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疾病都是在日常生活习惯中积累形成的,因此中医一直讲究“三分治,七分养”的调理原则,脾胃方面的问题自然也是,大部分都是吃出来的,自然也能吃回去。
中国家庭最有仪式感的就是晚餐,想要调理好脾胃,因此晚上这顿怎么吃,尤为重要。
早吃
中医里讲“少食申后饭”,也就是过了下午5点就尽可能不要进餐了,虽然这个时间对现在大多数人来讲都不太现实,但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就会尽可能朝着这个方向去做。
晚上,人的活动量是最少的,脾胃运化功能也是最弱的,如果吃得比较晚,脾胃就要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一则会让脾胃过度疲劳,二则当胃里残存的食物还比较多的时候,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食物进入胃肠道后,大约4小时才能从胃排空, 因此建议吃晚饭的最佳时间是距离睡觉前3-4小时, 比如孩子一般在8-9点入睡,那么最好能在下午5点左右安排晚饭,而成人虽然睡觉会晚一些,但最好也能在7点前结束晚饭。
现在能做到5点前就把晚饭吃完的,也就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但这些孩子往往晚上回家还要随着大人在六七点钟再吃一顿,而且很多家庭晚饭做得还很隆重,孩子难免贪嘴,结果就会导致晚上消化不良,形成积食。所以这也是很多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爱闹病的一个原因。而当我们改变了这一状况,让孩子出了幼儿园以后不再吃第二顿,情况就会立刻改善,脾胃也会慢慢得到恢复。
少吃
之前我们建议,每顿饭只吃七成饱,而到了晚上更应如此,甚至更少些都没问题。
七成饱是什么感觉呢?就是已经没有饿感了,而胃部并胀起来,有想要再吃几口的欲望,但如果将食物拿走也不觉得遗憾,直到晚上睡前也不会觉得饿。
这就需要我们带着知觉去吃饭,细嚼慢咽,放缓吃饭的速度,据我所知,很多人之所以一吃就容易吃撑了,就是因为失去了与感知的连接,或者比较贪嘴,忽略了身体对饥饱的感受。
而孩子们的感觉往往是很灵敏的,但却不会表达,所以我们家长就要留心观察一下,当孩子吃到六七分饱的时候,往往对饭的欲望就不太强烈了,开始想玩了,所以此时家长就不要再继续追着喂了。
如果孩子没吃两口就不想吃了,要么有可能是上顿饭还没消化完呢,自然不太饿,要么是积食了,脾胃运转不动了,自然不想再接纳新的食物,这两种情况也都可以通过饿一饿来解决。
简单吃
同样的道理,想要减少脾胃的负担,晚上就不能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口味也要尽可能清淡些,包括一些大鱼大肉、口味重的、生冷寒凉、黏腻的,都不适合在晚上食用。晚上可以多吃写蔬菜,可促进肠胃蠕动,保持畅通。主食可根据脾胃强弱,粗细粮搭配。
总之,睡觉时胃里不存食物,甚至感到有点饿,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帮助。
老祖宗告诉我们“要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我们已经对这句话太熟了,但又有多少人能真的理解呢?因为理解不到位,因此舍得让孩子饿一饿、冻一冻的家长少之又少。
其实西医也认为适当地饿一饿对身体健康是有帮助的。西医发现,人在饥饿或是营养不足时,细胞会通过降解自身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以此维持蛋白代谢平衡及细胞环境稳定,由此体内的老的细胞膜、细胞器,以及其他细胞碎片会被吞噬移除,相当于对细胞进行大扫除,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自噬”,可见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饿一饿是对身体的一种自然修复,尤其是对由过度饮食导致诸多疾病的现代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