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曹同学,让老师无语,让家长头疼。怎么办?这么办!

文摘   2024-09-14 11:39   河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912日星期四19:0020:00

河南省乔朝霞名班主任工作室

举行了“周四碰撞案例研讨”活动

009

本期活动案例来源

初中六组

本期活动组织安排

初中四组

活动主持:张淇

活动整理:刘琰琰
参与研讨人员:
张淇,乔朝霞,段丹杰,黄梦珂,马莹,张丽芳,于洋,秦小燕,史素娟,张志强,雷敬娜,张晶芬,韩路雪,董宁
感谢这些老师的积极参与并提供了宝贵经验,也希望对大家的班级管理有帮助。

       让我们先来一起看一看这则案例吧!



亲爱的老班们,

面对这种情况,

孩子不用力,家长教育无力,是不是会束手无策呢?

看看工作室的老班们有什么高招吧!

   

主持人:张淇

大家好!周四,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面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案例,旨在通过集思广益,寻找有效策略,帮助一位在成长道路上暂时迷失方向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与正确的行为轨道。

案例回顾 

曹同学屡次违反班规校纪,在三年时间里,思想工作、联系家长等多种方式沟通下效果总不理想,我们是不是该把关注点放在他的原生家庭环境和个人需求关注度上呢?期待大家的精彩发言。


张淇

我先来个预热~


初中男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够。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挑战规则来证明自己的独立性和存在感。如果家庭中没有长期又明确的规则和约束,孩子会更加的难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再有就是师生、社交、学习压力等方面的因素。

如果是不遵守课堂纪律方面:

1.询问孩子事情经过。一般来讲,班主任属于除了家长最了解孩子性格的那个人,也会知道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有班主任不知道的“真相”存在。那么,若是父母在听了班主任的讲述之后,要和孩子慢斯条理的唠一唠,听听孩子对于这些事情有什么解释。

2.要做出正确判断。

根据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不遵守课堂纪律这件事做出正确的判断。并且把老师或是父母的判断慢讲给孩子听,且一定要询问孩子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孩子对这样的判断是否有不同意见。一定要注意,和孩子交流时的态度是两个朋友在讨论问题的方式,但作为老师是那个引导者,这样既能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威严是存在的,还能和孩子很顺畅的进行沟通,也就能更好的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3.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职责。

孩子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当孩子为自己的愧疚承担犯错的责任时,才能取得心理平衡,只有年纪很小的孩子,或是社会化程度化较低的人,才会选择逃避责任。一般来说,孩子犯错的时候,恰恰是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他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可能使他刻骨铭心。


乔朝霞

这则案例中的曹同学,对于学校明令禁止的行为,明知故犯。家庭教育也没有成效。因为所给的信息不够全面完整,我们很难精准地找出直接原因或者给出极具针对性的建议。就具体现象,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曹同学和他的家长。

首先针对手机问题,要和曹同学的家长进行商榷,如何保证孩子不拿手机到学校,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让他在上学期间不接触到手机。可以指导家长和曹同学进行关于手机的使用约定。这个方法我在上周针对班级一名学生的手机使用进行过尝试,效果还是不错的。当然,我们也看到,曹同学在家长把手机带回家以后又几次三番将手机带到学校,说明家长对于该生的教育是没有成效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家长改变他们的教育理念或者提升他们的教育能力。另一方面,要和曹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带手机到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从而找到应对的策略和方案,帮助他改变。

其次是行为习惯问题。可以看出,曹同学行为习惯不容乐观,他无视校纪班规的背后可能是他对价值观的认知不正确,认为特立独行,挑战规章制度的行为是其能够彰显自己的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刷存在感。这就需要我们帮助他纠正他的观念,让他能够明辨是非美丑,我们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榜样引领、集体浸润等扭转他的看法;然后,我们可以帮助他制定变身计划,引导他一步步完成转化;还要注意的是,要让家长引起重视,并拿出有效有力的家庭教育手段,这个过程,班主任也要及时跟进,提供帮助;现象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转变也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反复,班主任要和学生,和家长一起,不断修正,不断鼓劲,从而深化巩固转化成果。


段丹杰

我认为以下是一些可以尝试的解决办法:

一、学校层面

1. 加强纪律处分

按照学校的校规校纪,给予该学生明确的警告处分,例如发布校内警告通知,告知全体师生该生的行为违反了学校规定,并且如果再犯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处罚,如停课反省、记过等。

