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正式诞生至今已经11个年头了[1],仅仅11年时间CRISPR-Cas就风靡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各个角落,迅速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界,开启了商业化进程。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在2020年获得诺贝尔奖化学奖,可见这项技术的强大。
CRISPR-Cas起源于细菌中抵御外源病毒和质粒DNA入侵的获得性免疫机制系统。它能够识别外来病毒携带的核酸序列,并且切断这些核酸序列,达到抑制病毒繁殖的效果。CRISPR-Cas系统可分为两个大类,总计6个亚型。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第二个大类里的Cas9(II型)、Cas12(V型)和Cas13(VI型),他们具有设计和使用简单、特异性强、可编程、效率高等优点。CRISPR-Cas9是发现最早、商业化进程最快、也是最为熟知的技术,不过它也存在着只能靶向DNA、蛋白体积过大、脱靶效应等方面的不足。同时,CRISPR-Cas9专利保护非常全面,涉足该领域的企业很难有绕过相关专利的空间。
本文将要介绍的CRISPR-Cas13是唯一靶向RNA的CRISPR-Cas系统,极大地补充和拓展了该系统的应用范围,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同时由于CRISPR-Cas13发现相对较晚,专利覆盖范围较CRISPR-Cas9相对较窄。
01 CRISPR-Cas13介绍
CRISPR-Cas13系统是由单一的效应蛋白Cas13和crRNA组装形成复合物,Cas13蛋白在crRNA的引导下可以靶向与crRNA互补配对的序列,并进一步切割靶序列。由于不少疾病的根源在于RNA,而CRISPR-Cas13能够高通量地实现对RNA的编辑与调控,因而能在更广泛层面上实现对于基因功能的调节,对于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具有深远的意义。
截至目前,共发现有6种效应蛋白属于这个家族,即Cas13a(C2c2)、Cas13b、Cas13c、Cas13d、Cas13X和Cas13Y。这6种Cas13亚型蛋白均小于Cas9蛋白,因此CRISPR-Cas13更容易被承载于载体中,开发其临床应用。Cas13a(C2c2)是发现最早的效应蛋白。Cas13X和Cas13Y是最新发现的效应蛋白,其中Cas13X是目前报道最小的RNA编辑工具,更容易利用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实现体内递送,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大的前景。Cas13d是另一种体积较小的蛋白,可以用AAV载体进行包装,Cas13d蛋白介导的RNA敲除效果相对于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特异性。
02 CRISPR-Cas13应用-诊断与检测
在诊断领域,相比于基于Cas9系统的诊断试剂检测耗时长且需要变温反应,Cas13蛋白因组成简单、无需变温且检测快速,而更具优势。基于CRISPR-Cas13系统的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及癌症相关突变基因、耐药基因等方面的全面检测。
数据来源:Feng Zhang, 2017[4]
02 CRISPR-Cas13应用-新型疗法
Carver Biosciences是由普林斯顿大学Cameron Myhrvold教授于2021年创建的专注于开发CRISPR/Cas13抗病毒药物的生物技术公司。其设想是利用CRISPR/Cas13,开发靶向切碎病毒RNA序列的新疗法。该疗法力图提供一种可编程的抗病毒疗法开发平台,只要改变gRNA序列就可以用于治疗不同的病毒类型,并且可以迅速对新出现的病毒做出反应。2022年9月,Carver Biosciences宣布完成种子轮融资。
除了使用具有活性的Cas13来对RNA分子进行编辑外,还可以通过突变获得失活的Cas13蛋白(dCas13)。dCas13蛋白虽然失去了切割酶活性,但仍保留靶向目标RNA的结合酶活性,将其与其他功能蛋白结合可以实现靶向目标RNA的特定功能。
许多遗传疾病是由单碱基突变引起的,如早衰症和苯丙酮尿症等。研究者通过将失去剪切活性的dCas13蛋白与脱氨酶ADAR2融合,并解除ADAR2的底物偏好性,开发出能够实现碱基水平的基因编辑RESCUE系统,其能够对特定的碱基脱氨,具有将碱基A转化为碱基I以及将碱基C转化为碱基U的能力[6]。这一类基于CRISPR-Cas13系统的碱基编辑器,具有治疗单碱基突变疾病的潜力。
Beam Therapeutics是由张锋教授、刘如谦教授于2017年创建的首个利用CRISPR-Cas单碱基编辑技术开发新型药物的公司,其核心技术是能精准地对RNA或DNA上的单个碱基进行编辑。此外还拥有基于CRISPR-Cas的基因编辑技术,以及电穿孔法、LNP、AAV的不同的药物递送模式。2020年2月,Beam Therapeutics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共筹集1.8亿美元资金。
图5 Beam Therapeutics
将Cas13效应蛋白导入靶细胞或组织后切割目标RNA使其失去功能,有可能用于实现相关疾病的治疗。所有RNAi、ASO药物靶点都可能是CRISPR-Cas13进行RNA敲低治疗疾病的潜在靶点。例如,CRISPR-Cas13高灵敏性且选择性地敲除突变的癌基因相关的RNA,从而特异性地作用于癌细胞。利用Cas13效应蛋白也可以同时敲除与特定疾病相关的一组RNA,比如通过敲除与代谢调节相关的RNA而达到研究或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Arbor Biotechnologies是由张锋教授在2016年创建的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疗人类疾病。自成立以来,其建立了行业内最全面的包括CRISPR-Cas13在内的基因组编辑工具。该公司除了专注于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基因药物研发以外,还与其他公司合作开展了多项基因编辑和体外细胞治疗项目,以扩大其CRISPR-Cas的应用范围。2021年11月,Arbor Biotechnologies完成最新的B轮融资,价值2.15亿美元。
图6 Arbor Biotechnologies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信息
图7 辉大基因
实际上CRISPR-Cas13系统在临床应用上的一大阻碍是Cas13蛋白对非靶点RNA的旁切活性,已有证据表明旁切活性会对动物细胞和个体产生一定毒副作用。同时,将这类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临床必须要从效率、脱靶、递送载体三个方面进行优化,体内编辑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旁切活性的降低乃至消除。因此,只有递送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才能使CRISPR-Cas13技术早日应用于临床。
03 总结与展望
CRISPR-Cas13作为唯一靶向RNA的CRISPR-Cas系统,有着独特的安全性优势和应用范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应用空间十分广阔。目前该技术最成熟的应用场景为诊断与检测领域,此外,在抗病毒、单碱基突变疾病治疗、RNA敲低等新型疗法方面已产生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出现了一批踌躇满志的初创企业。相信未来随着递送载体的进一步优化和旁切活性的降低,以及基因编辑效率和选择性的进一步提高,CRISPR-Cas13将有望改变众多疾病的诊疗现状。
作者:苏福宝、吴莎莎
◢ CDD服务——基于专业技术、行业格局、商业价值综合评估
◢ 行业研究报告——全面了解行业现状,预测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