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要坐在最后一排,要不我就不上学了!”

文摘   2024-07-27 12:47   河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725日星期四

19:0020:00

河南省乔朝霞名班主任工作室

举行了“周四碰撞案例研讨活动”

005

本期活动案例来源

高中二组

本期活动组织安排

高中一组

活动主持:李艳军

材料整理:王瑞红

参与讨论人员:乔朝霞 ,张瑞昌,常馨允,王霄,苏可双,郝利红,尚芳芳,李菲菲,史素娟,孙玲,雷敬娜,李艳芳,刁明明,李丹,孙珂,张媛媛,苏方旭,张淇,李艳军,张志强,赵志国,王瑞红。感谢这些老师的积极参与并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希望对大家的班级管理有帮助。

       让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则案例吧!

亲爱的老班们,这是不是我们常见的案例?

你的身边是不是也有像小欣一样

的孩子?

您将如何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

看看工作室的老班们有什么高招吧!

   

主持人:李艳军

今天是7月 25 号,我们工作室又迎来了新的一期案例研讨。首先欢迎各位参与研讨的伙伴,为你们的积极热情点赞。相信,今天的研讨,一定会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一些专业思考和方向引领。下面开始我们的研讨

乔朝霞

 

相约周四,激情碰撞

张志强

 

班级滚动调换座位是为了照顾每个学生,让学生受到公平待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学生们非常认可这样的座位安排方式。但是在小欣这里却成了问题:小欣喜欢坐在最后一排,甚至发展到不让做到最后一排就不来上学。班主任的好意却成了小欣不上学的一个原因,这真让人感到意外。对于小欣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找到小欣喜欢坐到后面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有果必有因。她这么执着坐在最后一排,一定是有原因的,根据原因采取对应解决办法。比如她害怕老师,那我们就要从师生关系角度着手;如果是她在后面离老师远了就可以在课堂上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像看小说,睡觉,甚至玩手机,我们就需要从学习动机方面入手;如果是在后面才可以很容易看到她喜欢看到的人,那我们就要从青春期问题加以解决;如果她觉得在最后面才是安全自在的,那我们就需要考虑她的交际问题;如果她觉得这条班规她不想遵守,那我们可以在遵守班规、尊重规则方面加以引导。对于如何让小欣向老师敞开心扉,道明原因,在此不再说方法,这将成为另一个问题了。

  2.不妨给小欣立一个约定,在前面某个位置坐一定的时间,如果她还是不适应,可以考虑在后面坐着,但是在学业上要有要求。当她同意在前面坐了,班主任、任课教师还有同学结合上面第一点中的原因,帮助小欣去感受到在不同位置学习其实挺好的

  3.要注意小欣的心理发展变化。虽然案例中提到小欣妈妈带孩子看过医生,心理测试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她因为一个座位问题就不来上学这么偏执的想法并付诸行动,我们姑且不据此断言她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但是起码说明了孩子的思想不成熟,认知有偏差,老师要多关注她

李艳军


面对小欣同学因为座位问题而不愿意来上学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来处理这个问题:

1. 尝试了解小欣为什么坚持要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与她进行一对一的谈话,了解她的想法和感受,可能是因为注意力集中问题、与同学的关系或是其他个人原因。

2. 与小欣的家长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同时,表达对小欣的理解和支持,让她感受到学校是一个安全和包容的环境。

3. 虽然班级有座位滚动调换的规定,但可以考虑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小欣一些灵活性,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允许她坐在后面,同时解释规则的重要性和对其他同学的公平性。

4. 如果决定给予小欣特殊考虑,可以设定一个时间表,逐步让她适应不同的座位,最终能够接受正常的座位调换。

5. 如果小欣的问题是由于学习压力或其他心理因素导致的,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或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克服困难。

6. 鼓励同学们展现同理心,为小欣提供友谊和支持,帮助她更好地融入集体。

7. 与小欣的家长保持密切合作,确保家庭和学校在处理问题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8. 与小欣一起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步骤。

9. 使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小欣展现出积极的行为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她的积极行为。

10. 即使问题看似解决,也要持续关注小欣的情况,确保她能够长期适应并感到满意。

在处理这类问题时,重要的是要保持耐心和同情心,同时也要坚持公平和一致的原则。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小欣逐渐适应学校环境,同时也维护了班级管理的整体秩序

