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于感染外界病菌而生病的孩子特别多,大多数孩子的症状都是发烧、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但有些孩子皮肤也会受累。
前两天我们群里的妈妈咨询,孩子身上忽然起了很多又红又痒的疹子,去医院检查,说是猩红热。
猩红热在冬春是高发期,儿童为主要的易感人群。这一疾病是由于感染了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从中医来看,是外感疫戾之气里的痧毒之邪。
链球菌是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球菌,也是一种化脓性球菌,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体的鼻咽部和动物的粪便中。大多数链球菌没有致病性,但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传染性和致病力却很强,会导致化脓性感染、猩红热、风湿热等。值得我们警惕。
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以后,通常会出现:
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如淋巴结炎、淋巴管炎、丹毒、蜂窝织炎、痈、脓疱疮等。造成皮肤的红肿热痛。
咽喉部炎症:多可造成咽部的化脓性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等。通常表现为咽喉部红肿热痛,重者可导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猩红热:典型表现有发热、杨梅舌、全身出皮疹等。
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主要传染源是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猩红热患者恢复期带菌、健康带菌者均可以造成细菌传播;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细菌会随着呼吸道飞沫进入空气中,他人吸入受到感染的飞沫后可能感染该细菌。此外,被细菌污染的物品也可能造成传播,偶尔细菌也可通过皮肤擦伤等伤口引起感染;
人群对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普遍易感,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其易感性较高,尤以5~15岁居多。
对于感染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导致的各种病症,西医首选抗生素。但当我们建立起中医思维后,就应该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待这一病症。
的确,这属于外邪里的疫戾之气侵袭而致病,病邪是很强大的,但中医依然主要是把注意力放在身体当前所处情况上,也就是“证”,去辨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从这个孩子当时身体的情况看,主要为身体里湿热较多,因此这个妈妈给孩子推了“清热利湿”的儿推穴方,第二天大片的红疹子就下去了。在医院开的抗生素,一点也没用。
除了清热利湿这一穴方之外,还可以用灵骨穴、大白穴、重魁穴、喉灵穴、手解穴、驷马穴这几个董氏特效穴去调理,配合后背膀胱经刮痧,以及三豆饮的服用。具体方法可参见《此传染病已进入高发期,经常上火的孩子尤其要小心》这篇文章。
这些外治技术都是在调理内环境,当内环境中不再那么湿热,这些细菌失去了适宜的生成环境,就像失去了水的鱼,自然就存活不了了。所以即便没有确诊感染了什么病菌,依然能在“辨证论治”的原则下调理好疾病。
西医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研究这些外在的病邪上,各种病菌的种类、型号都分析得一清二楚,这就特别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对抗性的思维,在这个大环境下,这种思维是根深蒂固的。
即便一些妈妈通过长期的学习和时间,逐渐建立起了中医“改变内环境”的思维,在面临一些急症,尤其是不熟悉的病症之时,心里充满恐惧、焦虑,依然会回到对抗性思维上,急着给孩子吃抗生素,去杀死病菌。结果好不容易调理起来的正气,在这些抗生素的破坏下,一夕回到解放前。就像这个妈妈:
现在外界的各种病邪非常之多,到孩子身上引起的症状也是各种各样的,所以我们特地用这一案例大家提升大家的信心和信念:不管感染的是什么,孩子出现了什么症状,我们万变不离其宗,都要回到“辨证论治”上来。要相信,改变“内环境”是完全可以彻底消灭掉这些病菌的。
在预防上,我们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了解这些外邪的传染途径,善于趋避。而更重要、更根本的还是调理体质,保持一个干净的内环境,提升体内的正气,才能真正避免外界病邪对人体的侵袭。
应对传染性、致病性强的病菌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更需要系统化地调理,想了解儿推中医外治技术的朋友,可以扫下方二维码,咨询顾问老师:
近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