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
前几天,“天才数学少女姜萍”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算是给这件事情画上了个句号。这件事情从头至尾很难被冠以“新闻”两个字。无论是事情的突然出现,还是后来的爆火,再到质疑和结果,都不能算得上是“新闻”。因为,在整个过程中,发布这件事的记者,并没有进行什么采访。
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很多记者品尝了“嗟来之食”的味道,如今他们可能也会意识到,这味道并不好吃。相信那些“嗟来之食”的记者,也很无奈,有人可能会说:“这是领导让我写的。”
尽管多数情况确实如此,但文章后面署的不是领导的名字,而是记者的。
“磨稿子”主办的“传媒特训营”媒体公益讲座,一直致力于提升媒体记者的新闻专业性。
何为专业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质疑”。
你不能看到《通报》就深信不疑,你不能依赖《通报》口径采写报道。信与不信,是证据问题;有没有“质疑-求证”,是基本素质问题。
回到“天才数学少女姜萍”这件事上,不知道有多少记者在拿到那些素材的时候,会自觉的激发媒体人骨子里的“质疑”精神。这些年,媒体记者的人员更新速度很快。“天才数学少女姜萍”素材的提供方里很多人都是曾经的媒体人,他们的媒体专业性,可能远远超过现在的记者,这个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专业能力不对等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要提升当代记者的专业性?至少,让记者在面对那些转型后的前媒体人的“攻势”时,能够更从容。
“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第四季的第五讲和第六讲正在走来。
本周五(11月8日),在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编委、调查室主任、长江韬奋奖获得者王文志和新黄河客户端总编辑赵治国,将分别分享他们关于调查新闻、监督报道的心得体会。
“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这个面向年轻记者在内的内容创作者的公益培训项目,从2021年启动,至今已经进行了四季,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让真正从事新闻行业的媒体人体会到行业的专业价值。
-END-
作者|大江
版权来源|磨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