张瑞昌


打开心灵的枷锁,直面生活的馈赠

首先肯定孩子,同情孩子,理解孩子,和孩子促膝谈心。打消她心灵的顾虑,取得思想的认同。让她说出坐在后面的原因。她已见过家长的工作环境,知道生活的艰辛,家长的不易。老师位置的调动也是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学会合作共享,坐在前排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争先意识,能提高自我的约束力,使我们的上课更高效,学习更愉快;一直坐在后面,表面是坚持,是个性,是自我意志的体现,实则何尝不是逃避,是安于现状,是不思进取,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足。面对现实,与其逃避,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自己,拥抱现实。世上别的东西都能挑,就是日子没法挑。

其次,要她认清自己,感恩生活。逃避、任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来上课,不来上学,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弱者的表现,这是你心中想活出的样子吗?我相信小欣同学不愿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高中是非义务教育,上学是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不是为老师,也不是为同学,更不是为家长。高中生就应该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直面自己弱点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每一个挫折,每一个不适应,都是成长的契机,以前不适应不代表现在不适应和未来的不适应,勇敢一点没什么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用智慧来分辨二者的不同。我们要有感恩的心态去对待生活,去迎接生活的赐矛和心灵的挑战。走出狭隘的自我,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快乐生活,自在成长。

  第三,结合家长做好心灵攻坚战。设身处地,现身说法用同理心触动孩子的心灵。让家长用她成长过程中精彩的故事和生活的点滴,让她重塑自信,让她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分清眼前和长远,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和老师的心思。老师也是一样,生来平凡,也有过畏惧、懦弱、任性,也有过反思和成长。勇敢一点,不要让自己失望,不要让爱我们的人失望,就是一份孝心,一份责任心。所有生活的赐予都是为了让我们成长的更好,孩子,关心你的人都相信你,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勇敢一点,重拾自信,唱响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乔朝霞

  

   大家都认识到先找原因,再定策略。因为案例所给的信息不是特别充分,所以,需要我们从类似的学生身上去查找原因

常馨允

 

1.深入了解原因:

与小欣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她为什么坚持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是不是因为视力、听力问题,或者是对环境、同学的某种不适应?尝试从她的角度理解问题,展现同理心。

2.家校合作:

与小欣的妈妈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探讨问题的根源和可能的解决方案。妈妈可能了解小欣的更多细节,她的观察和建议可能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3.灵活处理座位问题:

如果小欣的坚持不影响其他同学和班级秩序,可以考虑在一定时间内让她坐在后面,作为过渡性的安排。同时,可以设定一些条件或期限,比如一个月后重新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座位。

4.提供心理支持:

虽然心理科测试没有问题,但小欣的行为可能仍然反映出某种心理需求或不安。可以考虑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师与她谈谈。鼓励班级里的其他同学和老师也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5.增强班级凝聚力:

通过班级活动或团队建设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小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引导同学们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不同需求和选择


乔朝霞

 

这则案例中的小欣,是个非常自我的孩子,她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班级的规章制度,达不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以不上学来要挟父母和老师。

我想我们首先要来分析一下她为什么喜欢坐在最后一排,因为案例所提供的信息有限,我们只能大概猜测原因所在。首先,学生喜欢坐在最后一排,有的时候是自己贪玩,对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所致。坐在最后一排,离讲台最远,也是老师视野盲区最多的地方,在最后一排,可以做很多课堂不允许做的事情,学生感到自由放松。

其次,有的学生胆小敏感,不愿意被老师关注。坐在前面,一举一动,老师尽收眼底,还可能经常提问你。坐在最后一排,就可以逃避老师的监督和关注。

  第三,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隐私意识、自我意识都逐渐增强,他们对独立和私密空间的渴望更加强烈,在教室,他们喜欢在固定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专属感,在这里他们不被打扰,他们可以随意控制自己,而不被外界窥视

王霄

  

总坐最后一排的学生,他们从心底不希望得到老师太多的关注,这个学生可能年龄小,不自信,不想和老师们有太多接触,并且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老师给一些适度的关爱,不必特别亲昵,过多的关注和关心,反而会让他更不适应。适度的关爱,让学生既体会到老师眼里是有我的,老师对我和别的同学是一样的,那么等逐渐熟悉起来,关系的转变也会变得简单。二是老师个人也不必纠结学生一直坐在最后一排,和家长沟通后,在影响班级整体的情况下,同意她坐在最后面就可以,我们要坚信,事情一定会变好

苏可双

 

  小欣同学不上学只是一种表象,肯定还有深层原因,虽然妈妈曾经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心理科测试没有任何问题。然而当妈妈带她去看过打工的地方后她同意上学,证明她是有自知力的,她憧憬和向往美好,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一遇到座位问题她就不上学,看似是座位问题,其实背后应该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自卑感、不安全感、被忽略感等。

  我们如果想解决她不上学的问题,可以先探明最后一排对她来说怎么了?她为什么想一直坐在最后一排?坐最后一排可以给她带来哪些好处?如果我们直接询问得不到回答时,也可以询问她坐在最后一排时的躯体是什么感受,通过她的躯体感受了解她想坐最后一排的原因,还可以询问假如她没有坐在最后一排身体哪个部位最不舒服?

