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第三、四课:揭秘深度调查与独家新闻实操

文摘   社会   2024-10-15 17:51   北京  


10月14日,由“传媒特训营”创办的公益活动“新锐内容创作者计划”第四季三、四课在北京泽亨律师事务所会议室开讲,知名调查记者刘向南、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李微敖分别做了分享。



10月14日上午,刘向南带来的主题是《深度调查的选题选择》。



刘向南被业内称为“良心记者”,曾获《新周刊》“2023中国年度新锐榜荣誉盛典之年度报道”荣誉。由他采写的《山西代县矿工死亡瞒报事件调查》被称为“深度调查报道的范本”。



课上,刘向南首先将深度调查的发展,总结为“启蒙” “发展” “黄金”及“转型”四个阶段。


2000年,《财经》杂志发表了《基金黑幕》,2001年发表了《银广厦陷阱》,2003年《南方都市报》发表了《孙志刚之死》,这些深具影响力的报道,都是发生在深度调查报道的“黄金”年代。


在这个阶段,媒体也经历了“非典”、汶川大地震、“723”温州动车事故等重大新闻事件,深度调查报道百花齐放、蓬勃发展。


从2013年前后开始,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相继进入转型、重新探索、韧性发展的新阶段。


在回顾了深度调查发展的四个阶段后,刘向南根据自己的从业经历,分享了做舆论监督报道的经验。



现在能做什么样的舆论监督报道?


对此,刘向南通过自己曾报道过一些事件,细致讲解了报道线索的来源、调查经过、成稿过程、社会影响等。


课程最后,刘向南还谈到当下流行的“独家爆料”。


他认为,“做深度调查报道,一定要重视爆料的价值。同时对爆料信息要仔细甄别,爆料者往往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很正常,利益诉求不可怕。对新闻爆料,如果我们判断它有公共价值,就要去做这个报道。我们只报道这个事件中的关于公共利益的那部分就可以了,把一些个人的利益诉求剔除掉。”




10月14日下午,知名调查记者、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李微敖以《独家新闻从何而来——论新闻“线人”的分类、发掘与维系》为主题展开第四课。



李微敖曾独家报道披露过“奥运冠军张继科、景甜风波” “马树山案” “中国象棋第一人王天一案”等。


对于此次讲授的新闻“线人”,李微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李微敖将最有价值的新闻“线人”分为四类,即“党政官员” “企业家、商人” “社会中介组织人士” “专家学者”。


如何将这四类人群发掘出来,并发展成自己的新闻“线人”,李微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李微敖认为,身为记者,在与工作对象交往中,首先要避免“功利心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信任为本,需要时间积累,不能急功近利。”


其次,要设身处地多为对方着想。


很多人认为,发展出一名新闻“线人”就算大功告成,稿件完成就万事大吉。


事实上,挖掘新闻“线人”固然不易,然而,“怎样维系新闻线人”则需要更深入的功夫。


李微敖认为,身为记者首先要用“作品”说话,有过硬的作品才会让对方产生信任。而如何把控与线人关系的“限度”、如何遵守保密原则,李微敖则介绍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方法。



当日课程结束后,刘向南与李微敖回答了学员的多个问题,大家就采访实战中的自身经历与遭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END-




作者|郑贺莹

版权来源|磨稿子


磨稿子
欢迎观看收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