建立行为跟踪档案,详细记录他的每一次违规行为以及学校相应的处理措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严重性以及学校对他行为管理的重视程度。

2. 开展专项教育活动

针对该生的行为问题,组织全校性的纪律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校会等,通过讲解学校规章制度、展示违反纪律的案例后果等方式,从正面引导学生遵守纪律,也可以让该生在这些活动中进行自我反思并发言。

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小组,由学生干部组成,对校园内包括教学楼、操场等各个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类似的不良行为,形成全校学生共同维护校园秩序的氛围。

二、班级层面

1. 同伴监督与帮扶

在班级里安排一名表现优秀、有责任心的同学与他结成帮扶对子。这名同学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提醒他遵守纪律,同时也可以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困难,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正面的引导。

建立班级小组互评机制,如果该生所在的小组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受到影响,小组成员可以共同对他进行监督和劝导,促使他为了小组荣誉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 个性化激励措施

根据该生的兴趣爱好或特长,设立个性化的激励目标。例如,如果他喜欢体育运动,可以承诺他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没有违规行为,就允许他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体育比赛。

给予他一些特殊的班级任务,如担任班级纪律监督员(在他自己行为改善到一定程度之后),让他从纪律的破坏者转变为维护者,增强他的责任感。

三、家庭层面

1. 深度家庭沟通

再次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不仅仅是告知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行为,还要深入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等情况,共同分析孩子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建议家长在家中建立明确的家庭规则,例如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合,并且要严格执行,与学校的管理措施相呼应。

2. 家长教育辅导

如果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方法不当的问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培训资源,如推荐相关的书籍、线上课程或线下讲座等,帮助家长提升教育孩子的能力。

要求家长定期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同时学校也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进步或退步情况,形成家校信息的及时互通。


张淇

 段老师的建议很全面。


黄梦珂

面对曹同学频繁带手机到校及多种违纪行为,且经过多次思想工作和家校合作后效果仍不理想的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一、深入分析原因

1.个人因素:

曹同学可能存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手机过度依赖等问题。

他可能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导致行为散漫。

2.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可能对孩子的管教不够严格或方式不当。

家长之间可能存在沟通不畅或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导致对孩子的管理出现漏洞。

3.学校因素:

学校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或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惩罚措施不够明确和有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能存在障碍,导致学生不愿意接受教导。

二、制定针对性策略

1.加强家校合作:

组织一次深入的家长会,邀请所有参与过孩子教育的家长参加,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和期望,制定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计划。

建议家长在家中加强对孩子的手机管理,设定合理的使用时间,并监督执行。

2.强化学校规章制度:

对学校的手机管理规定进行重申和强调,确保每位学生和家长都清楚了解。

对违反规定的学生采取明确的惩罚措施,如暂扣手机、通报批评等,并严格执行。

3.个性化教育方案:

针对曹同学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教育机构介入,对曹同学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

帮助曹同学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培养他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4.改善师生关系:

加强教师与曹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尝试建立信任和友谊。

了解曹同学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鼓励他积极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上给予曹同学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帮助他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5.环境优化:

改善班级和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加强班级管理和纪律教育,减少违纪行为的发生。

鼓励同学们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三、持续跟进与评估

1.定期反馈:

定期与家长沟通曹同学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进步和不足。

鼓励家长分享在家中的教育经验和成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2.效果评估:

对实施的教育方案和措施进行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策略。

关注曹同学的行为变化和心理状态,确保他能够逐步改善违纪行为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和执行,我们可以为曹同学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教育环境和发展空间,帮助他逐步改善行为问题并实现健康成长。同时,这也需要家校双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跟进才能实现预期效果。


张淇  

是的,需要持续跟进与评估才能不断强化和保持曹同学良好的行为能力。


马莹    

曹同学总是往学校带手机,说明他控制不了手机的诱惑,这也是大多数同学的通病,究其原因除了自控能力差以外,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的监督,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了解原因

学生爱玩手机可能有以下原因:

1.好奇心强:手机上有各种新奇的内容和功能,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社交需求:通过手机与同学、朋友保持联系,满足社交需求

3.娱乐放松:玩游戏、看视频等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二、沟通教育

1.坦诚交流:与学生进行平等、坦诚地交流,了解他们玩手机的具体情况和感受,让他们明白过度玩手机的危害,如影响视力、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弱等。

2.设定规则:与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明确使用时间、场合和目的。例如,在学习时间和睡觉前禁止使用手机,只能在完成作业后适当使用手机进行放松或学习。

