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工科见长高校
自设交叉学科变化情况
——基于10所高校近6年的数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截至2024年6月30日完成备案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据统计,本次公布的自设交叉学科名单共涉及240个单位883个学科。大连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自设交叉学科数量均为9个,并列第一;其次是北京理工大学等17校(8个)、安徽师范大学等14校(7个);天津大学等33校自设交叉学科数量在5个以上。
自设交叉学科是指普通高等学校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不在国家统一设置的交叉学科目录内,教育部对高校自设交叉学科作备案管理。在自设交叉学科中,人工智能学科设置27个,数量最多;储能科学与工程、人文医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等也是设置数量较多的学科。
我们整理了哈工大、同济、天大、北理工、华工、北航、西工大、东南、重大、大工等10所高校2019-2024年的自设交叉学科数据,因未查询到东南的相关数据,故下文只对9所高校的自设交叉学科情况进行了分析。
9所高校整体情况
2024年9所高校共有40个学科上榜自设交叉学科名单,其中人工智能学科设置4个(大工、北航、天大、哈工大),数量最多,其余学科均只设置了1个。
大工在9校中自设交叉学科最多,达到了9个,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储能科学与工程2个最“火”的自设交叉学科;北理工自设交叉学科8个紧随其后;北航、天大自设交叉学科数量在5个以上;华工、重大自设交叉学科数量在3个以上;同济、西工大、哈工大自设交叉学科数量相对较少,只有1-2个。详见表1。
表1. 2024年9校自设交叉学科情况
9所高校近6年每年的自设交叉学科情况差异较大。2019年9校自设交叉学科28个,数量最多,之后每年自设的交叉学科数量都不足10个,尤其是近三年自设交叉学科一共只有4个,其中2023年更是无新增自设交叉学科;另一方面,9校的自设交叉学科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减少了4个和3个。具体年度变化情况详见图1。
图1. 2019-2024年9校自设交叉学科年度增减情况
各校具体情况
大工2020年自设交叉学科7个,2021年自设交叉学科2个,至2024年共计9个;
北理工2019年自设交叉学科6个,2021年自设交叉学科3个,2022年减少自设交叉学科1个,至2024年共计8个;
北航2019年自设交叉学科9个,2023年撤销3个1,至2024年共计6个;
天大2019年自设交叉学科4个,2022年自设交叉学科1个,至2024年共计5个;
华工2019年自设交叉学科3个,2024年自设交叉学科1个,至2024年共计4个;
重大2019年自设交叉学科2个,2024年自设交叉学科1个,至2024年共计3个;
同济2019年自设交叉学科3个,2020年自设交叉学科1个,2022年减少自设交叉学科2个(其中1个学科转为目录内交叉学科),至2024年共计2个;
西工大2019年、2020年、2022年分别自设交叉学科1个,2022年减少自设交叉学科1个,至2024年共计2个;
哈工大2021年自设交叉学科1个,至2024年共计1个。各校具体变化情况详见附表。
1 该信息来自河南教育广播2024年11月04日发布的《最新!学位授予单位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公布》
9校在自设交叉学科的设置上也是契合本校的实际。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自设交叉学科和所涉及的一级学科均为该校的优势学科。例如北航的空间技术应用,该学科本身就属于航天航空领域,是北航的优势所在,所涉及的一级学科包括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等,这些涉及到的一级学科基本也都是北航的优势。再比如同济的城市交通,该学科也是同济的优势领域,其涉及的一级学科包括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些也都是同济的传统优势所在。
二是自设交叉学科满足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但所涉及的一级学科并非都是该校的优势学科。例如大工的自设交叉学科储能科学与工程,该学科紧扣我国能源战略调整及储能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所涉及的一级学科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属于大工的传统优势,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虽然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较之前两者仍有一定差距。
三是高校抓住机遇自设交叉学科,以适应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和未来趋势。例如华工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是在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统筹谋划、机缘巧合下引进国际权威专家的基础上,引育并举建立学科团队,进而设立了国内唯一的软物质科学与工程学科。该学科的设立是华工果断准确把握发展机遇的结果,其过程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
(所有数据均为人工采集和整理,如有遗漏错误请指正)
作者 | 邰濛 (数据整理、报告撰写)
编辑 | Echo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