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来买蛋糕,妈妈选了一款珍珠蛋糕,爸爸不同意,要买奥特曼造型的蛋糕,要求多放点奥利奥,因为两个孩子爱吃。爸爸只当没听见,固执地买了奥特曼蛋糕,全然不顾已经转身走了的寿星。发帖人感叹道:一些女人当了妈之后,连蛋糕的选择权都没有了。如果一个女人,在她30岁生日这一天,都不能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蛋糕,在被老公拒绝之后,只能心里憋着一口气转身离去——既不能当场和她老公把这事掰扯清楚,又不能潇洒地自己买单,那么她的生活已经出现了至少三个危机。第一个危机,在她老公眼里,她不再是妻子,甚至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只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母亲的身份远远大于妻子的身份,所以男人会认为,蛋糕是买给孩子吃的,应该让位于孩子。一份蛋糕,名义上给妻子过了生日,实际上又照顾到了两个孩子,花一份钱办两件事,这男人有点儿抠。难怪有人说,听你老公的吧,你确实不会选东西,不然怎么选了这么个老公。小孩不懂事,没有是非观,但是小孩天生是慕强的。这是因为小孩自身很弱小,他必须依附强大的大人才能活下去,所以小孩非常明白,家里是谁说了算。如果女人在家里长期处于需求被忽视、没有话语权的弱势状态,那么在小孩眼里,一个弱势的大人,跟自己的处境是一样的,所以女人在孩子面前就不可能有权威、受尊重。也就是说,在爸爸面前,妈妈也是一个“小孩”,是弱小的、受约束和受管教的。更糟糕的是,妈妈还是一个不被爱的小孩。站在孩子的视角,爸爸是权威,是利益的创造者和分配者,买不买蛋糕、买什么样的蛋糕、买谁喜欢的蛋糕,都是爸爸说了算,只要能获得爸爸的偏爱,就能得到想要的一切。那么,他们自然就会尊敬爸爸、讨好爸爸、维护爸爸。而妈妈跟自己一样,都是无能为力的小孩,不仅不能创造利益,有时候还会跟自己争夺利益,比如如果买了妈妈喜欢的珍珠蛋糕,就没有自己喜欢的奥特曼蛋糕了。所以妈妈和小孩会在某些情况下处于“竞争关系”,小孩是乐于见到自己的需求高于妈妈的需求的,他们不会站出来维护妈妈,因为这既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还会挑战爸爸的权威。这两个危机,暴露出女人在家庭中处于下位者、而且是被孤立的状态。在那种情况下,她感到不被尊重,愤怒、伤心之下,转身离去,是人之常情。演员刘敏涛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原本以为自己的生活很好,直到一次和老公一起去日本旅行,她想吃一支抹茶冰淇淋,老公却不愿意买。
这支她没吃到的冰淇淋,她一直心有戚戚:因为我身无分文。
她老公是一个富商啊,不可能买不起一根冰淇淋,就是不愿意罢了。后来,息影多年的刘敏涛重新出来接戏,老公也变成了前夫,她再次去到那个地方,终于吃到了那一根一直记在心里的冰淇淋,她说,那是自由的味道。所以在买蛋糕这个故事里,我最关心的就是这个女人有没有自己买蛋糕的能力。不是在指责她,而是为她担心。有时候,选择权是自己让出去的,而不是被谁剥夺的,也不单单是婚姻导致的。在家听爸妈的,上班听老板的,结婚听老公的......人和人之间就是力量的试探,你弱他就强,你强他就弱。尤其女孩子,不要太听话,也不要满足于乖乖女的评价,叛逆一点,就应该要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权和自主权就应该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宁可潜移默化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观念,也不要轻易被别人改变。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独立,更是在精神与情感上的自主。