  总之,我们只有知道了她愿意坐最后一排的原因之后,才可以在那个地方做工作,让她回到学校。如果不了解原因只是劝说她回学校,也许在我们的劝说下她会暂时回来,但今后遇到座位或者其他问题,她可能会再次不上学

郝利红

  

情况分析:

1. 探究小欣同学因为座位变动而不想上学背后的心理原因,可能是对变化的适应困难,导致产生焦虑和不安。

2. 考虑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例如对自主选择权的渴望、对归属感的需求等。

解决方案建议

1. 与小欣同学进行深入的心理辅导,帮助她适应变化,调整心态。

2. 考虑根据实际情况为小欣同学调整座位,以满足她的合理需求。

3. 组织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班级氛围。

4.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心和引导小欣同学,给予她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尚芳芳

  

  首先,我留意到案例中两点内容:第一,妈妈带小欣进行心理测试没有发现问题,这一点会让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减少很多困难;第二,看完妈妈打工的地方后小欣决定回校上课,说明小欣心怀感恩、品行尚佳。这两点信息足以让我们对小欣的转变充满信心。

  我会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1.家访沟通,深入了解。心平气和地和小欣进行交流,探寻小欣坚持做到最后一排的真正原因,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疏导。2. 解释班级座位滚动调换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告诉小欣个人和集体互利共赢的重要性和好处。3.如果沟通不畅,可以和小欣约定实现一个目标后允许她多一次自由选择座位的机会,让孩子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转移注意力或者放下内心的固执,通过集体活动和结交新朋友从而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相信最终小欣会对这项规定欣然接受

乔朝霞

  

针对于大家分析的各种原因,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小欣执意选择坐最后一排的原因,执拗的孩子往往不好沟通,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不懈努力,掌握背后的原因。

其次,要通过目标引领、团建活动,帮助小欣树立目标,感受集体力量,从而激发她学习的动力和在集体中生活的兴趣。

第三,班主任要和任课老师多交流,通过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对小欣的持续关注,让小欣明白,并不是在最后一排就可以脱离课堂,老师的关注一直都在。

第四,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小欣的优点,及时表扬、放大,从而增强小欣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提高小欣对自己成长要求,激发她的上进心。

第五,班主任要在班里召开班会,制订座位调整制度,引导小欣树立规矩意识,并将其纳入某一小组内,让她在小组内感受到被接纳,被需要,激发她对小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六,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小欣的妈妈对孩子的成长非常关心,也在积极采取措施。班主任和家长要经常联系,积极沟通,达成共识,共同教育小欣健康成长。

  其实,既然最后一排是小欣的执念,也可以以此作为对她的激励

史素娟


  刚分班的班级里也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我觉得可以先考虑座位安排的灵活性让小欣同学先坐到那里,然后再通过与家长沟通,侧面观察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再与小欣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让她感受到老师的支持和理解,让她逐步适应,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活动中,时不时给出正面激励,向小欣解释班级规则(包括座位调换)的重要性,以及这对每个学生都公平的原因,让她学会适应和接受一定的规则和变化

雷敬娜

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涉及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而如何有效处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典型案例。在这个案例当中,小欣同学由于个人的原因要求固定自己的座位,影响了班级制度的有效落实。在个人的不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后,便不来学校。小而言之,是学生的一种任性。作为班主任,本着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关注一下学生:

1.小欣之所以产生想要一直坐后面的想法,还是要从根本上找原因。班主任可以单独与小欣谈话,语言尽量平和亲切,要平等的与小欣交流,在交谈当中去探查小欣有这样想法的真实原因。然后根据原因从多角度的想办法开导小欣。

2.妈妈带着小欣看过自己工作的地方后,她表示愿意回来上学。可见,小欣对于学习和上课还是有主动性的,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调动班级中小欣的好友或班干部的力量来帮助她转变。