三、丰富生活

1.培养兴趣:鼓励学生发展其他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运动等,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有更多的选择,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2.参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或户外活动,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现在的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太大了,我今天在班里统计在上学期间,在家不玩手机的同学多少,两个班100多人,只有五六个。


张丽芳  

转化曹同学这类问题学生可从多方面入手。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带手机的原因,是沉迷网络还是有其他特殊需求,尝试从根源解决。

在教育方式上,不能只依赖叫家长。老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奖惩制度,例如学生一段时间内遵守校规就给予表扬和小奖励,违规则进行适当惩罚,如参与校园服务等。

同时,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其将精力投入到有益的活动中,如参加社团、体育活动等。从同学方面,可以安排一些行为端正、乐于助人的同学与他结伴,用积极的氛围影响他。

还可以与家长深入沟通,提供具体的教育建议,让家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孩子一起制定上网公约。


于洋  

面对这样反复违规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确实需要采取更为系统和深入的方法来处理。

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家校沟通:和家长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对曹同学产生影响的原因。询问家长在家里是如何管理孩子的使用手机的时间的,并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2.心理辅导:与学校心理咨询师协作,了解曹同学是否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过度依赖手机,多次违反学校纪律可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或其他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了解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寻求关注或存在学习上的困难。制定明确规则: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学校的手机使用规定,并强调违规后果,包括可能的纪律处分措施。实施具体的惩罚措施,如暂时没收手机,限制其在校内的活动等,同时也要有奖励机制鼓励好的行为。

3.行为契约:与曹同学签订行为契约,明确列出可以接受的行为和不可接受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定期检查学生的进步情况,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激励。

4. 榜样作用:树立正面典型,表扬那些遵守规定的学生,让他们成为曹同学的榜样。鼓励班级中的积极分子参与到管理和监督中来,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

5.社会实践活动: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兴趣小组活动,让曹同学在课余时间有更多健康的兴趣爱好,减少他违反规定的次数。


秦小燕

面对曹同学频繁带手机到学校及其他不当行为,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并与家长紧密合作,共同制定明确的规则等。同时,为曹同学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辅导,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持续关注他的行为变化,并在必要时考虑寻求专业帮助。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持续的关注,我们旨在为曹同学创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帮助他克服行为问题,实现个人成长与进步。


乔朝霞   

  我提供一份学生的手机使用约定吧。


史素娟

面对这样一位频繁违反学校规定且多次教育效果不佳的学生,确实是一个挑战。以下给出一些建议:

1.深入了解原因

尝试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为何如此执着于带手机到学校,以及他其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方式等,看是否有外部因素导致学生行为问题。

2.制定明确的行为计划

与学生、家长共同制定一个明确的行为改进计划,包括具体的目标、奖励和惩罚措施。确保计划具有可操作性,并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3.强化家校合作

定期与家长召开会议,讨论学生的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家长在家中实施与学校相一致的教育策略。

4.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学生的行为问题持续存在,且影响到他的学习和社交,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儿童行为专家的帮助。

5.实施更严格的后果

如果学生多次违反规定,且之前的措施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实施更严格的后果,如长期的校内处分或建议家长寻求外部干预。

6.关注学生的积极面

尽管学生有很多不良行为,但也要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尝试发掘他的兴趣爱好,并引导他参与有益的活动。

7.持续沟通与跟进

不要因为学生的多次违规而放弃,持续与他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定期跟进他的行为表现,及时调整教育策略。

处理这类问题需要耐心、毅力和多方面的合作!


张志强 

我班里也出现过类似的学生,三天两头地出状况,问题是不断翻新的出现,当时我也是头疼的很,为了这个孩子的成长,我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给孩子一个定位,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谁都不是一无是处,都有优点,都有追求进步的渴望,都想成为一个让人看得起甚至仰慕的人物。基于这样的心理需求,我找这个孩子谈心,发现的优点,给他确定他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比如有上进心、讲义气、有同情心等,这些美好的品质他同样可以追求和拥有。这样激发他内心的向上力、向善力,就会让他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正确的发展方向的引导下,他不断地去规范他的行为,这种积极的改变,让他看在班级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就愿意坚持去改变自己。

第二,不断肯定他的进步,让他有坚持的信心和力量。对他出现的一些小小的进步,我们要积极肯定,让他意识到老师在密切的关注他,而且特别的期待他能有更大的进步、更好的变化。当一个感到他被期待,他会有种很幸福的感觉,会为这份期待而努力。

第三,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这样问题不断的孩子,往往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简单粗暴,更没有耐心,甚至方法有错,所以我们需要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

