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提拔会更容易,因为工作更难干了。。。

职场   2025-02-04 11:35   江苏  

这段时间回老家过年,我约了一位好友出来喝茶聊天。

这位好友是我的大学同学,他在老家的市直单位上班。

喝茶的时候,我跟他聊到一个话题:就是现在的体制内,提拔是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大家聊下来,得出一个共识,那就从今年开始,提拔会变得更容易。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反常识。

不是说提拔越来越卷了吗?

怎么又变得容易了?

确实,争取提拔,越来越卷了。

我的同学也说,他单位的80、90后大部分都很热衷提拔,大家都想着法子围着领导转,竞争很激烈。

但即便如此,从今年开始,提拔依然会变得容易。

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第一,提拔的玄学成分少了,可测量的指标多了。

提拔其实一直都是玄学,因为不同的领导喜欢不同的下属。

过去,换一届领导,就换一个风格。提拔的风向标,也跟着领导主观想法变来变去。

但现在的形势不同了。

因为现在各地都把地方的指标数据,作为了领导的政绩。

而且现在考核领导的指标很具体了。

经济指标、城建指标、民生指标,等等,从上到下的任务都很明确。

领导也是被考核的对象。

所以,现在领导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完成指标。

经济部门的领导,就要完成经济部门的经济指标。

哪怕是相对务虚的组织部,在考察干部上,也必须遵循规律,通盘考察领导的履历和能力,确保他有完成指标的能力。否则,用人失当,会造成地方的指标完不成。

因此,从上到下,其实对于选人用人,都把指标作为了重要的依据。

在一个单位的内部也是这也。

领导在选中层正职、中层副职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他能不能完成指标。

这就导致提拔要评估干部的客观履职能力。

如果客观工作的完成能力不行,哪怕情商再高,也不会提拔。

如果客观工作的能力不错,哪怕人的情商一般,依然可以获得重用。

从这点看,领导选人,也不能看自己的主观喜好了,而是要确保拟提拔的干部能完成他的指标任务。

因此,提拔的玄学成分就减少了。

第二,今年开始,发展压力更大了。

先说大环境。

这段时间,人民币贬值了。

说明特朗普上台后,国际的贸易形势更为紧张。

因为我们的生产力和技术,已经触及到老牌发达国家的市场空间边界了。

我们往外扩的市场空间很难再扩大。

这就意味着,我们能够获得的外部增量资源,难以再增加了。

如果要持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就必须继续降本增效。

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继续依靠低成本打破别人的市场篱笆。

大环境就是这样。

这就意味着,体制内今后的发展任务是朝着效率化、低成本地方向发展。

基础设施的升级、产业优化、技术研发投入、民生的改善等等,都要承接更大的任务。

当任务压力增加后,那就更看重干部的承压能力和工作能力了。

当然,还是要研究人性、研究迎来送往的。

但这些都要跟调查研究、写材料、学习政策业务、向上跑资源、协调企业和群众等等方面,进行结合。

而这些,相比起单纯地拍马屁,对老实人来说,相对更容易。

第三,很多老前辈不想要实职了。

这两年,50多岁的老同志主动提出放弃实职的情况,很常见了。

他们踩着时代红利过来,喜欢过去机关的不紧不慢的节奏。

但是,看到现在机关每个岗位的任务都很重,已经没有往日的闲情逸致,所以,也想解甲归田了。

比如,

跟我聊天的同学,他的直属领导就明确说,想放弃中层实职退居二线了。

预计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老同志会放弃实职。

这就会腾出不少中层正职的空缺。

对于提拔来说,也是一波机会。

总的来说,提拔确实是更内卷。

但选人用人的风向,会越来越客观,越来越看指标。

这对于老实人来说是好事。

因为老实人更擅长写材料、搞调研、出政策。

因此,提拔对他们来说,变得容易了。

但并不是说琢磨人性不重要。

以后琢磨人性、迎来送往等等人际互动能力,要用于组织管理、上下协调、争取资源上。

而且领导的意志也更多地考虑客观工作,而不是主观上变来变去了。

从这个角度看,争取提拔更容易了。

管理者成长笔记
职场20年,与你一起提升认识与见识。分享:管理与职场成长心得体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