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到底是涨还是跌?
所有人都试图去预测,接下来到底涨还是跌,能不能走出一轮牛市。
市场能走牛,通常要具体下列几个因素中的一个或者几个。
第一,良好的基本面。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
美国现在利率高企,但市场涨不停,主要就是因为经济太强劲了。
第二,充足的资金面。
资金和股价的关系,就像水和船的关系。
水涨船高。
资金能快速推动市场上涨,钱来立马就涨。
就像这两周的港股,外资重新回来,推动港股快速上涨。
第三,情绪面
投资者的热情起来了,跑步入市,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推动市场上涨。
这次上涨,不仅上交所交易拥堵,中银香港也在周一崩溃。
这一轮市场大家的热情尤其高。
一个是政策力度强大,
二是极低估值修复的过程,上涨幅度太大,有非常大的财富效应。
三是传播方式,现在网络传播的速度太快了。
从目前看,目前的行情,情绪先行,资金垫后,基本面还不明朗。
尽管可以掰开了,揉碎了去分析所有的政策,但很遗憾,
没人能判定最后市场的走势。
3.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可以把两种极端情况都预演一下,确保自己面对任何一种,都有应对的办法。
最乐观的:
这一轮是大牛市,比如沪深300指数再向上涨30%+。
今年沪深300已经上涨了17%了。
从技术上看,指数从底部反弹20%,就可以称之为技术性牛市了。
如果全年上涨达到50%+,是一轮很大的牛市了。
其实港股的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今年的上涨已经40%+了。
如果市场真的这样涨,自己目前的持仓,是否是让自己满意的?
最悲观的:
最近怎么涨上去,之后怎么跌下来。
市场再度回到低迷熊市里。
如果是这样,也能确保自己的持仓,是否拿的住。
4.
有了两种极端情况的推演。
就可以看看自己的现状了。
假期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目前的持仓。
美股资产目前占比不到15%。
因为前期一直卖美股还贷款,卖美股买分红保单。
人民币资产占比达到85%。
其中A股的个股和基金占比50.8%,已经回本。
港股28.8%,港股基金5.44%,已经有一些收益了。
这一轮行情下,目标是要做两个结构的调整。
第一,不同国家的资产配置更均衡。
人民币资产(港股+A股),控制在50%以内,下面是目标仓位👇
第二,稳健资产和股权资产更均衡。
有机会止盈A股和港股的话,拿出一部分资金继续配置些保本的稳健资产;
灵活的资金,可以买目前的美债,依然有吸引力;
长期的资金买分红保单,为10年之后的生活做好兜底准备。
长期稳健资产占总资产比例多少呢?
用国际上的通用方法的话,可以考虑:
「年龄」%,的比例来配置稳健资产,
「100-年龄」%的比例配置股权资产。
我配置大概总资产的30%稳健部分。
长期的部分占15%-20%左右。
这个是这一轮市场,调结构的2个目标。
5.
有了清晰的目标,就可以安排后面的止盈动作了。
第一,人民币资产挪去美元资产的部分,以及挪去稳健资产的部分,根据收益率止盈,见好就收。
基本总收益能达到20%-30%,就可以考虑止盈,来调整持仓的结构了。
因为如果市场真的是涨了一阵子又跌下去,真的不太能接受85%的持仓,再继续跌回谷底。
第二,人民币资产占比45%的部分,不会轻易卖出。
这轮牛市帮还清贷款,如果还能帮助攒两笔稳健资产,觉得基本实现了对这轮上涨的期待。
所以如果结构调整好之后,股权部分不会轻易卖,除非市场涨得真的非常贵了。
能冒险的原因是,即使这部分资产,又继续跌回原来的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三,卖资产的顺序
优先卖出不会长期持有的品种。
比如,
一些基金经理离职了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就会考虑盈利之后卖出。
原本是冲着基金经理买的,但人都走了,就考虑卖掉。
比如,
相对沪深300指数而言,创业板、科创板指数基金会考虑先卖出。
因为如果经济真的发展不好,至少沪深300指数里的这些公司,是核心企业。
所以接下来的整体目标就是调结构,
「稳健资产vs股权资产」,「人民币资产vs美元资产」
调整好结构之后,
如果真的是大牛市,也有足够的仓位能跑收益;
如果市场大下跌,也实现了这轮市场的目标。
6.
牛市里有几件很容易让人亏钱的事情,要注意:
第一:市场刚开始上涨,浅浅买,涨得越多,买的越多。
这种操作很容易在前面肉肉没吃上,最后的下跌全赶上。
这涉及到左侧投资和右侧投资。
像我自己一直是左侧投资,在下跌的时候,识别资产价值,买入,长期持有,拿得住。
右侧投资,通常是在市场发动之后迅速行动,这个对交易能力要求很高。
坚持好自己的风格,如果反复变换,就很容易被打脸。
第二:牛市里要屏蔽市场的声音,更关注自己的需求和资金。
牛市里很容易有一个假象,好像人人都赚了超级多的钱。
会容易产生着急、焦虑的心态。
投资是很个人的事情,一定是向内追求自我情绪的稳定,自我资金的增值,不是盲目和别人对比。
从数据上看,长期能在市场上赚到钱的人,比例可能也就20%。
市场涨得越猛,后面恢复平静的时候,可能跌得会更惨,大家的心理落差会更大。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是紧紧围绕着生活目标开展的,先有生活目标,才有匹配的投资策略。
这是一辈子的历练和修行,别着急,来日方长~
(仅作为个人投资记录,不作为投资推荐,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