3.班主任可以找其他学生谈话,在没有完全转变好小欣的心理工作之前,可以利用冷处理原则,让她暂时坐在后面。但要征得原本在这个座位上的同学同意,以个人自愿调换的名义。以帮助小新进步为由和那位同学达成统一战线,之后再采用合适的方法转变小欣。

4.其实在班级当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学生。小欣同学不是一个个例,可以结合小欣同学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来和小欣做同桌,陪伴一段学生,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小欣还是在班级当中缺少安全感,班主任还可以与科任老师结合,多表扬,多鼓励。

5.创设一定的班级活动,是小欣同学乐于参与,也比较拿手的。让她有参与感,获得感。

  6.可以整体调换教室的座位,比如采用小组合作,打乱之前的座位排序。让小欣明白班级为她所做的努力,让她尽快转变

李菲菲


小欣同学的执念,我们需从以下几方面来应对:

1.正确看待小欣的想法,孩子只想坐最后一排未必就是问题学生,也未必就是不爱学习,不求上进,教师可以多方面观察了解,多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帮助孩子解决自己的个性与班级的座位滚动轮换制的矛盾,共同研究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小欣的问题在于,不让她坐最后一排就不上学,座位的问题是导火索,根本的原因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合作去查找,帮助孩子打开心结。同时也是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个导向。

  3.班主任可以根据小欣的情况,设计安排一些班级活动和班会,以促进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等为主

李艳芳


1.看到案例中的小欣,我想起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学生,我的班级座位分配是按积分挑选,我每次鼓励她挑前面,她总是坚持挑后排,我观察这个学生就是那种不喜欢被老师关注的,学习也有些被动,好在我发现她很喜欢数学这个学科,我就经常鼓励她问数学问题多和她沟通,也会经常在班上表扬她数学学习状态好,慢慢的提升了她的学习积极性!

2.乔老师说的小欣同学执念触动了我,除了多和这个孩子沟通,慢慢走进她的内心以外,也可以利用她的这份执念,给她设置一些小目标,如果完成,就奖励她坐后排

乔朝霞


我总在想,教师也像厨师,给我们什么样的食材,我们就要根据食材的特点,作出最美味的食物,让每种食材都呈现出它最有价值的一面

王霄


无论哪种方法,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她始终要坚持坐后排的原因,而这个原因需要时间,需要一些信任,需要一个过程才能了解


李艳芳



爱做饭的人,做好一份美食是很有成就感的,老师也是,处理好学生问题,能帮助到学生,我们也很幸福

刁明明

 

小欣的“最后排”执念或许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达,并非是病态,但也需要班主任以及家长感知她的需求,正向开导。

1.班主任老师有必要联合家长,必要时组建班级友谊小队,尝试走近她的“最后排”世界,剖析原因,了解其心理需求,循序渐进般满足其需求,调整她的心理状态。

2.小欣的“最后排”执念并非病态,所以同学和老师需要常态化看待,帮助和关注无需刻意,优秀表现可以高调表扬,“最后排”也可以作为奖励机制。

3.转变一个孩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家长、同学持久的共同助力,耐心、真诚相待必定换来小欣的转变

李丹


小欣同学的情况听起来确实有些复杂,但别担心,我们可以一步步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理解小欣同学的需求和感受。她可能觉得坐在后面能给她一种安全感或者熟悉感,所以对新座位的变动感到不安。我们可以尝试与她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倾听她的想法和担忧,让她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她解释班级座位滚动调换的意义和目的,比如促进同学间的交流、避免视力问题等。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提出一些折中的方案,比如给她一段时间适应新座位,或者在新座位旁边安排她熟悉的朋友,以减轻她的不安感。

如果沟通后,小欣同学仍然坚持要永远坐在后面,我们可以考虑从她的家庭环境、个人习惯等方面入手,了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也许她在家里的座位也是固定的,或者她有一些特殊的学习习惯需要坐在后面。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后,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我们也可以邀请小欣的妈妈参与进来,共同商讨如何帮助小欣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毕竟,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小欣同学因为座位问题而拒绝来上课,我们需要及时与她保持联系,了解她的近况和想法。同时,我们也可以尝试通过其他方式与她建立联系,比如通过微信等渠道,让她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和关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作为班主任,我们需要用心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并尽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孙珂

 

