%。

但春节前的微盘股大跌,几天时间把50%跌没。


很多客户高点进入,之前的上涨没有完全吃到,但这波下跌结结实实吃到了。


之后,平台转而开始推荐债券基金。


不过债券基金虽然整体波动比股票小,也是有牛熊市的。

投资的时候也要做好波动的准备的。


尤其是长债,拿30年国债ETF来看,下面是这个ETF的日K线,一路上涨。



从2023年7月以来,价格从100涨到了现在的113,上涨13%,而最近这段时间,etf一天的波动就能达到1%左右。

对债券来说,这个波动是很大的。


所以买债券基金,尤其是长债基金,也是要注意波动和风险的。

现在1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的比较厉害,要买债券基金的话,可以看看短债基金。


4

上面提到的,理财平台,总是在高点推荐客户买,而追高买的结局,基本都是被套。


这个就是目前市场的现状,

虽然很多品种,长期看是可以贡献收益的,但投资者投资的姿势总是不对,

总是等产品涨到好,才会被发现,被推荐,被买入。


比如我的券商的客户经理,特别热情,就经常给我推荐产品,孜孜不倦,可有意思了。


从2022年后,先后给我推荐过什么品种呢?


开始疯狂安利私募里的期货管理CTA策略;

之后重点介绍雪球结构产品;

2022年-2023年是量化基金。


这些品种,在他介绍的时候,都非常火,收益也很好,很有吸引力。

但在他推荐后1-2年,都出现了风险。

如果都按照他推荐的买入,真的是精准踩雷,一个都没落下。

真的是「投资顾问反着买,别墅靠大海」~


投资品种,都会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周期。

投资之前,要先了解清楚品种的风险、收益特征,并且要了解处于品种的什么周期,再看是否要做投资。


就像现在,市场里不缺创新高的品种,也极具吸引力:


要不要投A股里的高股息品种?

要不要投长债?

要不要投美股指数?

要不要投虚拟货币?

……


5

我觉得建议是这样的:


先把家里的钱,所属的位置都放好,至少包括这4个方面:

覆盖生活6-12个月生活支付的钱;

家庭重大风险出现时的兜底保障;

稳健投资的钱;

博取收益的钱。


这4笔钱的作用,预期收益,能承受的风险,都应该梳理清楚。


第一,覆盖生活6-12个月生活支出:


我自己习惯单独把钱放在微众银行,这部分要的是安全、灵活,收益不是特别关注。

所以投点货币基金,或者R1、R2风险级别的理财就好。


如果有应急的事情取走一些,后面有收入的时候,就会继续补齐。

不管遇到收益多么好的投资机会,这笔钱,是不会动的。


这个习惯坚持很多年,持续这么多年下来,账户有近10万块的收益了。


第二,家庭重大风险出现时的兜底保障:


这部分是用保险来做的,之前一直介绍,全家人的保险都买齐了。


这部分就是避免,如果真的有重病,要花百万以上,并且没有收入来源了,至少可以安心治病吧。


或者真的是提前离开世界了,用保险赔付的钱,给家人未来的生活,做个保障。


我们总是希望幸运眷顾自己,但很多时候等来是意外。

有一些兜底保障,多一些安全感。


第三,稳健投资的钱:


这部分的钱,一般是存起来用于未来的,比如未来给自己的父母养老,给自己养老,给牛牛生活读书。


这部分的钱,就是保障,尽量不损失本金,在此基础上,争取多一些的收益。

可以用的工具,比如货币基金、R1、R2风险级的理财、大额存单、债券基金、年金险、分红险、黄金等。


比如,担心未来自己老了,没能存下钱来,现在就可以给自己买年金险,到60岁开始每年领钱,活到多少岁领到多少岁。


比如,未来牛牛的生活和读书,可以给他买点分红险,到了长大后,每年有分红的钱,给他未来去读书。

如果觉得他去海外读书,也可以考虑买香港分红险,这样提前做好准备。


年纪越大,我越觉得这部分钱的重要,这才是真正的「家底」呀。

尤其是收入比较大的家庭。


当然,如果家庭有很稳健的现金流,这部分的资金也可以考虑的少一些。


第四部分,博取收益的钱:


这些是可以投资到波动比较大的资产里的钱。


这里的钱,可以看如何做配置。


比如我自己,未来的配置,A股资产和境外资产,大概各自一半的比例。


也会用到「核心+卫星」策略:

比如70%的资产,作为「核心」,配置到风险较小,把握性更大的宽基指数,以及一些FOF策略上;

30%的资产,作为「卫星」,投资一些波动比较大,风险大的资产,比如个股,以及前面提到的虚拟币等。


6

回到前面的问题:


要不要投A股里的高股息品种?

要不要投长债?

要不要投美股指数?

要不要投虚拟货币?

……


可以先看看手上的钱是什么属性。

和要投资的品种的风险、收益是否匹配。


如果这笔钱就是权益投资里的钱,而且就是用来投入高风险的资产的,

那被套了,也能更有耐心等待;

即使最后都损失了,对自己的生活其实也没有啥影响。


7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在投资之前,要做好的功课。


这4笔钱,看起来没什么高深的东西~

我自己很早以前,对钱是没什么概念的,也懒得做这些规划。


随着投资时间的增加,看过太多的风险,慢慢觉察到这些基础工作的重要,


后来开始记账,记录收入、支出数据,把这些简单的理论落地起来。


即使不看账户,基本也能了解自己各个模块的钱大概是多少,波动是多少;

有了一笔收入,立马能知道怎么做好分配;

遇到了投资机会,也能很快判断,能拿出多少钱来投资;

当投资的品种遇到下跌,也能很快判断,自己是否有能力继续加仓,或者不能再加大仓位了。

慢慢的,对自己财务上的了解,进入正向循环,

就会很享受对资产做盘点,做总结,列收益目标。


我觉得这些,都是和金钱很好的互动。

更好感受到了,金钱的善意~


(仅作为个人投资记录,不作为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一颗财丸
平凡生活里,想和你做一场关于精神自由、财富自由的英雄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