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已深。最近在我们群里,咨询孩子发烧的妈妈非常多。虽然只要用扶正祛邪的方法辅助正气战胜病邪,就是对正气的一场锻炼,但一场激战下来,对正气多少都会有些损耗,因此最好还是尽量避免生病,在一场疾病还没到来之时,做好防备,掐断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导火索。
秋冬孩子们发烧的常见原因主要有这几点:
外感类:外感风寒、风热、疫戾之气(传染性疾病)
内伤类:积食化热、阳虚、阴虚
其中外感风寒、风热、疫戾之气、积食化热大多会引起高烧,而阳虚、阴虚一般引起的是低烧。
外感的病因虽在外,但如果孩子正气不足,尤其是还有内热,就更加容易被外界邪气侵袭了。因为正气不足的孩子,体表的卫气本身就不足,司开合的能力自然就弱。当体内有热,身体为了散热,就会让体表毛窍张开,这样外界的各种邪气就很容易侵袭进去了。而且在内热的接应下,外邪会更快入里化热,与内热等邪气合兵一处在身体里肆虐。
所以预防外感除了平时提升孩子的正气,更要在发现孩子有内热的时候,及时调理。
积食化热也是引起还孩子高烧的一个常见原因,如果能在积食初期就及时应对,也能防范一场大病的到来。
下面我们就从孩子日常的方方面面,教大家观察出孩子生病的苗头。
眼睑发红:
红色代表热证。下眼睑属胃,最常见的是下眼睑发红,代表胃里有热。有时上眼睑也会同时发红,代表胃热传到脾里。
鼻头及其两侧鼻翼发红色:
鼻头,学名叫鼻准,指的是鼻前下端隆起的顶部,这里属脾,两侧鼻翼属胃。鼻头及两侧鼻翼如果发红,则代表脾胃里有实热了。
嘴唇发红: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正常的唇色为淡红色,如果嘴唇颜色特别红,代表脾里有热。
腮部发红:
右腮属肺,当肺热循经上冲,就会出现右腮发红;左腮属肝,当肝经郁热上攻显于面,就会出现左腮发红。
眼睛红肿、痛,眼屎黄且多:
多为肝胆热盛。
手心热:
实热、阴虚火旺都会引起手心发热。
舌头:
主要观察舌质和舌苔
淡红而润是舌质的正常色泽,如果舌质比较红,上面出现芒刺(舌上的部分蕈状乳头增生、充血肿大而高于舌质表面,如同刺状,摸之棘手),则代表邪热内盛。芒刺越多,邪热越盛。
舌苔发黄,也代表体内有热,黄且厚,则代表不仅有热还有湿。
舌红无苔,或有着剥苔(地图舌),则多为阴虚火旺。
爱吐舌、弄舌:
吐舌就是舌体伸长出口外而不收;弄舌则是舌体稍出口外,立即收回,或者总是舔嘴唇。心系舌本,脾络连舌,所以如果发现孩子喜欢吐舌、弄舌,多半心脾有热,实热、虚热都有可能。
有口气:
孩子嘴里如果散发出臭酸苦味或酸腐臭秽味,多半是有积食或内热了。
口舌生疮、口干口苦:
一般是由心火旺、胆火旺所引起。
食欲:
食欲大减,不想进食,大多由积食引起;如果胃口太好,食欲亢进,吃的量太多,而且吃完后没多久又想吃,很可能是由胃热过盛引起。
饭后表现:
如果饭后出现恶心、呕吐、打嗝,有明显的腹部饱胀不适感,多半是因为积食了。
大便:
正常的大便成型、不干硬也不粘软,一天至少一次。如果孩子大便干结、一粒一粒的羊屎球、颜色深、味道重、排便困难、排不出,几天才排一次,肛门有灼热感,都很可能是内热、积食、积食化热所引起的。
另外内热、湿热有时也会引起腹泻。
小便:
正常的小便颜色淡黄,味道不重,不多不少。如果孩子小便黄色较深、味道较重、变少,多是内热引起。
出汗:
做较强运动后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动得不多、没有运动、睡着时还出汗,就属于异常出汗了。湿热内盛、胃火旺盛、阴虚内热都会引起这样的异常出汗。
精神状态和睡眠:
和平常比起来爱哭闹、过于好动、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总是翻过来调过去,睡觉磨牙,多半和内热、积食、阴虚火旺有关。
孩子是不是有内热、积食,需要从整体综合来看,不能只参照一点。比如内热会引起出汗异常,但气虚、阳虚也会引起经常性出汗。
而且即便是内热,实热和阴虚引起的虚热,也要分辨,因为它们在调理方向上是不同的。实热需要清热,阴虚则重在滋阴。
另外,尤其要分清是不是阳虚引起的热相。据我们观察,现在很多孩子表现出的内热,是由阳虚引起的,也就是真寒假热,这时千万不能盲目清热,否则会大伤阳气。
简单分辨,这样的孩子特别容易感冒,也可能有鼻炎、哮喘、咳嗽、遗尿、尿频等问题,但又特别容易上火,动不动就咽痛咽干咽痒,扁桃体发炎、口舌生疮,脸上起疙瘩,牙龈红肿、眼屎多,有口气。
这是因为阳气太虚,而导致火不归元,虚火上浮。
我们上面所说的阳虚导致的低烧,也属于这类情况: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所以这种情况的内热、发烧,要以补阳温阳为主。
如果确定孩子是实热,可以首先在后背督脉和两侧膀胱经上刮痧,还可以喝三根茶,清上、中、下三焦之热。阴虚火旺则不建议。
三根茶:
葛根1克、芦根1克、白茅根1克
用法: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如果是阴虚火旺引起的,可以经常按揉三阴交、太溪、涌泉,配合三才汤。
三才汤
人参9克,天冬6克,干地黄15克。
用法:将上述药物加1000毫升水,煎煮至4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应对孩子的积食,可以用《假期孩子吃得过多过杂过油腻 快用这几招助消化、消积食》里介绍的简单方法。
阳虚的孩子可以长期用红豆包温敷臀部及以下腿脚,还可以经常艾灸八髎、涌泉穴。
虽然内热是导致孩子生病的直接原因,但奉劝各位妈妈不要“仇热如寇”,因为现在大多数孩子的身体底子,都是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之所以会内热,一方面是由于日常的饮食、睡眠、穿衣、情志、压力、过度用脑用眼、不当运动等等诸多因素引起。具体可参见《孩子为什么总有内热?来源于这些习惯》。另一方面是由不当的清热造成。
如果能避免这两个源头,孩子产生内热的情况就能大大减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倒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他们补阳补气、滋阴养阴,调理他们的脏腑失衡,只有这样,才能扶植起他们的正气,真正做到“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切忌经常性、盲目性地给孩子吃一些清热和消食导滞的食物或药物,这样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正气。
今天这篇文章是从最浅表的角度教大家观察出孩子生病的苗头。日常对孩子勤加观察,是避免孩子生病的必修课,但这背后是要有着较深的中医理论和经验,想要了解孩子的体质特点,以及当下的具体情况,可以扫下方二维码咨询顾问老师。另外,如果想进一步了解中医,学习中医育儿,也可以扫码加顾问老师,进入我们的中医生活化群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