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习惯、偏好和舒适度区域。已知小欣同学的情况已经通过心理测试排除了心理问题,且她的要求坐最后一排,这个座位属于大部分同学不愿意选择的位置。未对班级其他学生利益造成不利影响,那么尊重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包括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班级制度是为了维护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间的公平竞争而设立的,但并不意味着它不能灵活调整以适应个别学生的特殊情况。因此,在遵循基本规则的前提下,适度地调整制度以满足个别学生的合理需求,是符合教育学原理的。

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安全感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小欣同学可能因为某些个人原因,而更倾向于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这种偏好可能是她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有助于她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或减轻心理压力。如果强行改变她的座位安排,可能会破坏她的心理平衡,导致学习效率和兴趣下降。因此,尊重她的选择并帮助她保持这种心理安全感,对于她的学习和成长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我会在充分了解小欣同学的需求和情况的基础上,尊重她的选择并适当调整班级制度以满足她的合理需求。同时,我会向班级其他同学解释这一决定的原因和目的,引导他们理解和支持小欣同学的选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包容的学习环境。此外,我也会持续关注小欣同学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张媛媛

 

这个学生看似极端,其实平时也常见,我觉得乔老师分析的“这个学生自我意识强”这点我很认同,我想我们需要采取一种既尊重学生个体需求,又维护课堂秩序的策略。通过和这个孩子平和的交谈,了解其背后深层次心理及情感原因后再行动,做法不拘形式,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和同理心,后期也要多关心关注这个孩子,确保她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要相信,所有走进学生内心的教育会无往不胜

苏方旭

 

面对小欣同学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处理这类问题时需要细心、耐心和同理心。

深入了解原因:1.与小欣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了解她为什么偏好坐在教室的最后排。可能的原因包括害羞、注意力集中问题、视力或听力问题,或是对班级氛围感到不安等。

2.与小欣的家长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心理状态,看看是否有外部因素影响了她的行为。

专业咨询:考虑邀请学校的心理咨询师介入,为小欣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如果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师,可以推荐小欣和家长去专业的心理机构进行咨询。

灵活调整制度:

1.考虑在班级座位制度中加入一定的灵活性。比如,可以设定一个“舒适区”,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座位,同时保证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坐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2.如果小欣有特殊需求,比如听力问题,可以考虑让她坐在更靠近讲台的位置,以满足她的需求,同时鼓励她参与课堂活动。

增强班级归属感:

1.组织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小欣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一部分,减少她的孤立感。

2.鼓励小欣参与班级管理,比如担任小组长或班级活动的策划者,增加她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持续关注与支持:

1.定期与小欣沟通,关注她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与她的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小欣的成长和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3.建立正面的班级文化:强调班级的包容性和尊重,鼓励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张淇

 

我们班是2周一换座位,前后滚动式且六组交叉着来的,但就在今年暑假前的这一学期,男生Z开始频繁的如案例中的小欣一样不满座位了:

第一次是,他说不想和另一男生Z(我班第二名)坐同桌,再三询问后,他说是小学时和他闹过别扭(了解后,是Z同学因R同学不经自己允许就喝人家水杯里的水)。听完后我并没有同意给他调座位,安抚后说下次会注意。

第二次是仅仅坐在了Z同学后面,R同学又开始不满了,换座位时还给我使眼色,我没搭理他,说先让他坐下,后来就闹了出不得不请他家长过来开导他的“请家长”事件,期间Z同学表态说想坐后面谁也不打扰最好,要么就不上了。但最终我并没如他愿,因为班级规章制度是约束也是方便全班同学的,和家长表示了我的“无规矩不成方圆”的态度后,R同学家长也没意见,开导R同学后还是让他坐回原位了。

第三次是闹的最凶的也是最后一次。这次是坐在中间第一排,他不愿意。午休时到办公室找我商量无果后,他便直接回班里把自己的桌子给搬到讲台上了,我紧跟其后,以桌子凳子都是学校的,班级有班级的规章制度为由不允许他搬到后面去,并且他的组也该轮到坐在前面了。他每次只会流眼泪,但说的话却不得理,因此班里也没同学支持他,更没有同学同意和他换座位,我也没有心软。后来的结果是他还是把桌子凳子搬回原位坐下了,只是接下来的上课状态不太好,一直低着头不回应老师,我比较担心,便打电话和他妈妈说了此事,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原来是受R同学的龙凤胎妹妹影响,她前一周在她班里闹过这么一出,她班主任没怎么处理也就默认她私自换座位了。了解完后我庆幸坚持班级管理原则没同意R同学换。后来我邀请他的家人(爸爸)来校陪餐,顺便反映了R同学总不满座位的这一情况(要么是想和关系好的同学坐一起,要么是想坐好似无人管的后边),再结合Z同学上课爱说话的情况,以及他的各科成绩后,和他爸爸一起开导了后好了很多。