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在这三年里,我们不能彻头彻尾的去改变他,但是我们会发现他在逐渐地改变他身上的不足,这就行了,这就是我们教育的价值、教育的意义。


乔朝霞

问题孩子的背后有不同的原因,但是,最终呈现出来的现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进行案例研讨的目的。


雷敬娜

现在这样的学生其实很普遍。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1.每一次仅仅由家长领回,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可以对家长进行培训,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教会家长一些基础的沟通教育学生的方法,应该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试想,假如孩子没有手机,会有这些情况吗?假如家长没有为孩子准备手机,孩子会有接下来1系列的反应吗?2.这个案例也让我进一步反思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我们的工作有时是做了,做到位了吗?持续跟踪了吗?在收效甚微的时候,是否有针对性的逐点突破,针对性的改变策略转变?3.可见,很多时候,班级管理工作就是要反复抓,抓反复,班级管理工作有时候比的是工作的耐心与持久力。4.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借助社会上面的一些管教机构共同管理,哪怕只是震慑的作用,是否也可以借鉴呢?


乔朝霞

  国家对于工读学校的建设目前也提上了议程。


张晶芬  

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1.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延时满足。

孩子长这么大应该懂点事,知道天天玩手机不好,但就是忍不住玩,这其实是自制力差的表现,所以家长应当重点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自己合理地玩手机,自律的人才会更优秀。或者是延迟满足。孩子说玩手机,家长可以推迟20分钟再给,逐渐发展到不给。

2.填充孩子的空闲时间。

孩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空闲时间也是比较多的,而大部分孩子沉迷手机都是因为空闲时间经常玩手机导致的,所以家长应当填充孩子的空闲时间,让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手机,这样就不会沉迷。

3.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玩时谈好时间,超出的时间,第二天少玩儿或者是其他方式惩戒。让学生意识到要言而有信。


韩路

     每个班都有这样的“曹同学”。

     曹同学能把手机带入学校,证明其家长对手机的监管不到位。班主任在开班会时应公开强调,家长给孩子一部手机等于直接毁了孩子。

     家长可以和孩子做好约定并严格遵守,周一到周五除背诵打卡外,一定不允许孩子碰手机,周末写完作业后,可以让孩子玩半个小时来放松心情。

    养成习惯,家长不让步,班主任在学校多观察常强调,才能让孩子戒断手机。


董宁

面对像曹同学这样经常带手机、调皮且逃课的学生,作为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帮助他改正行为:
1. 进行家访,了解情况。首先应该了解曹同学为何会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家庭原因、学习压力还是其他社会因素影响了他的行为?
2. 真诚谈话,建立沟通。与曹同学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的想法,让他知道老师是关心他的成长,而不是单纯的批评或惩罚。
3. 适时教导,明确规则。向曹同学解释学校关于携带手机的规定以及逃课、带零食的危害,并明确告诉他违反规定的后果。
4. 统一战线,家校合作。与曹同学的家长联系,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管理中来。
5. 转移注意,正面激励。鼓励曹同学参加学校的课外活动或者兴趣小组,用积极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减少他对手机的依赖。
6. 共同努力,制定计划。与曹同学一起制定一个改善计划,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定期检查进度。
7.树立榜样,侧面引导。通过班级中的优秀学生事迹,为曹同学树立正面的学习榜样,引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8.保持耐心,持续关注。持续关注曹同学的行为变化,及时给予支持和指导,确保他能够逐步改掉坏习惯。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耐心和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作为班主任,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张淇

看到大家用心又有爱的分析与讨论,深感“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强的力量”,而教育引导问题学生同样需要多方的帮助与指导,现就本案例分析中普遍存在的观点总结如下:

1.转变问题学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件易事;况且其转变也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在转变问题学生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咬定青山不放松;同时,教师在转变过程中要有“四个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生活上要多关心,处理矛盾要当心,做思想工作要细心。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

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支持和配合。教师可及时通过家长收集和反馈信息,全面了解问题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同时,要求家长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改进教育方法,与教师通力协作,尽快促使问题学生的根本转变。

3.教育学生要因人而异。

学生品德过错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不同,他们的年龄、性别、个性、喜好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过错的严重程度和个性特点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不能一概而论。     

本期案例研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期编辑:刘琰琰 
初审:刘琰琰
终审:乔朝霞

河南省乔朝霞名班主任工作室
用创新建设班级,用智慧形成合力,用关爱浇灌花朵。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