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交流群内有个朋友近期在用工作站将提取流程转化为自动化,发现手工结果很好,但工作站结果差的蛮大(手工做可以说明试剂没问题,自动化步骤也按照技术建议编程),请教这种问题,一般哪里出问题可能性大,以便在优化的时候更有针对性,引发了许多讨论,觉得对别的老师也有借鉴意义,特写篇文章记录。
大佬2:跑的时候观察有没有存在移液死区?干燥的步骤底部是不是全部是没有液体残留的?包括耗材的适配等,这些都得排查,个人建议。
大佬3:移液法自动化问题经常出在移液步骤带磁珠,试试增加磁吸时间,还有反应孔内温度到不了设定值。
感官上磁棒法提取仪磁珠和液体的分离效果比移液法自动化的磁力架效果要好很多。
酒精晾干效果也是磁棒法要好,移液法解决不了死体积问题,另外就是深孔板晾干效果不如磁棒套敞开式的晾干效果好,甚至发现过磁棒套一点液体都不带,基本不需要晾干。
孔内温度受温控模块跟深孔板的匹配性影响很大,我们试过一台机器,温控模块设定65度孔内只有40度左右。
ps,最后,我个人觉得,用工作站,还不如用专门的核酸提取仪器,现在提取仪的自动化程度远高于工作站,省心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