有时候感觉大一点的中学生更会试探老师,即使是我这从六年级带到现在教了有3年的学生也怪任性的。个人觉得还是要坚持原则,即使有让步也要讲好条件,违反一次必不妥协第二次;其次就是从家庭入手,与孩子父母沟通的同时还是要坚持原则的,对孩子来说将来这个“原则”则是他的底线;然后是心理开导,对于动不动就拿不上学来要挟家长的孩子来说,感觉多少还是有原始事件或类似事件给孩子产生了心理上的影响。

关心照顾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固然重要,但在足够尊重孩子的过程中孩子还是有无理要求却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乔朝霞

 

案例来源于工作室的真实收集,当然也要进行重新完善。大家就案例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启发思考,指导实践,正是我们这个活动的初衷。也希望大家能就各个案例,提出方法策略。至于实施,还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就像每项制度的制定一定是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才能贯彻落实的。座位问题是个常见问题,我们班实行小组划分区域的做法,具体问题,内部解决,老师只是提建议,更多的是组长带领大家商量完成。效果还是不错的

 舒适区的设置和同时保证所有人都有机会的方法合二为一,很赞

赵志国

 

1.老师为什么这样订座位班规,那就是在老师心目中位置是有区别的。2.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去看心理医生,是家长觉得孩子有心理问题,这都是给孩子的消极暗示

王瑞红

 

小欣同学的问题我认为是目前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类宠溺型学生的典型问题,学生表现折射出家长在家里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导致学生在集体环境中仍然提出个性要求,并且要求老师改变班级制度,这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大局意识的表现,但是这也体现了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

1. 沟通探因明理: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需要与家长和学生本人认真沟通,拿出点耐心,更应该有同理心,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这种需求背后的深层原因(以上老师分析较多,不再赘述)。最后我们需要让家长和学生意识到班级管理和约定俗成的制度是不可以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可以考虑小欣本人的意愿,但是不可以改变制度;对于家长,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沟通,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大大超过我们老师的,小欣妈妈的一句话可能让孩子无法改变,我们和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让小欣走出心理怪圈,走回正道,这是帮助小欣更好地进入社会,一旦小欣妈妈能够更好的配合,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 关爱重视引导:小欣们大都是与同学和老师关系相处一般,特别是对学校的制度,对于老师的看法,他们也许就与某位同学或者老师心理有隔阂,不愿意坐到前面,不管什么原因,小欣不想被老师关注,与老师拉开距离是事实,我们需要一定的关爱,不管是班会课、班级活动让小欣们积极参与,暗中找学生助手主动接近她,如果聊得比较好还可以让小欣当课代表等等,孩子们如果被重视、被需要,他们就会主动去承担一些任务。当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非常和谐时,也许小欣们就不会有太多的个性与无理要求了。下一步去引导小欣明白规则意识和大局意识也许是水到渠成。

3. 尊重放手释然:小欣已经回家了,不来上学了,这是让班主任们内心难以释怀的事情,内心纠结、无助,也许还内疚、自责。怎么办?我们需要和家长、小欣保持友好沟通,每周一次到两次,可以发微信,也可以写信,让孩子内心的疙瘩慢慢消解,可以与小欣聊一下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也让和他关系好的同学与她保持联系。任何时候都敞开胸怀接纳她的到来,给她空间,也许放手会让她内心更放松。尊重孩子不是放弃,顺其自然是更好的接纳。相信放手是让孩子有时间去思考、去成长;释然是让自己更加从容地投入工作。小欣们的未来也许会因为这件事能够更好地成长。

乔朝霞老师总结

 


今天的讨论,非常热烈,也非常感谢为我们提供案例的老师。在研讨中,每个老师基于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教育理念,会有不同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态度,分歧背后,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①学段不同,面对的学生也不同,对待问题的处理也会有所不同。

②我们对待案例的描述,一定是在保护学生的前提下尽可能完善,案例的研讨一定要更有普适性才能更有价值。

③让案例研讨的活动更完善,更细化,有更高的参与度,还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本期编辑:张丽芳 
初审:刘琰琰
终审:乔朝霞


河南省乔朝霞名班主任工作室
用创新建设班级,用智慧形成合力,用关爱浇灌花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