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等教育到职场的职业轨迹:政治学和心理学毕业生的案例研究

科技   2024-11-07 21:30   安徽  

Nyström, S., Dahlgren, M. A., & Dahlgren, L. O. (2008). A winding road–professional trajectories from higher education to working life: A case stud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 graduates.Studies in Continuing Education30(3), 215-229.

摘译:陈紫琛(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

     全球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问题引发广泛关注,这是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economy)发展的结果,该经济需要具备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动力。目前,高等教育需要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熟练的劳动力,也要培养能够适应不同情境和需求的学生。研究表明,毕业生从高等教育过渡到职场的经历各不相同,尤其在就业能力与职业路径方面。Reid等(2004)提出专业实体”(Professional Entity)的概念,探讨学生如何理解未来职业工作。研究发现,学生往往对未来工作抱有很高期待,但进入职场会经历较大的压力。在职业生涯初期,如何获得职业合法性及如何确立职业身份是一个重要议题。此外,Abrandt Dahlgren等(2006)探讨心理学、政治学和机械工程毕业生在过渡阶段的身份与知识形成,提出理性Rational)与仪式”(Ritual)实质性”(Substantive)通用性”(Generic)之间的关系。教育与职场的连接并非显而易见,很多毕业生在面对就业市场的时候感到困惑。此外,毕业生往往难以预见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尤其是在变化迅速的劳动市场中。

   随着组织结构重组和新型就业形势出现,职业发展的观念随之发生变化。从传统的等级晋升转向多元化、动态的职业路径。越来越多研究者强调职业发展不仅是组织的规划,也是个体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过程。在这种背景下,毕业生需要不断学习,也需要具备适应性和自我认知,才能在变化莫测的劳动力市场中保持竞争力。目前虽然在学术界有不少学者研究毕业生就业,但仍然缺乏从毕业生视角出发的相关研究,尤其是他们早起就业经历的研究。因此,文章旨在探讨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政治学与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从高等教育到职场的职业轨迹。

   研究使用职业轨迹这一概念来探讨毕业生、成为出入职场的新人和早期职业人的职业未来感知。职业轨迹可以被看过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运动,不是沿着固定的路线,而是受不同来源的影响。具体而言,职业轨迹有几种类型,包括边缘轨迹(Peripheral Trajectory)、内部发展轨迹(Inbound Trajectory)、核心轨迹(Insider Trajectory)、跨界轨迹(Boundary Trajectory)、外向发展轨迹(Outbound Trajectory)。

  边缘轨迹(Peripheral Trajectory):个体在某个专业领域边缘的初步参与和探索,尚未完全融入该领域的核心活动。

  内部发展轨迹(Inbound Trajectory):个体逐渐深入参与并成为专业领域内部成员的过程,正处于从边缘向核心过渡的阶段。

  核心轨迹(Insider Trajectory):个体已经成为专业领域的核心成员,正在该领域内不断发展和深化自己的专业实践和身份。

  跨界轨迹(Boundary Trajectory):个体在不同专业领域或社区之间进行跨界活动,扮演连接和桥梁的角色,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外向发展轨迹(Outbound Trajectory):个体从当前专业领域向外拓展,探索新领域或开启新职业道路的过程,可能涉及离开现有领域以寻求新的职业机会。

  这些轨迹共同影响着个体身份的发展,表明职业身份是一个动态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涉及多个实践社区的互动与变动。

  研究的实证材料来源于两项数据。一项来自欧洲委员会项目“Journeymen”的纵向研究数据,重点关注瑞典林雪平大学心理学和政治学专业的毕业生,共有19名学生参与,分别在毕业前、工作15-18个月和30-34个月后进行三次访谈。研究聚焦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硕士学位教育项目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分别是心理学专业的职业导向型项目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的传统文科项目。

  心理学硕士项目为期五年,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带有强烈的职业导向。课程内容结合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际应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通过体验式学习和自我导向学习来促进学生成长。而政治经济学硕士项目为期四年,是一个传统的文科项目,课程重点关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理论,旨在为学生提供社会科学的广泛知识。

    在职业生涯背景方面,研究关注两种不同教育背景的毕业生如何进入职业生涯。数据表明,心理学和政治学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市场的时机和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研究发现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通常比政治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更早进入劳动力市场。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心理学课程中具有周期性的临床实习以及毕业后第一年必须进行的实践,这为心理学毕业生提供了更早的就业机会。此外,心理学毕业生有一个更明确的职业角色,而政治学毕业生的文科背景相对广泛,职业定位较为模糊

   针对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数据表明大约3034个月后,部分政治经济学毕业生进入公共部门,如国家移民局和社会福利机构。此外,部分政治经济学毕业生进入私营企业工作,或在工会中担任职务。心理学毕业生大多数也在公共部门工作,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精神卫生护理工作。

    研究结果基于六个主题类别,展示了毕业生对三年后职业的预期。类别分别是持续学习、确立自我、掌握工具箱、履行承诺、寻找专业领域、改变方向。这六个主题类别揭示毕业生在进入职场后对未来职业轨迹的不同设想。不同类别反应他们对职业生涯的预期和认知的多样性,其中涉及到对职业的定位、专业发展的持续学习需求、个人职业满意等方面。

持续学习(Learning continuously

    在这一类别中,学习被视为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访者强调在特定职业领域或知识领域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持续学习的动机不同,一方面是为了增强职业发展,另一方面是出于对教育的兴趣,或是对某一领域的热情。学习的驱动力可以是好奇心,也可能是对自身知识不足的补充。

确立自我(Establishing oneself)

   这一类别体现了对工作场所和工作任务的认同感。认同感意味着在职场中有一个稳定的职业角色和明确的工作内容。想要确立自我通常与较高的工作满意度相关,而工作满意度则分为内在层面和外在层面。内在层面指的是工作的个人激励和满足感,外在层面则是与同学的关系及对工作环境的认同感。

掌握工具箱(Mastering a tool-box)

    这一类别中,受访者关注的是可以应用于任何特定职业领域的通用技能。背后的动机往往是对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或者是由于对自己职业技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场景的了解相对匮乏。

履行承诺(Fulfilling a commitment)

    在这一类别中,知识拥有明确的理想性目的,通常源于对某些问题的强烈承诺,如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受访者的职业角色或与某一专业领域的关系被视为实现承诺的工具,而非最终目标。焦点更多放在使命感和对某些问题的责任感上,而非职业本身。

寻找专业领域(Searching for a professional field)

    这一类别的特征是对职业轨迹的高度不确定性。受访者所描述的知识和能力显得更为广泛和通用,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寻找应用领域的能力。背后的动机可能是由于失业而导致职业方向的不明确,或者是别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场景不明确,但他们仍然希望能找到可以发挥所学的工作领域。

改变方向(Changing directions)

    改变方向通常表现为两种典型的方式:想尝试不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所,但仍然在相同的职业领域内发展;跳槽到一个完全不同的职业领域。转变的动机大多源于对当前工作任务和工作环境的不满。负面因素如工作时间过长、难以平衡工作与私人生活、工作负荷过于繁重等促使受访者寻求更正面和积极的工作经历。

    表格展示了毕业生在三次访谈中对职业轨迹的不同看法,并指出这些看法并非线性发展,而是在从高等教育到职场过渡过程中发生变化。心理学专业和政治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前普遍对职业前景保持乐观,大多数强调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或认为拥有一套工具箱可以应对各种工作任务。也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明确,表现为一种使命感或在寻找职业领域。然而,当这一群体真正接触工作后,其职业愿景发生了变化。原来关注技术性工具或理想主义承诺的视角逐渐消失,转而集中于工作任务本身。部分毕业生在开始工作后,变现出改变方向的需求,或寻求新的工作领域。三年后,毕业生的职业愿景变得更加明确:一方面是持续学习和在组织中立足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改变方向,寻找新的职业挑战。

    对于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较为明确的职业角色为他们的职业轨迹提供了较高的连续性。虽然这部分的学生能快速融入劳动力市场,但在工作三年后,大多数心理学毕业生表达了改变方向的需求,这表明他们有意脱离原有的职业领域,可能是出于对私营部门更高收入和地位的向往,也或是由于在临床心理工作中感受到的情感压力和疲劳。与之不同的是,政治经济学毕业生的职业愿景较为模糊,他们虽然拥有知识,但他们需要较长时间明确自己的职业领域。三年后,许多毕业生开始将他们的通用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职业技能。大多数人逐渐展示出融入职业社群的愿望,强调在专业领域中持续学习和身份的再定义。虽然两类毕业生的职业轨迹有所不同,但都经历了从掌握工具箱持续学习的过程。学生仍未自己掌握了可以随时应用的技术性知识,但随着进入职场,这些知识开始被赋予更深层的意义,逐渐与他们的职业身份融为一体。这种职业轨迹的变化也受到工作环境和同事互动的影响。

   总而言之,毕业生的职业轨迹并未遵循传统的职业发展模型。相反,他们的职业轨迹呈现出一种辩证关系:从获得新知识到重新定义方向,最终可能走向不同的职业道路。这种灵活性和适应性,恰恰符合终身学习和就业能力的现代职场要求。


作者 | Nystrom

来源 | 博士生培养

编辑 | Jessica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里瑟琦科教观察
最独立的科技与教育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